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缘何突然上奏请辞?非要回京完成一件人生大事

经济话过去 2024-05-18 22:29:14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人的一生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执念,甭管你官当多大了,年龄多大了,有时候你这个心愿不达成,你就是不舒服。比如说光绪元年的时候,左宗棠刚刚和朝廷下了战书,说他要领精兵去收复新疆,打败阿古柏政权。当时为了是海防还是塞防,朝中大臣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议。

李鸿章一方就说,中国的主要敌人来自于海外,所以我们应当集中力量建海军,而新疆那块本身就不是中原故土,那就放那放着吧,去打那个仗花钱太多,左宗棠则认为,新疆也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不能任由沙俄的势力进来,他也知道打仗要花很多钱,所以他在慈禧太后面前夸下海口,说不需要领多少兵,而且他有能力解决资金上的问题,恳请朝廷同意他带兵,去把新疆收复回来。

当然左宗棠说到做到,后来他真的把整个新疆拿回来了,左公也是保持国家领土完整的大功臣呐。可是大家知道吗?就在康熙元年,左宗棠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兵员武器资金之后,他突然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上了一个奏折,说他想辞去本兼各职,先不去打新疆了,而要回到京师完成一件大事儿,完成他毕生的一个心愿。

当然了,虽然信是写给皇帝太后两个人的,当时皇帝年幼,其实就是跟慈禧太后商量这个事。

慈禧太后一接这个奏折都有点懵了,说收复新疆这么大的事儿,而且是左宗棠自己主动站出来请缨的,还有什么事比这个事更重要,要让他放弃本兼各职,要回到京师呢?仔细一看奏折才明白,左宗棠想过来考恩科,什么叫恩科呢?

正常中国古代,大概每三年搞一次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但是如果遇到比如说新皇帝登基,或者说皇帝50 60大寿,会加一次科举,叫做恩科,给全天下读书人,又一个考取功名的机会。当然了大多数参加科举的,都是相对比较年轻的人,即便有范进那样的,四五十岁还去考科举的,那也是因为屡试不第,人生没有希望当不了官,所以要去搏个功名。

可是左宗棠当时可是一方大员了,而且左宗棠纵横官场几十年,声望颇重,他这个状态有什么必要再来考科举呢?这就相当于你都已经当上部长了,你跟大家说我当时小时候没好好学习,没读过清华北大,我想以部长之尊,再去参加一次高考,去博得个985 211的入学资格,这不让人可笑吗?

在封建时代,这样的想法也不可笑,为什么?封建王朝最重出身,什么是你的出身呢?就是你有没有参加过科举,有没有获得过功名,当然了如果你是皇亲国戚,你爸爸你爷爷厉害,你可能可以当官,或者说你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也能当官,像左宗棠这样,虽然他的最高功名只是个举人,他三次参加会试都失败了,没被录取,但是不妨碍他能做一个很高层的官员。

但反过来讲,整个封建王朝,对于功名是极为认可的,有的朝代就直接说过,非翰林不得当大学士,什么意思呢?封建王朝认为,一个人是通过科举考取了功名,然后进入到官僚体系中,这个叫正途,尤其是你如果是第一甲,进士及第的是状元榜眼探花的话,那你这个官场道路将走得非常顺,你最终入阁拜相都是有可能的。

可如果你这个人不是正途上来的,是偏门上来的,比如说靠着爸爸爷爷的势力,或者说靠着机缘巧合,你当了大官,你这种人往往被认为出身不好,所以你也不能被拜为宰相这样的高职位,在清代就是大学士了。

所以对于左宗棠来讲,虽然他已经名声在外了,年龄也很大了,官儿当得也够大了,但是他总是耿耿于怀说,我这个人功名怎么不行。

尤其是左宗棠特别愤恨的是,他参加了三次会试,本来有一次,他都已经可以被录取了,但是由于他是湖南的考生,那一届湖南录取的人有点多了,湖北录取的人少了,所以朝廷特别说这样吧,咱们湖南少录取一个人,把这个名额转给湖北人,就是那一届,左宗棠是湖南的第十五名,生生被剥夺了下来,所以左宗棠一生之中郁郁于此事,只要人家一提说这个功名,说这个出身啊,他就不好意思跟人插嘴,为啥呢?

人家都是有功名的,哪怕曾国藩,也是考了好几次科举,不管怎么讲,人家最终获得了同进士出身,而李鸿章,还有其他的一些晚清中兴名臣,人家都是有功名的,所以这被称之为正途。

而左宗棠最为气愤的就是,我这么能干,我这么有能力,结果我没有功名,甚至左宗棠当年做骆秉章秘书的时候,他还曾经大声斥责过一个二品的总兵,那个总兵后来被罢官之后,就要求自己的儿子奋发图强,一定得考出个功名来才行,好好羞涩一下当年骂他的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觉得,如果我没个功名的话,实在是太丢人了。正好赶上光绪元年,朝廷搞恩科,因此左宗棠心想算了,我新疆暂时不收复了,我得回北京去参加科举,怎么着我也博得一个功名,大家都知道,你哪怕是取得了功名,你就算是状元的话,你也得到翰林去读几年。

你那个官职跟左宗棠当时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你如果只是取得了一个进士出身的话,你恐怕将来也就是干个县官而已,但是即便这样,左宗棠还是表示,他一定要取得这个功名,因为在封建时代,这才是正式的出身。

慈禧太后拿这个奏章一看,跟左右一商议,马上就明白左宗棠的想法了,他不觉得自己没取得这个功名,是个莫大的遗憾吗?干脆慈禧大笔一挥说算了,我给你赐个进士出身不就完了吗?这就相当于某个部的部长,没读过大学,一辈子郁郁寡欢,临了这个大学干脆,礼聘这个部长为大学名誉教授,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要搁别人看来,被最高领导人,赐予一个同进士出身,这似乎是羞辱他,可是对于左宗棠来讲不是啊,这是莫大的恩情。慈禧的这个批示,直接让左宗棠获得了正规的功名,也使得他充满了信心,在第二年一鼓作气,把沙俄势力永远地驱逐出了我国新疆。而左宗棠死后,清廷给他的谥号是文襄,在封建时代,这是相当难得的评价了,仅次于文正文中,而左宗棠也因为有了慈禧给他的功名,也倍觉圆满呐。

原作者:李承伟

0 阅读:4

经济话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