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业闭店人,如何用法律维权?!

安律探案 2024-04-15 17:37:21

消费者走过最长的路,居然是你们的套路!

央视这两天有个职业闭店人的报道,说是现在有一种人,专门帮那些经营不下去的机构闭店,说白了就是逃避退费赔偿责任。惯用伎俩就是,提前把机构股东和法人代表变更成大龄老人,然后再来一次充值优惠活动,接着就可以贴个告示关门跑路了,消费者要是联合起来维权,就私下沟通逐个瓦解,据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店模式,能帮那些跑路机构把法律风险降到无限低。而且这种所谓的闭店服务,收费一般都是几万起,很多还跟机构营业额挂钩,要按百分比提成。

合着你们有钱找职业闭店人,没钱退给消费者是吧。看完这个新闻,我是由衷佩服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但也是真缺德。今天给大家尤其是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提示一下,如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找一些没有履行能力的老人,把他们变成机构股东和法人代表,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老赖就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股东明知公司负债且无力清偿,为了逃避责任恶意转让未到出资期限的股权,仍然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另外,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债权人的保护,不管原股东是不是恶意转让,都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也就是说靠把股权转让给没有履行能力的老人来逃废债,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

其次,有些朋友可能并不清楚,这些机构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所以债务主要也是由公司独立承担的。那些实际经营控制公司的个人,即使能追究他们的责任,也只能在有限的认缴出资范围内赔偿,跟众多消费者的损失相比,一般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想要有效维权挽损,关键还是要看公司收的钱到底去哪了,如果确实是因为客观原因经营不善,那谁也没有办法。但如果是被幕后黑手故意套取转移了,没有实际用于机构经营,那就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比如,明知这个店开不下去,关门前还在搞什么充值促销,这种就涉嫌诈骗了,该联合起来报警就赶紧报警,如果查实的话,追回损失还是有希望的。

最后再提醒一下大家,像这种比较大额的预付消费,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退款方式和违约责任,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第一时间要求退费。事先做好防范,损失会小很多!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