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只说不做”?孩子缺乏行动力,父母要懂这样引导

晓晓育儿知多少 2024-02-02 20:53:22

有不少父母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拖拉,懒散懈怠,不思进取,或是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只要做了父母的都能感同身受。

但孩子不是在我们手中能让我们任意揉捏的泥娃娃。因此,父母常常对着自己的孩子,发出无可奈何的哀叹与怒吼。

朋友圈中不时热传的各种父母陪孩子做作业的段子和视频,既是家长们的自我解嘲,也是借助网络获得一种群体的共鸣。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自觉那么优秀,做作业不让人操心,在学校表现积极,为什么我们家的熊孩子就事事让人不如意呢?

这和孩子的行动力有很大的关系,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优秀的孩子常常具有比较强的行动力,行动力是让人在社会化的发展中,表现优秀的一种心理品质。

行动力强的人主动性高,常常主动接受任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与对策,倾向于立即采取行动,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不断尝试。

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事情的进展,具备比较强的自制力和比较坚韧的意志力。

遇到自己认为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时,也会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去突破去实现,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有能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我们可以把行动力理解为行动加力量,而且是有自我意识的向外进行有力量的行动,所以可以从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和外倾动力强弱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孩子,加强孩子的行动力。

父母如何加强孩子的行动力呢?

第一,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培养出自我意识发展水平高,外倾动力强的孩子。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家庭养育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些自我意识发展比较早而稳定的孩子,常常都来自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家庭。

在民主型的家庭中,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这种主动性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孩子有困难时,父母会和孩子一起讨论,提供建议,陪伴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和方案。

当孩子解决了问题,实现了目标,完成了计划时,父母不会吝啬他们的欣赏。孩子的行动力就会不断地得到积极强化。

而在控制型的家庭中,过于掌控的父母常常会打压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的孩子能够战胜父母亲的控制,有着很强的自制力和主动性,积极上进地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孩子,自我能量一定是超强的。

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如果遭遇了掌控感强的父母,常常都会出现自我压抑与妥协,行动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行动力强,最好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孩子就能自觉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父母又不下放权力或害怕丧失自己家庭主导者的角色,孩子有任何自我的想法。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有所成就的时候,父母都要讽刺挖苦或批判打压。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永远都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与欣赏。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用一种无所谓的方式来进行防御和抵抗。反正做好做坏都一个样,做和不做也一个样,与其付出了努力还不讨巧,倒不如都不做了,让自己更逍遥,不用那么费力。

也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的孩子,也会表现出很强的行动力,有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感觉。他们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内在信念,让他们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懂事去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这样的孩子有时也会因为过于急迫要实现自己的一些目标,而变得急功近利,被人利用导致事与愿违、前功尽弃。

如果父母遇到具有这些特点的孩子,也要建议他们多一些关注自己的需求,对事情要有一些全局的考虑。

第二,面对自我意识发展慢,同时外倾动力弱的孩子,父母要接纳和爱护。这样的孩子行动力会比较弱,需要父母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支持,千万不能打压。如果父母都不接纳和爱护他们,他们又能期盼谁来接纳和爱护他们呢?

第三,面对自我意识发展慢同时外倾动力强的孩子,父母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需要对积极的行动力加以强化加以赞赏。

因为自我意识弱,他们可能会无意识的做坏事,也会无意识的做好事。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能一棍子把他们打死。

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孩子有破坏性,有攻击性,做了件积极的事情,反而会被人怀疑,“这不可能是他做的”,“他在骗人”,“他这次成绩好是抄的吧”,诸如此类的带有偏见的话语,大家可想而知,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还谈什么积极的行动力?

我做什么都是错的,那不如就做个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吧,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

作为父母,需要有发现孩子的眼光,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贴上问题的标签。

第四,面对自我意识强同时外倾动力弱的孩子,说道理和道德层面的评判就只会让他们更自责,更无力行动,父母可以做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特点。

这些孩子爱常常有很强的自尊心,想做的更好,但似乎又力不从心,但又偏偏给自己立了很多规矩,认同了很多外在的评价标准。

自我意识强,想要达到外在的标准,但是又达不到的时候常常会自责,自我攻击。长此以往,原本就不强的行动力,会因为心理能量的消耗而更弱,想法很多但不能付诸行动,甚至会逐渐演变成抑郁症。

因此,在父母殷殷切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积极引导,不要忘了关心爱护。孩子不会自己长大,缺爱的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会平静下来去修复自己的童年。

当父母在夸着自己孩子听话懂事,不用操心的时候,一定要去留意这个乖孩子是否有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

当父母忧虑的自己的孩子不够上进,懒散懈怠的时候,一定要试着关爱的走近他们,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有身体的疾病,首先要治疗身体的疾病。如果是精神情绪问题,该用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接受,一定要试着去引导和帮助他们。

提高孩子行动力,首先需要每个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用心引导。

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我!每天分享育儿小知识,让你育儿路上不迷路!

0 阅读:14

晓晓育儿知多少

简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习育儿知识,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