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4年被小平同志严厉批评:别胡说八道

历年壹沫 2024-05-15 11:17:09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冲锋陷阵的著名“杨罗耿兵团”,其中一员猛将就是耿飚。

这支部队后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在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北等重大行动中,建立了赫赫战功。而身怀绝技的耿飚,更是这支英勇部队的中流砥柱。

1950年初,曾在长征中一路杀出血路的老将耿飚,突然接到命令回京复命。原来是周恩来总理欣赏他在军事斗争和外事谈判中的过人才能,决定启用他开启漫长的外交生涯。

尽管耿飚起初有些不情愿,但在周总理的劝说下,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转战外交战线。

从此,耿飚先后担任驻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大使,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宏富的外交经验和过硬的谈判能力,多次为国家赢得主动,维护了国家利益。

1976年是个风云变幻的年份。这一年,耿飚成为粉碎""四人帮""这一重大政治事件的关键执行者。

当时华国锋手持中央指示,耿飚立即奉命前往中央广播事业局,出示权威文件,成功夺回了被""四人帮""长期控制的中央广播电台。可以说,耿飚在这场决定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9年1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宣布一项重大决定,让耿飚重返军队担任军委秘书长,负责协助主席、副主席处理日常事务。

此后,耿飚更是出任国防部长一职,主导了一系列军队体制和装备现代化的重大改革,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1983年,耿飚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进一步施展了他的外交智慧和才能。

然而,就在次年的1984年5月,一个看似无心的失言,却让耿飚陷入了外交风波的漩涡中。

当时正值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一些香港记者突然就“香港是否需要驻军”的问题追问耿飚。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家,耿飚理应谨慎应对,但不知是否一时疏忽,他含糊地说了一句“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

第二天,香港媒体就对此事大肆渲染,称“香港不必驻军”,更是咬定这是中国政府的意见。

小平同志获知此事后大怒,亲自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严词驳斥,明确表示“香港回归后,中国必须在香港驻军,这是行使主权的体现”。

小平同志还特意叫住了现场记者,让他们帮忙辟谣,纠正耿飚的失言。

邓公出面亲自为耿飚解围,不仅彰显了他处理外交事务的高瞻远瞩,更为香港后来的顺利回归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此事过后,身为老外交家的耿飚也意识到了这次失言的严重性,他主动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检讨书,诚恳认错。

邓公看在耿飚一贯作风端正、任劳任怨的份上,并没有太过追究,宽容地说:“那都过去了,不必再提,人要往前看”。

尽管这次风波最终被圆满化解,但耿飚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从容应对,足以见证他经历过战火洗礼和外交较量的过硬作风。

这位曾被毛主席亲自嘉奖、历经残酷战争和艰难外交考验的老将军,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新中国军人和外交官的无上荣光。

60 阅读:37545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