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肥肉的人,到底长寿还是短命?研究发现,真相不是想的那样

黄氏说趣事 2024-05-18 12:25:54

赵大叔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盘红润的肥肉,每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院子里,一边品尝着自家做的红烧肉,一边听着远处渔船上渔民的歌声。

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和满足。

赵大叔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即使年过花甲,依然能够独自打理庭院中的花花草草。

孩子们偶尔会提醒他注意饮食,少吃肥肉,但赵大叔总是笑着摆摆手,说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没什么大碍。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大叔感觉自己的身体没有之前的精力,连上楼都开始费力了。

赵大叔心里也泛起了嘀咕,或许应该听听孩子们的建议,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

毕竟科学研究对于肥肉的看法,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好。

那么赵大叔的饮食习惯有问题吗?经常吃肥肉的人到底长寿还是短命?

一、肥肉对身体的危害

肥肉大家都知道,吃多了会长胖,其中的高脂肪含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脂肪在身体中超过自身所需要的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变成脂肪,

从而引发肥胖。

肥胖不光影响我们的形象和气质,更会导致不少的健康问题,如老年人熟悉的三高疾病。

其中肥肉中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却像一把双刃剑。

尽管为食物带来了丰富的口感和风味,但长期大量摄入却对心血管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这两种看似普通的脂肪酸,实则逐渐侵蚀着心血管的健康。

一旦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它们就如同“不速之客”,强行占据了原本属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位置,导致HDL-C水平下降。

它们还刺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生成,使血液中的LDL-C含量大幅上升。

时间长了后,不良的脂肪酸会在外面血管内部增加沉积,并逐步的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动受到阻碍。

不仅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而且也为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肥肉还有可能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脂肪大量的在肝脏附近进行堆积,当到达一定数量后,影响肝脏的功能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了正常的功能。

每次我们食用油腻的食物,都需要胆汁来消化脂肪,摄入的越多,肝脏的负担就越多。

若不及时调整饮食习惯,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另外肥肉还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过多的油腻食物摄入还可能影响胆囊的病变,从而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

二、经常吃肥肉的人长寿还是短命?

经常食用肥肉的人的长寿与否,不仅仅是饮食习惯这一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

在医学的领域中,饮食习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们热衷探讨的课题。

《Strok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关系的新层面。

该研究对五点五万余名年龄在50至64岁的受试者进行了的调查,深入了解了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坚持植物性饮食与脑中风风险及死亡风险的降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长期吃素就是通往健康与长寿的唯一道路。

英国的一项涉及超过6万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研究的结论是,长期的吃素并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降低早起的死亡风险。

同样的在2017年,针对二十四万澳大利亚人的研究,结论也是相似的,即吃素与不吃素的人在死亡风险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而在2018年,一项跨越11个国家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启示。该研究发现,蛋白质摄入充足的老年人寿命更长。

结果显示每天摄入低于40克的蛋白质的中老年人,其死亡率为31%。

而每天摄入超过70克的蛋白质的中老年人,其死亡率仅为18%。

所以颠覆了中老年人饮食的传统认知,表明适当多吃肉反而有利于长寿。

所以从上面的研究来看,肥肉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

脂肪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等。

但过量摄入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确实会增加三高慢性病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肉一定要少吃,例如火腿肠,腌制肉等肉类。

同时长寿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饮食,一个经常食用肥肉的人,如果同时保持着规律的运动习惯。

拥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那么他的健康状况未必会比其他人差。

反过来,只注重饮食的习惯,不管其他方面,只吃不运动,那么他的健康状况也可能不尽如人意。

二、如何正确吃肉

在老年人的饮食中,肉类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如何正确吃肉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1、选择瘦肉来摄入蛋白质

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和瘦猪肉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

瘦肉中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鸡蛋中的蛋白质一个道理,都是维持身体成长和骨骼成长的必要物质。

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肌肉量和骨密度的稳定,有助于预防跌倒和骨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除了优质的蛋白质外,瘦肉中还有铁元素,此类元素可以预防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铁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能够帮助运输氧气至身体各个部位。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铁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相应减弱。

因此适量摄入瘦肉,可以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预防贫血的发生。

尽管瘦肉的营养价值很高,但老年人在摄入时也需注意控制量。

过量摄入肉类可能导致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代谢系统的速度也回变慢,对于能量的消耗也比较小。

因此应合理搭配食物,适量摄入肉类,以确保饮食的均衡和健康。

2、肉类的烹饪方式

在烹饪肉类时,不同的烹饪方式会对其营养成分和健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低温烹饪方式,如煮、蒸、炖等,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这些方式能够温和地处理食材,避免营养成分在高温下流失,同时也减少了有害物质的生成。

这样的烹饪方式不仅有助于保持肉类的鲜美口感,更能确保其中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得以充分保留。

对比之下,我们使用高温的烹饪方式,如最常见的煎和炸,虽然能够带来美味的口感,但却可能导致肉类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

更糟糕的是,高温烹饪过程中还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等,这些物质长期摄入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所以在做饭的时候,特别是烹饪肉的时候,需要对症下药,不同的肉类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低温烹饪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肉类的营养价值,还能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通过合理选择烹饪方式,老年人可以确保饮食的健康与安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呵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3、注意肉类的搭配

在餐桌上,精心搭配肉类与其他食材,不仅能够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还能提高整体营养水平。

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养分,而蔬菜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豆腐作为植物性蛋白的优质来源,能够补充肉类中缺乏的某些营养成分,实现营养的互补。

对于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老年人,可以选择瘦肉、去皮鸡肉等低脂肪肉类,同时增加富含钾和维生素的蔬菜摄入,如菠菜、芹菜等。

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可以选择细软易消化的豆腐和蔬菜,如豆腐蒸蛋、豆腐蔬菜汤等。

通过合理搭配肉类、蔬菜、豆腐等食材,老年人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种饮食平衡的理念,也是我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尊重。

结语

适量摄入肥肉并不一定会导致健康问题,肥肉中的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适量的脂肪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当然,这也不是让我们肆无忌惮的吃肥肉,过量摄入脂肪确实会增加健康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

因此适量摄入肥肉是关键,而具体的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调整。

今天就写到这,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想知道的知识,可以评论互动,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参考信息:

《经常吃肥肉的人,到底长寿还是短命?研究发现,真相不是想的那样》 2024-02-27 齐医生言犹在

《经常吃肥肉的人,到底长寿还是短命呢?美国一项研究说出结果》2023-05-02 佰年健康

0 阅读:1

黄氏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