粟裕之子粟戎生,讲述部队装备了新步枪,粟裕:不太合适我们部队

冰点历史 2024-03-04 09:40:29
前言

粟裕一生喜欢保存四样东西:枪、地图、指北针和望远镜。这四样东西里,他最喜爱的又数枪和地图。

粟裕爱枪,不仅是对过去战斗生活的一种感情寄托,而是时刻注视着战争风云,为国家的安危,而枕戈以待。

有一次,粟戎生回家讲了,部队刚装上了一种新步枪。对于部队的新鲜事,粟裕是很乐意同孩子们谈论的。

对此,粟裕却直接说:“这枪,不太适合我们部队。”

为什么刚装备的新式武器,父亲竟要如此评价呢?听过父亲的讲解后,粟戎生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原来,粟裕早已了解了新步枪的性能特点,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粟裕对枪的喜爱

粟裕在少年时,亲眼目睹了旧军阀欺压老百姓。上学那会儿,他还同旧军阀发生过冲突。

小小年纪的粟裕,心中就萌发出长大以后要带一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好军队。

也就是那个时候,粟裕开始专门锻炼起了本事。他学着骑马,尽管在此过程中,摔断了右手小拇指,但他也不后悔。

为了打坏人,他与一个叫阿陀的长工学着制枪。枪的大致模样做出来后,粟裕就高兴地打那些被他吊起来的癞蛤蟆。

话说,这也为他后来成为“神枪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参军以后,粟裕的枪始终不离身。后来当上高级指挥员,他的腰间也总要带把左轮手枪。

全国解放以后,环境变了,但粟裕对枪的喜欢却没有变。

战争年代缴获的枪、我国军队制造的枪,加上外国军事代表团赠送的枪,粟裕保存下来好几支。

据儿子粟戎生回忆说,父亲爱枪,对我国自己设计的枪,有种特殊的感情。

有一次,粟戎生和父亲在家,他随口说了一嘴:“咱们的枪不好,美国的卡宾枪又轻又灵活。”

粟裕听后,脸色立即阴沉下来。他很郑重地对儿子说:“你只知洋人的好!告诉你,我们自己也有好枪——半自动步枪。”

说起这种枪,在1964年的“全军群众练兵运动”中,可谓是大放光彩。

其实,粟裕的这段话,包含了我党独立自主的坚定立场。

60年代初,部队赠送给粟裕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他非常高兴。可因左手残废的缘故,不能同健康人那般持枪。

于是,粟裕就请了一位修理工,让他在下护木上安装一个握把。

这样一来,粟裕就可以使用这支枪,进行各种各样地射击了。

顺理成章,这支步枪也成为了粟裕的一件“珍宝”。

1966年,中央下令,私人手里的武器,要上交组织。粟裕领受任务后,也交出了自己珍藏的枪。

那天,粟裕很严肃地对来收枪的同志说:“你们可要把这些枪给保管好了,运动完了我还要。”

说起来,粟裕不光自己爱枪,也把儿子也培养成了一位爱枪人士了。

收枪的那年,粟戎生已经参军五年了。他完全能体会到跟随父亲征战多年的枪,交出去后的那种失落感。

随着与父亲经常交流军队、枪械等事,粟戎生越发觉得父亲时刻关注着军队的现代化发展。

粟裕同粟戎生说,新步枪不太适合我们部队

粟戎生于1942年出生。那时,粟裕正率领着新四军第一师,进行频繁的反“扫荡”斗争。

粟裕征战沙场的同时,也没忘记对后代的教育。他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的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

粟戎生后来回忆说,是父亲引导我一步步走上了戎马生涯。

粟戎生养在外公家。岳父敬佩女婿的戎马生涯,便给外孙起名为“戎生”。粟裕也喜欢这个名字。

后来,粟戎生的信息被泄露出去了。外公担心出事,便把孩子送到了女婿身边了。

至此,粟戎生开始了随军生活。

年幼的粟戎生是有些娇气在身上的。为了培养他,粟裕对其要求严格。在粟戎生两岁时,粟裕就教他学游泳。

在一个小溪里,见粟戎生不敢下水,粟裕就一把将孩子扔了下去。作为一名虎将,他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是个兔子胆。

粟戎生五六岁时,粟裕就有意教他打枪了。前不久,部队缴获了地主家的一把小手枪,射程很近,实战没啥用。

粟裕就把枪带回家给了儿子。他对粟戎生说:“好好学,长大就当兵。”

毕竟是随军生活,粟戎生平日里练枪的机会很多。在父亲的亲自指点下,粟戎生的枪法日益精进。

长大一些后,粟裕有时会同粟戎生比赛枪法。

有一回,粟裕嫌“胸环靶”太大了,没啥难度,就用一节树枝插在地上,在上面放了半个乒乓球。

粟戎生没有打中,尽管那时他的枪术已经很出色了。

粟裕见状,笑了笑,他接过枪,举枪瞄准,一发就命中了。

对于枪,粟裕特别了解。各种枪他都打过,步枪、冲锋枪、机枪,都不在话下。

最关键的是,他还非常熟悉各种枪的性能。

有一回,粟戎生同父亲讲起来部队新装备的一种步枪。

粟裕告诉他,新步枪的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一定的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所以,不太适合我们的部队。

粟戎生知道,父亲说话有个特点,那就是简洁,成熟。若是没调查就随便说说,不是父亲的风格。

谈话之后,粟戎生就去查找了一些关于新步枪的性能,并计算了一些数据。最终的结果,令他心服口服。

按照新步枪的射速,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若是在执行快速穿插任务,后勤供应困难的情况下,战士不注意在战斗中节省弹药,确实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粟裕是爱枪,但不等于他的思想限制在“小米加步枪”的阶段。

1979年,粟裕在一次谈话中,前面谈到轻武器在近战、夜战,以及一定地形条件下作战中,仍旧发挥重要作用。后面,他强调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主要作战方向上,就必须以重武器为主。

粟裕表示:“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必须看到并且勇于承认这一点。”

粟裕对粟戎生从军道路,起到了很大的引导、教育作用。正如粟戎生所说的那样:“爸爸的言传身教,对我有着极大的示范、熏陶作用。”

8 阅读:2285
评论列表
  • 2024-03-04 09:47

    老子大将。儿子中将!老子英雄儿好汉!

  • real 3
    2024-03-04 17:44

    新步枪?可能是63式吧!

    天哥 回复:
    是的。63式自动步枪可以打连发,抠住扳机一两秒一个弹匣的子弹就打空了。对于当时后勤运输保障能力差的解放军确实不太适合。
  • 2024-03-08 21:29

    纯粹的大将军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