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拥兵三十万,为何不堪一击?杜:解放军的打法太折磨人

历史龙元阁 2024-04-16 17:57:27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围剿杜聿明兵团。此时,杜聿明拥兵三十万,严阵以待。

粟裕当机立断,率大军包围杜聿明,准备殊死一搏。不料,中央方面突然来了急电:

“停止进攻,围而不打。”

中央为什么这么做?

原来,中央当时在整个北方布局,既想拿下杜聿明,又想拿下平津。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此时重兵围剿杜聿明,平津守军会得到喘息,后患无穷。

因此,中央决定对杜聿明围而不打,慢慢消耗,集中兵力对付平津守军。

虽然“围而不达”,但这“围”可比“打”要厉害得多。

当时正值严冬,国军将士被围困在一片荒地,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

老蒋虽然时不时空投物资,但这些东西根本不够用。因为生活用品发生火并,在国军中是家常便饭。

杜聿明回忆:骑兵营后来变成步兵营,因为大家把马吃了;晚上没有可以住的房子,因为大家把房子拆了,当柴火烧。

反观解放军这边:数万民工支前,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最奢侈时,还能吃上猪肉炖粉条,让对面的国军嫉妒坏了。

国军士兵也是穷人出身,很多都是身不由己为老蒋卖命。正所谓“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既然日本人都走了,自家兄弟又何必自相残杀?

于是,解放军展开政治攻势,劝国军士兵投诚,回家和亲人团圆。

“国军兄弟,咱们都是中国人,没必要打来打去。你们替老蒋打天下,最后还得受地主欺负。

要我说,还不如跟共产党走,齐心协力搞土改,斗地主分土地,养活一家老小。”

听完这些忠告,许多国军士兵流下眼泪,心想:

替老蒋卖命这么多年,家里还是忍饥挨饿。既然这样,不如跟共产党走。

人既要有理想,又不能舍弃现在。光给国军描绘美好明天,不解决实际困难,是不行的。于是,大喇叭里开始喊话:

“国军兄弟,我们这边有馒头和大锅菜,只要你们投诚,顿顿管饱。

国军兄弟,你们冷不冷?我们有的是棉衣棉裤,你们只要过来,再也不会挨冻!”

国军士兵本来就不想替老蒋卖命,听说对面有吃有穿,许多人果断跑路,弃暗投明。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士兵离开阵地,加入解放军。

除了士兵外,解放军还对杜聿明这些高官展开攻势。

有一天,杜聿明收到劝降信:

“杜将军,你抗日有功,算得上民族功臣。只要现在放下武器,立即投诚,一定会受到优待。”

杜聿明看完信后,试探性递给邱清泉,想看对方反应。邱清泉接过信,只看了一眼,便将其撕得粉碎。

“国军只有战死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

关进战俘营后,有人问他:

“你手下三十万大军,怎么这么不堪一击?”

对此,杜聿明回答:

“解放军围而不打,杀人诛心,我实在顶不住。”

谨以此文,不忘历史。

0 阅读:134

历史龙元阁

简介:历史龙元阁,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