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出走闹剧频频上演

基歪财说 2024-05-12 20:44:38

近年来,基金行业频现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出走的现象越发突出。一些基金经理前脚刚吸引来大量投资者,后脚就弃船逃离,留下众多基民面对业绩下滑的窘境。这种不负责任、毫无职业操守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更给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选择基金时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魅力,而忽视了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投资心理。当基金经理离职后,这类基金往往会出现业绩大幅波动,投资风格频繁变更,给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事实上,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已经成为部分投资者的通病。有的将基金经理视为“救世主”,寄希望于其个人能力创造投资奇迹,而忽视了基金投资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这种心理在市场火热时尤为明显,不少人争相追捧业绩排名靠前的明星基金,却很少深入研究基金的投资策略、仓位结构和风险管理。一旦市场出现调整,这些基金往往成为踩踏的重灾区,给大家带来惨重损失。

基金公司方面则更应负主要责任。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基金公司过于看重短期业绩和规模增长,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管理。其热衷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通过频繁更换投资经理来刺激业绩,而很少在投研团队的培养和稳定性上下功夫。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给公司自身埋下了隐患,具体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而忽视了投研团队的建设和制度化管理。这些公司将宝押在少数明星基金经理身上,寄希望于其个人魅力和投资技巧创造奇迹。而一旦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出走,公司就难以及时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投资决策陷入混乱,业绩出现大幅波动。

2.个别基金公司为了吸引明星基金经理,不惜重金挖角,许诺超高薪酬和奖金,而很少考虑其与公司的文化契合度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匹配性。这种短视做法不仅会加剧行业的恶性竞争,也会助长基金经理的跳槽风气,引发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失和团队不稳定。

3.部分基金公司还存在重销售、轻投研的问题,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营销和渠道建设上,而在投研团队的建设和投资能力的提升上投入不足。这种做法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规模的快速增长,但从长期看,缺乏专业投研能力的支撑,难以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

而这些突然出走的基金经理,也确实严重辜负了投资者的信任。

投资者将辛苦积蓄交给基金经理打理,是基于对其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充分信任。但这些基金经理往往事先毫无征兆,对投资者遮遮掩掩,直到离职前夕才匆忙交代。更有甚者恶意诱导投资者在其离职前大量申购,借此提高自己的业绩排名,为下一份工作铺路。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本身,都严重破坏了行业生态,无异于行业掘墓人。

从更深层次看,基金行业频发基金经理离职出走的乱象,反映出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遭遇的阵痛。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基金行业亟须转变发展理念,从过度依赖个人明星向打造专业化投研团队转变,从片面追求短期业绩向注重长期价值创造转变,从赛道型选手向全能型选手转变。

针对基金经理“突然出走”的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约束措施:

1.要求基金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基金经理变更的信息,包括离职原因、接任安排、对基金运作的影响等,尤其原因方面,应当如实交代,如涉嫌违法犯罪被动卸任的,更应当及时准确进行披露。

2.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或具备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基金经理,离职必须提前报备,经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基金经理离职的合理性,防止其“突然出走”或恶意跳槽,对于违规离职的,要予以严厉惩处。

3.对于因基金经理违规离职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督促基金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及时、足额赔付,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市场需要从根本上遏制基金经理“突然出走”的乱象,真正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0 阅读:0

基歪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