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站整活,却揭露了大家对隐私真的不关心

三易生活 2024-05-16 19:44:23

隐私安全这个词,是当年还叫Facebook的Meta搞出了“剑桥分析丑闻”后,在欧美互联网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自此之后,关注用户隐私安全就成为了欧美互联网企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诸如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渲染自己对于用户隐私的重视,甚至于欧盟方面还拿出了堪称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GDPR。

可是最近非营利组织Tax Policy Associates进行了一次小测试,其在2024年2月更新隐私策略,并宣布向第一个发现策略有修改的用户免费提供一瓶好酒。结果足足三个月之后,才有用户发现Tax Policy Associates悄悄更改了隐私策略。随机Tax Policy Associates负责人Dan Neidle在X上分享了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并吐槽到,“监管机构要求每家小咖啡店的网站上都必须有隐私政策,这太疯狂了。”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Tax Policy Associates的这次实验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即使是在欧洲,普通用户与大家一样都不喜欢阅读冗长枯燥的隐私政策条款,这似乎与国内网民刻板印象中对于个人隐私更关注的欧洲不太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欧洲网民对于自身的隐私安全看起来也不那么重视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一部分人可能是在乎、却不懂如何保护,另一部分人则或许是根本就不知道有隐私泄露这件事,当然也一部分人是觉得自己的隐私即使泄露了也没什么。

事实上,全世界的用户都一样,大家其实都不希望自己的隐私信息在互联网上“满天飞”,但架不住在隐私问题成为社会议题之前, 个人隐私的泄露其实就已经极为泛滥了。甚至即便是到了“剑桥分析丑闻”爆发之后,互联网世界爆发的用户数据泄露依然层出不穷。比如微软方面就曾在2020年披露,时间跨度长达14年的2.5亿条客户服务和支持记录在网上泄露;随后在2021年4月,包含5.33亿Meta用户敏感数据的数据库被黑客直接公开;而在2022年11月,WhatsApp的4.87亿条用户数据更是曾被黑客公开叫卖。

到了2023年,诸如特斯拉100GB的用户数据被泄露、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的700万客户遗传信息泄露,英国大型外包企业Capita的655GB客户数据泄露更是层出不穷。

事实上,凡是互联网服务相对发达的国家,用户数据几乎就没有不被泄露的。因为用户数据有价值早已成为共识。早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马云就曾表示,在未来30年里,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最强大的能源。而这一番话的背后,则是大数据概念成为了互联网厂商的圭臬。

既然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供给,有了充足动力的黑客也开始琢磨如何攻破各大厂商的数据库,并将用户数据卖个好价钱。没错,全世界网民对于个人隐私泄露最无奈的一点,就是为了交换厂商提供的服务,网民把自己的信息交给了厂商,可结果厂商自己的防护不到位,没能保护好用户的数据。

但大家都在互联网世界中“裸奔”,并不代表大家愿意,也不是不在乎、而是无奈。目前,互联网世界几乎没有不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的产品或服务,即使是公认最在乎用户隐私安全的苹果,其实也在积极收集用户数据,只不过他们不与其他人分享罢了。因为数据就是互联网世界中的“石油”,算力的提升让互联网厂商有能力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变废为宝,用户数据的价值在被充分挖掘后,互联网企业与普通用户之间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也形成了代差。

用户的行为轨迹在互联网上都被以数据的形式保留了下来,互联网厂商发现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进而就可以总结出某一类用户群体的偏好。最终用户画像这个概念问世,即收集这个用户的各种数据和行为,从而得出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典型特征,最后形成一个原型。而借助用户画像,互联网厂商还可以知道每一位用户是什么的年龄、性别,居住在哪一个城市,收入水平在哪一个层次, 甚至是购物品牌的偏好、购物类型的喜好等信息。

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用户画像,就是互联网广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的关键,同时也是互联网产品优化升级的基础、是电商平台给不同用户发放不同优惠券的依据、是音乐流媒体每天给用户推荐音乐的源头,更是互联网金融完善风控体系的依据。甚至于到了AIGC蓬勃发展的当下,这一特质变得更为突出,数据成为了AI大模型进化的基础。

为什么国内某大厂的创始人会在公开场合讲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原因其实就是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用户交出数据来换取服务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如今的现实,就是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不可能不交出数据,而相当多的厂商又没能力在无孔不入的黑客手里保护好用户数据,以至于用户数据泄露几乎无法杜绝。所以即使再注重个人隐私的用户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自己做得再好,也架不住作为“猪队友”的厂商已经将数据泄露了。可互联网现在又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拒绝使用是不现实的,因此用户也就只能选择躺平了。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三易生活

简介:专注IT,最快最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