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有一个很奇怪的职位,河北的开疆大吏,掌管着割地赔款

老合说史 2024-01-23 13:50:03

我们都知道,晚清时期,我们与列强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都是我们逼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打开通商口岸,割让租借地,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过,清朝并没有“割地使”这个职位,但是同样的,宋朝也设立了一个奇怪的职位,那就是河北的开疆大吏。清王朝的人都看不起宋朝,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种地方。

张邦昌出身班科,举人,在北宋末期,走到了最高层——宰相的位置。金兵南下,张邦昌不想着整军备战,也不想着保卫国家,也不想着抵御外敌,反而一心想着和平,苟延残喘。为求和平,宋钦宗册封他为“河北路开疆人”,赐他以割地为业。北宋钦宗是如何弄出“河北路分封令”这种大逆不道的职务的?

张邦昌

张邦昌因与宋钦宗结怨,于1126年登基,宋钦宗为太子,与大奸相王黼、童贯一起,与赵桓为敌。这也是赵桓登基后,默许李党暗杀王黼的原因,随后童贯也被处死。因为张邦昌一向谨慎,并未立刻抓到张邦昌的把柄,所以一直没有处决张邦昌。宋钦宗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将与金和议这个“美差”丢给了张邦昌。

金国军队

宋钦宗只是口头答应割让土地,并未将割让的诏书交给张邦昌,更没有将河北印赐给他,只是任命他为河北路开路使,由他全权与金国交涉。宋钦宗一方面派河北路分封使张邦昌带着康王赵构去金营交涉,另一方面默许了主战派对金营发动进攻,摆明了就是要出卖张邦昌。张邦昌也不是吃素的,他坚持说金营遇袭并非朝廷之命,竟能侥幸逃过一劫,安然返回汴梁。

1127年,金国攻入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那时候金国想要的就是财富和财富,所以想要建立一个傀儡政府,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向金国进贡一次。金人想起张邦昌,再加上宋齐愈、王时雍的拥护,于是拥立张邦昌为帝,成立“伪楚”。

一开始,张邦昌知道天下百姓都站在赵氏这一边,拒绝登基,金国又用汴梁所有人的性命来威胁他,逼得他不得不答应。

张邦昌称帝之后,即位后不以“朕”相称,自称“予”而非“朕”,往来文书也改以“手书”代替“圣旨”。他坚持不让朝中大臣们跪下行礼,每当有大臣向他行礼,他都会“东面拱立”。甚至,当他被推荐为皇上的王时雍,对他直呼“陛下”时,更是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张邦昌穿着一身素衣,带着群臣,向被困在金营中的徽宗与钦宗,行了一礼。金兵退走后,他把大权交还给康王赵构,以示民愤,不久即被处决。

宋钦宗面对金兵的进攻,非但不积极备战,反而为了报仇雪恨,竟以张邦昌为河北路开疆人,诬陷张邦昌,害死了他。有此君无臣,难怪会祸国殃民,酿成“靖康之耻”。“割地使”这种职位,肯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在特定的时代,才有可能出现。作者相信,只有君臣同心,齐心协力,没有阴谋诡计,才能打败再强的敌人。

0 阅读:30

老合说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 分享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