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新质”火花——从科技创新看我市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掇刀融媒 2024-05-16 10:38:09

走进亿纬动力三区通信储能定制工厂,两条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上,从浆料制备到包膜成品,全程由机器人手臂、物流线、RGV自动化物流小车全自动高效完成。目前,亿纬动力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从生产车间到工业园区,从实验室到研究院,荆门企业因技术创新处处充盈着活力与潜力: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研制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漳河首飞成功,荆门石化首套高温合成导热油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格林美研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荆门宏图、凯龙化工、航特装备等企业研发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0项……

企业产品从规模生产到个性定制,产线从劳动密集到人工智能,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实现新突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着力点的新质生产力,也展示出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企业“创新力”不断增强

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光除了照明,还有很多其他用途,从验钞防伪到紫外线消毒,生活中对于光的应用无处不在。在辐射固化产业中,也有运用光的技术。

光固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兴起的一种通过紫外光使液态材料迅速变为固态的新技术,有环保、节能、高效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固化技术。此前,该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从一个临时租借的实验室起步,位于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内的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向化学新材料研发进军。经过不断努力,固润科技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性能光引发剂产品,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光引发剂核心中间体——苯基磷化物绿色工艺产业化的企业。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供不应求,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光引发剂广泛地应用于涂料、油墨、粘合剂领域,例如集成电路、平板显示、3D打印等高技术领域,还在牙科材料、美甲等医疗美容行业应用广泛。这些技术对成型后材料的精度要求极高,科技含量十足。

产品带来了客户,创新带来了效益。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固润科技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高性能UV光引发剂、阳离子光固化单体及低聚物的专业制造商,并在高端光引发剂、光刻胶、光固化单体等领域开发了多个国际领先和安全环保的新产品、新技术。

光固化产品不断创新的背后,是洞察市场风向的技术迭代与创新突围。固润科技技术副总焦红军表示,于企业而言,抢抓市场核心竞争力,就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抓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2023年12月26日,格林美的退役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认定。该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动力电池退役问题,变废为宝产生高价值再造材料,打通“废物回收—资源再生—产品再造—替代原矿产品—替代进口—世界品牌产品”的闭环绿色供应价值链,致力于为湖北省及我国绿色发展战略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作贡献。

从攻克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开始,格林美攻克系列世界技术难题,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0余项,建立了中国废物回收的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3000余件,牵头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400余项。

核心关键技术加速攻破,新质生产力蓬勃向上。行走在荆门高新区,锂电池上下游企业一家挨着一家。亿纬锂能锂原电池连续7年销量全球第一,动力储能电池名列市场前茅;格林美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其高端产品超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销量居全球第一。

目前,荆门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80家、科技中小型企业1188家,培育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219家。10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20多所重点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不同主题开展合作,搭建了一套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科创淘宝”解共性难题

“这个服务平台功能真的是太强大了,简直就像一个‘科创淘宝’!”4月19日,润都制药(荆门)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张虹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荆门专区,发布了一个名为“药用生物碱生物酶法合成技术开发”的项目需求。

这个“天网”平台,就是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信息化平台,被业界称为“科创淘宝”。企业急需的创新服务,技术、人才、金融、应用场景……都可以在平台“下单”,系统会进行智能“撮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响应“接单”,提供解决方案。

除“天网”外,还建立了地推式挖掘科研机构和企业需求的“地网”,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金网”,以及分阶段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商品化的“政策包”。

企业有需求,高校有成果,如何用好这些成果,加速其转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供应链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从技术到产品到市场化,‘每一公里’的接续都离不开要素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高效加持。企业往往被对接不上合适的资源等问题困扰,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问去找,但最后还是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科创供应链平台的建设,架起了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的桥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展欧这样向记者介绍。

截至目前,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荆门专区已入驻企业610家,需求总数263项,对接成功案例8个,数据还在不断更新变化中。

政策发力“栽树”“引凤”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持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

科技创新犹如“栽树工程”。要让一颗颗创新成果的种子,成长为茂盛的森林,必须要有充足的雨露阳光和肥沃的创新土壤。

为此,荆门全面打出助推科技创新系列“组合拳”,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政策、产业体系、人才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精准“滴灌”,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生态雨林”。

在政策扶持层面,围绕主攻产业方向,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支持各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财税金融支持、土地资源配置等配套措施。

聚焦“4211”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链长+链主+链创”的产业创新体系。绘制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谱,编制锂电产业“一区多园”产业发展规划,成立动力储能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产业集群。

推动人才汇聚,组织开展博士创新创业联盟活动、才聚荆门·家燕归巢、科技特派员“智汇基层”春风行动、“强县工程、科技有我”等活动。推动资金向企业汇聚,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20场,为科技企业投放贷款28亿元。实施科技服务业攻坚行动,新增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132家。(袁敏 付永锡 孙冰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