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记录的是上古先民的“宇宙观”和“时空观”

史海撷英 2024-02-16 17:17:04

“太极”“八卦”,常常被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其实,并不神秘。“太极”“八卦”记录的是上古先民的“宇宙观”“时空观”。

《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易”,不是指《周易》,而是《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易”所记载的“宇宙”生成的初始状态。

“易”,就是《列子》所言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宇宙”的混沌初始状态,也就是老子说的“无”和“有”——既是“无”因为“混沌”,又是“有”发展为“一”。

“易有太极”,即是从“无”到“有”之过程,此为“太极”或曰“太一”。“太极”或“太一”,就是包罗万象的整个“宇宙”。

“是生两仪”,“两仪”指“天地”。曹子建《惟汉行》诗云:“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宋儒将“二仪”解为“阴阳”,应该是偏颇了。

四象

“两仪生四象” ,“四象”在天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为龟蛇合体,最初是鹿,也就是麒麟原型)”;在地为“东南西北”之“四方”和“春夏秋冬”之“四时”。

《周易・疏》云:“四象谓金、木、水、火。震木、离火、兑金、坎水,各主一时。”

在“后天八卦图”中,“震”居东方位,“离”居南方位,“兑”居西方位,“坎”居北方位。“各主一时”,前述“四位”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四象生八卦”即由上述的“四象”衍生出了另外“四卦”而形成了“八卦”——即代表西北的“乾”,代表西南的“坤”,代表东北的“艮”,代表东南的“巽”。

“震、离、兑、坎”,被称为“四正”之卦;“乾、坤、艮、巽”被称为“四维”之卦。

“四正”加“四维”,分别代表着“八方”。同时,又代表着“分至启闭”的“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角纹

“八卦”代表着上古先民形成了完整的“时空”统一观。

这种从“混沌”的“太易”状态,再到太极、二仪、四象、八卦的“宇宙观”和“时空观”,是何时的先民基本形成的呢?

目前已知,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其出土的器物上的“八角纹”图案,其八个“角”并非简单地指向“八方”,而是每两个角平行指向一方,实际标出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这种图案在随后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小河沿文化中,还包括在仰韶文化中,传承延续了3000多年——这种独特的图案,第一,一定与上古先民通过对太阳“立杆测影”辨证方位有关;第二,一定与“八卦”的形成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彝族保留的古文献中,不仅也有此类“八角纹”图案,而且还将“八角”称为“八卦”。应该也在相当早的时候,先民已将“八卦”图形“数术”化,形成了“八方九宫”图,并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八角纹”图形。

7 阅读:209
评论列表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