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已经很苦了,就别在随便引导了!

一坨杠精 2024-04-01 08:35:55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M体,尤其是利维坦们的宏大叙事的G媒,也是真的牛皮,一天天的,只盯着那些幸存者偏差现象报道,但其实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早就有了免疫力,百毒不侵了。

这几天又看到一个报道,说是有个25岁的年轻人,因为公司调整岗位和薪资,自己的收入不稳定,于是决定做副业来抗风险。

这个本身没有问题的!

但他每天9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到了10点开始做副业做到12点,一个月可以有2000的收入。

甚至报道说还有更卖力的年轻人,身兼五个副业,一个月的收入可以有万把块。

看看,多么励志啊,好好干,越来越甜,是吧!

看起来,宏大叙事想表达的是,年轻人只要不躺平,通过自身努力是可以提高收入的。

这个理念本身没有错,但在这是多年魔幻后,尤其是在这三年口罩后,就显的格外的好玩了!

这倒想到前段时间3年赚102万的外卖小哥,还有去年那些摆摊日入9000的夫妻。

以及保时捷本源,把房租出去,开网约车去;还有孔乙己的长衫。

类似的话题隔几个月就要出现一次,不知道是给年轻人继续诱导还是有什么的KPI任务要完成,一点都无法让人共情。

就拿报道的这个年轻人来说,本职工作几乎差不多12个小时了,回去还要干两小时副业,即便如此,副业收入也只有2000块。

这还是大城市啊!而且关注重点不应该是为什么他本职工作得干12小时吗?

这已经累了一天了,在家吃吃喝喝躺着不好么,还要为了2000块去透支自己呢?

那天病倒了,那2000买药都不够!

可能是因为这2000块对这个年轻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是因为本职工作收入太低,谁不愿意躺在沙发上刷刷剧,玩玩游戏呢,谁愿意在干了12个小时候,还继续忙呢。

所以这种年轻人努力搞钱,本身没错,但并不是什么很积极的事情,相反,这更像是一种悲哀,因为它违反了正常的序列,用事实来告诉人们,现在年轻人过的多累,多紧张。

前不久,统计部门披露了分年龄组的城镇调查失Y率,2024年1月、2月数据再次公布了一下,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年轻人的失Y率,分别为14.6%和15.3%,大幅高于同期全国率。

注意,这个数据是在去年12月份停更修正以后再次发布的,把大四没有找上班和没有工作意愿(例如准备考研或者上岸)的群体给剔出去了。

即便如此,这个数据依然和2021年12月的数据,就是14.3%处于同一水平,没有回到口罩前水平。

对于这个数据,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就不过多解释了,安全第一。

倒是经济学者王小鲁发表了文章,说“城镇新增就业”数据,其实没有反映就Y人数在2022年受到口罩冲击而转为“净减少”的变数,并且呼吁要重视“地摊经济”,因为开放地摊可以提升机会。

这倒是和G媒们吹风地摊经济或者做副业不谋而合的。

但其实吧,大力发展地摊的确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但终是权宜之计,无法改善整体经济下拉、职缺不足的结构问题。

就拿开头的那位年轻人来说,为了搞副业,自己没了休息的时间,当然对于宏大叙事来说,他的身体不重要,关键是根本没有消费和休息的时间。

恋爱,结婚,买F,生小人更是无稽之谈,而这些才是真正提振内循环的大头,但又无法否认摆地摊总比啃老强,多少还有点收入吧。

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又不能说了,不然又“无法显示”。

以胖东来为例,只不过是一家超市,但依然做得风风火火,客户得到实惠,员工享有高薪和休假,关键原因在于老板愿意分钱。

所以胖东来能看明白,所谓的内卷,都是人造的,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劳动者为代价。

分配魔幻,劳动者没有话筒,最终差距越来越大,不得不用更多的健康和时间来换取维持正常生活的必需。

然而你说让塔主动让利,向胖东来学习,这就很扯。

该起到作用的东西,比如《劳动law》,还在沉睡,企业玩花活,哪怕仲裁完,最多是付出应该付的,这......

再加上各种因素,类似全球下行,前些年超前消费导致的负zhai,年轻人如此苦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个吧,倒也无所谓,毕竟这边年轻人很能吃苦,但是还要继续引导,都这么苦了,这就不太合适了吧!

0 阅读:8

一坨杠精

简介: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