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秦岭北麓保存栈道遗址最多、唯一有文保碑的峪口是哪一个

云水终南 2023-12-17 11:58:58

时间长没有去的地方,再去,就像是见老朋友一样:我看着他亲切,他看着我也亲切。

上次我深入汤峪大概就是这个时间,像是约好了,这次又前往,当然同行的人不一样,看的景色也有区别。

上一篇写过了汤峪湖,过了刘秀洞这一段,山势就狭窄起来。遇到一群学生,男男女女嘻嘻哈哈,一问是学土木的学生到这里来看看岩层地质的。

汤峪里原来被冲毁的水泥路已经全部修好,而且很多地方还拓宽了,行车非常舒服。

再走一段,就看到栈道遗址的标牌,我以前说这里是秦岭北麓保存最多的栈道遗址,到现在也这样认为。

其他有栈道遗址的地方,比如蓝关古道的蓝桥段、兴安古道的下岱峪等都有栈道遗址,但是石门道栈道遗迹最密集、最明显。

不过这些栈道都是明清栈道的孔洞。一般来说,汉唐时候的栈道孔洞比较大,直径都在三十公分以上,而明清的栈道孔洞直径基本是二十公分左右。

汉唐修栈道,修的都是“国道”高速路,明清时候就是省道县道了:政治中心不在关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就不行了。

如果查石门道的资料,都叫做“骡马道”,可见这些路的规格还算不错。

说到这里,咱就说说驴友爱爬的“野山”,其实驴友爬的山,都是古道,基本上都是骡马道,在以前不算是野山的,有人常来常往。

我在汤四村的人家聊过,他们的老亲戚有很多是柞水的,特别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一些人不是从柞水的安沟石窑沟移民过来的,就是娶过那边的媳妇。

汤峪全长70里,如果到南麓的安沟也不过100多里,汤四村在水泥路快到尽头了,从这里翻过大梁到柞水,也不过是五六个小时的路程。

但是要是从汤峪出来坐长途班车,最早是从沣峪后来是从辋川,这路就绕远了,不但费时间,还费钱。即便后来有了高速,也要绕路。

我上次到水泥路尽头和汤四村砍柴的人聊天,问路况咋样,说走的人少了,路都荒了。

确实,年龄大的人走不动了,年轻人和那边的联系少了,这路就没有人走了。

我比较痴迷古道,一般有栈道的地方都想细细的看看,从这个栈道遗址再往前,过了汤二村,还有一个文保碑。

看看说明,说有古栈道、栈桥遗址13处,有摩崖题刻8处。栈道遗址我是看到了,但是摩崖石刻没有看到,我心里想这里应该有些东西。

我在观景台看看,没有啥,但是旁边有一条小道可以下到河底,就是比较陡,我小心翼翼的就下去了。

河水如碧,巨石如房,这里还有一个深潭,夏天游泳倒是一个好地方。

视频加载中...

景色还是不错的,仔细看看却没有看到栈道遗迹,更没有看到石刻,我心里犯嘀咕:难道是我眼拙没有看到?这里有个文保碑,应该是有些东西的。

汤峪栈道传说是唐代开凿的,跟黄巢起义有关。当年黄巢攻克洛阳,打过潼关进入长安。他在蓝关古道和石门关两个关口,布置重兵把守。

石门关距长安很近,是防止唐军从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反攻的重要关隘,这一带攻可以主动出击,退可以入山作战。

我道认为这个故事编的不圆满,唐代这条路不是官道,行军打仗很少行走,再说这个栈道就不像是唐朝的。

还有说法这个栈道和李自成有关。

史载李自成在明朝军队围追之际,退兵终南山,在石门关设兵驻守。可是守将经不住明朝军队的利诱,意欲投降,李自成当机立断,派大将李友率军在此平定叛乱,史称“石门平叛”。

据说汤峪里面还有“闯王寨”遗迹,但是李自成在南山一带活动,故事最多的是在商洛地区, 靠近关中的故事却不是很多。

当然,我更感兴趣的的倒是这条道路的商贸作用,能被称为骡马道,这条路的运输量应该是不小的。

甚至在几十年前,山里人“掮木头”都爱走这条路,这估计也是石门古道最后的辉煌了。

这条路估计我没有机会翻越走通了,但是到柞水那边走走,看看石窑沟和安沟的山口,这倒是可以的,看明年的时候,什么时间安排一次行程。

秦岭北麓峪口有栈道遗迹的,汤峪这一段算是最多最明显的,也是唯一一个立文保碑的,没事去看看,长长见识。

只是,那个摩崖石刻在哪里呢?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1 阅读:12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