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演技派老虎张秀隆:当过知青,官至副部,参与民间借贷牟利

史劲说真话 2024-05-15 16:25:30

5月8日,最高检消息,在被查201天以后,广西张秀隆被正式逮捕。

说起张秀隆,你可能不熟悉。但张秀龙做过的事情,说起来你肯定听过 —— 他在35岁那年,升任巴马瑶族自治县书记。

“巴马”这个名字你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对,就是那个“世界长寿之乡”。这个“长寿之乡”,就是张秀隆在任上打造出来的。

所以,张秀隆可谓是“战胜了穷,败给了贪”。

让我们从头讲起。

一、18年,从村干部到县委书记

张秀隆1958年出生于湖南怀化,初中毕业之后,作为知青被下放到了广西河池。这一来,他便再也没离开广西。

1975年,17岁的他在河池下面天峨县的农村工作队,是甲岩分队的队长,是“村干部”的一员。

18岁那年,他调到公昌大队(也就是公昌村),当公社的代销员。这个职位只短暂的干了3个月,他就被调到了县里,当组织部的干事。

张秀隆初中毕业就下放成知青了,显然在文化上算是有“短板”的。

不过组织还是愿意培养这个年轻人。1979年,在县组织部工作3年之后,他被推荐到广西组织干校学习了5个月。

学成之后,又在组织部干事的位置上工作了2年之后,1981年,张秀隆正式“提干”,被委任为县委组织小组的副组长,正式成为组织的干部。

1984年,26岁的张秀隆出任向阳镇党委副书记,3个月后接棒成为镇党委书记,晋升正科级干部。

张秀隆从15岁开始在广西,从广西农村起步,到广西的乡镇一级领导干部,是典型的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

并且,因为从15岁就到了广西,所以他还不算是“外来户”,更多的人都把他当做广西本地的干部看待。

1986年,从向阳镇卸任以后,张秀隆回到河池地委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在组织部门工作。在此期间,他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获得了广西民族学院中文专业的函授专科。

1989年,他出任河池地委组织部门的副主任,晋升副处级,接着便调任地委副秘书长,短暂工作1年后,他调任巴马自治县县委书记,晋升正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 打造巴马长寿乡。

二、巴马县委书记:打造长寿乡,争议手段斗贫穷

1993年,35岁的张秀隆成为巴马县委书记。

现在的巴马,可以说是“名声在外”。但当年的巴马,真的是“又偏又穷”。

有当时的一句话为证:“广西最穷是河池,河池最穷是巴马”。

张秀隆是知青出身,他之前下放的天峨县也是比较穷的。但饶是如此,他也被巴马的穷吓了一跳。

县城里、大街上全是牛粪、马尿,全县干部职工的工资,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拖欠了三四年。

据说,张秀隆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办公桌上就有一大堆“请调报告” —— 全是想要找他走后门,希望调离巴马的。

从张秀隆在巴马任职的故事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这个人还是颇有能力的。

面对巴马的穷,张秀隆却并没有“摆烂”。不过他的方式,确实争议很大。

经济基础这么差的地方,循规蹈矩,是很难搞好经济的。万事难,难在没钱,如果有钱,那么难事也会变得不难。

为了“搞钱”,张秀隆很快就提出了两条争议非常大的政策:

第一条,邀请上级对口部门领导到巴马考察的,年终考核加分。邀请到的领导级别越高,分数也翻着翻往上加。

第二条,凡是能从上级部门争取到资金支持的,给与现金奖励。

这两条争议非常大,相当于堂而皇之地发动全县,向上搞关系、拉资金。

尤其是第二条,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给与现金奖励,这不是把上级的资金拿来“发提成”嘛?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肯定是严重违反组织政策和规定的,而且开了很不好的头。但确实是要到了钱。

1996年春天,张秀隆主政巴马的第三年,巴马结清了从1989年开始积累的全部拖欠工资。

光靠要钱,不是长久之计。可以解一时之渴,然而却是坐吃山空。

张秀隆搞得第二个事情,就是把巴马打造成长寿之乡。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他的功劳,后面多届县班子持续不断地努力是不能忽视的。

只是说,这件事情的源头,是张秀隆。

1990年,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当时查出,巴马有百岁以上老人66人,但是前面并没有被重视,大家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1993年,张秀隆上任以后,提出“长寿老人是软资源”。

接着,便是宣传、造势。

势头有了,他便开始兴建健康食品厂,生产“长寿乡健康品”。同时还兴建度假村,让大家到长寿之乡度假。

实际上,之所以张秀隆能够邀请到不少上级领导来巴马考察,给巴马拨费用,和他把巴马“长寿乡”的名头宣传出去,也是有关系的。

现在看来,当时的张秀隆就已经很会“钻营”了。

何以见得呢?

