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书架|《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病》出版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4-15 10:05:1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杨骥主编的《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病》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籍涵盖了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全书资料翔实、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弥补了现阶段我国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病的诊疗空缺,为靶免相关皮肤病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提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的出版丰富了我国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病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肿瘤治疗相关皮肤病的诊治与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骥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长期致力于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炎症性皮肤病的研究与诊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两种新的皮肌炎-脂溢性皮炎样皮肌炎和假性血管性水肿样皮肌炎;率先开展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病的研究等。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书第一章肿瘤靶向药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概述(2-3页):

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新出现的皮肤病和原有的皮肤病加重。新出现的皮肤病有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皮肌炎和大疱性疾病等;原有皮肤病加重的有寻常型银屑病向红皮病型或脓疱型转化,湿疹向红皮病转化等。大部分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是比较轻的,但也会出现危及生命的重症,如皮肌炎、大疱性疾病、重症多形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但早期识别皮疹类型、规范积极治疗和客观判断预后转归,大部分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是可以治疗和康复的,并不需要强制要求患者停用免疫治疗。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复杂多样,我们称之为“万能的魔术师”,其可以模仿各种各样的皮肤病,但其具体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前期做了一个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皮肤病理组织中常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和深层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炎细胞被激活和扩增,导致基底膜的破坏,炎细胞突破基底膜进而诱导皮肤的炎症损伤。我们进一步对相关的免疫细胞进行细分,发现有大量CD8+的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的扩增。其中CD8+的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颗粒酶和激活干扰素信号通路可能是诱导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但具体深入的机制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临床上,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常常会联合使用,这使得皮肤病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有时很难辨认具体哪种皮肤病是靶向药物引起的,哪种皮肤病是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但整体上讲,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会占主导地位。整体上讲,我们对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还很局限,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明确。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