巴马很穷,但张秀隆却在巴马修建了一个非常高档的度假村。

那个时候,正是宣传的初期,巴马还不够有名,游客是不多的。修这么一个度假村,空置率很高,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

然而,张秀隆却极其看重这个度假村,要求经费要优先保障。

为什么呢?

因为他要在这个度假村,接待“重要客人”。

这些“重要客人”和他后来的亨通的仕途,想来是不无关系的。

三、演技派:表演“清廉”、“青天”人设。

张秀隆的手段,争议是很大的。尤其是拉资金给现金奖励这件事情,甚至可以算腐败。

不过张秀隆本人,却给自己搞了一个“清廉”+“青天”的人设来表演。

怎么表演呢?

公开退赃。

张秀隆在巴马搞建设,工程给谁?自然是有人想要耍手段的。

这些人90年代,就敢几万几万的红包塞给张秀隆,同时名烟名酒也是送着、供着。

张秀隆怎么做呢?

—— 照单全收,一部分公开退还,一部分如数上缴。

这样一搞,他在巴马的名声就更好了。

1998年,结束了在巴马的5年任期,张秀隆如愿“升迁”,成为南宁地委副书记,副厅级干部。

2年后,任南宁地区行署专员(行署专员是“地区”政府长官,相当于地级市市长),成为正厅级干部。

这里要提一句,“南宁地区”并不是现在的南宁市,南宁市和南宁地区曾经同时存在过一段时间。

这个南宁地区,在古代的“象郡”。就是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的那个象郡。2002年,南京地区撤销,改为崇左市。

2000年到2013年这13年,张秀隆一直在广西各个地市调任:6年崇左市(南宁地区)市长、2年桂林市长、5年来宾市书记。

2013年初,55岁的张秀隆调任自治区政协,任副主席;57岁,张转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60岁转任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到62岁卸任。

1998年以后,张秀隆手中的权利更大,按说“围猎”他的人,应该比98年以前更多,数额也更大。

然而,他却再也没有“退赃”的举动。

现在看来,他并非是没有收,只是没有退罢了。

现在看来,当初在巴马的“清廉”真的就只是一个“人设”罢了!

演出“退赃”的戏码,不过是为了积攒名声,养足人望,以便日后“升官发财”。哪里是清廉呢,明显是嫌“少”,觉得现在贪污还不够值得罢了!

张秀隆被查,其实有不少前兆。

首先是22年初,张秀隆在来宾市工作时候的下属、“爱将”余治平被查。

余治平被查7个月后,原来广西林业集团的一把手许峰被查。张秀隆当自治区副主席的时候,分管的便是农林系统,广西林业便是他分管的企业。

许峰被查之后,张秀隆的亲属因为涉案被约谈过。

又过了10个月,张秀隆的另一个“老部下”莫桦在任上被查。

莫桦被查后7个月,张秀隆被查。

可叹,张秀隆曾自称“和贫穷斗了一辈子”。现在看,他自己确实是“脱贫致富”了。

在组织处分张秀隆的通讯里面,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值得注意。

一个是说他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优亲厚友、以权谋私”这个表述不多见,听着让人觉得这个人着实可恨。

另一个,是说他“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这个表述也不多见,也就是说张秀隆还涉及放贷收租的情况。

不过暂时还不知道他只是有放贷,还是说放的贷是高利贷?这个还有待有关部门公布更多信息。

广西工作47年,从村干部,到副省级高级干部,一路泥泞,最终自己葬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功业,何苦来哉呢?

9 阅读:4950
评论列表

史劲说真话

简介:当敢说的历史真相挖掘者,做群众喜爱的讲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