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中,发生在开国元帅林彪身上的战斗故事

纪实文学百家谈 2023-12-23 13:59:00

1930年10月底,蒋介石命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调集7个师约10万人马,以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我江西革命根据地而来,这就是所谓的蒋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

红军改编前的林彪

第一次反“围剿”:林彪俘获了前敌总指挥张辉瓒

而对不容乐观的形势,红一方面军在罗坊召开总前委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以红1、3军团为主力,共约4万人迎击国民党军。

红军在江西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集结兵力,待机歼敌。12月29日,张辉瓒率领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进至龙岗,陷入了红军的包围。30日,林彪率红四军等部队发起了猛攻,很快,张部全线溃败,全军覆没。张辉瓒见大势已去,便换上了一套下级军官制服,躲进了万功山东坡的茅草丛中。

红四军军长林彪下令,兵分几路,围住万功山,一定要抓住张辉瓒。

红四军一战士先是发现张辉瓒的狐皮大衣,然后在一个山洞前又发现有人影,战士鸣枪警告。张辉瓒从洞中茅草丛钻了出来,大叫:“不要开枪,我是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我要找你们的黄公略军长……”张辉瓒不知道抓捕他的士兵是哪支部队的。

一位战士说:“我们是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

张辉瓒大叫道:“我不见林彪,我要见毛泽东先生……”

张辉瓒后来供认:“他不见林彪的原因是怕林彪太年轻容易冲动把他枪毙了。”

几位红军战士将张辉瓒押到龙岗,毛泽东一见张辉瓒就叫人给他松绑。张辉瓒见来了毛泽东,忙向前行了个鞠躬礼。毛泽东幽默的说:“张师长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受到这样的接待,我们也是没办法呀!”

张辉瓒表情难堪地低声说:“毛先生用兵如神,张某实在佩服。张某过去就对毛先生钦慕非常。”

接下来,毛泽东就与张辉瓒作细致的交谈。张辉瓒一再央求,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药、捐枪、捐弹赎命。当时,毛泽东准备让张去红军军事大学去当教员,并说服红军中某些领导人,认为张辉瓒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张辉瓒的妻子朱性芳得知丈夫被红军活捉后,急得如同热锅里的蚂蚁,四处活动,并派人去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想用巨款赎回丈夫。湖南军阀程潜、唐生智、何健等都派代表向中共传递信息,要求不杀张辉瓒。蒋介石为挽回其惨败的不利影响,也许诺条件,只要放回张辉瓒,可以通过谈判将国民党军驻吉安东南固前线的第18师54旅全部投降红军,并释放关押的大批政治犯,而且由上海的三家银行担保,向红军赠送20万元现款和20担红军急需的各种西药和其它枪支弹药。后来上海党中央也同意释放张辉瓒。

不料,1931年1月28日,吉安东固区苏维埃政府要将张辉瓒和他的部下在一个三千人的大会上进行公审。毛泽东得知情况后,非常忧虑,并指示一定不要杀张辉瓒。那天,方圆数十里的群众背着干粮,高举小红旗,都来参加大会,会场上人山人海,声讨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一致要求杀掉张辉瓒,结果张辉瓒被当众枪决。

龙冈战斗,共歼敌9000余人。龙冈战斗结束后,参战部队仅休息了一天,即奉命移向小布一带,准备打敌右路军剩余的谭道源部。谭道源惊闻张辉瓒全军覆没,不敢恋战,向东韶方向逃去,欲向其左路军毛炳文、许克祥部靠拢。

毛泽东见敌左右路军均已成惊弓之鸟,故下令红军于当夜10时对东韶的谭部实施追歼,当谭部进至东韶,还没有来得及在山上构筑起工事,就被我军包围,我军立即四面出击,喊杀声震天,敌军仓惶应战,很快被消灭。混战中,谭本人率少数部卒侥幸逃脱。此战,我军消灭谭部数千人。

这样,红军在5天时间内,在龙冈、东韶接连打了两个胜仗,俘敌1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胜利后的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名诗:《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岗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农家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上红旗乱。

毛泽东主席与林彪

第二次反“围剿”:林彪妙计诱敌

1931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组织行营,任命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为行营主任兼总司令,准备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鉴于第一次“围剿”中“长驱直入”的战法未能奏效,国民党纠集20万大军,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在西起赣江、东到福建建宁的800里长的地区构建一条弧形战线,分兵4路,于4月初开始向中央苏区大举进攻。并扬言“三个月内消灭共匪”。

国民党军大兵压境,红军只有3万多人。以林彪、彭德怀、黄公略等为首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依然采取毛泽东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实行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打法,将主力隐蔽在东固附近,寻机歼敌。但隐蔽了20多天,不见敌人一点动静。林彪心生一计,叫来一排长面授机宜。

第二天,第28师师长公秉藩的部下,抓到自称是出逃的红军一排长,公秉藩亲自讯问,问朱毛红军主力现在何处?这位排长说红军就在离此不远的东固山中。公秉藩随即向何应钦汇报。5月13日黄昏,红军截获了敌人进军的命令:28师公秉藩部经中洞靠拢东固,47师王金钰部沿观音崖、九寸岭向东固攻击前进,次日晨开始行动。

敌人果然中计,林彪率红四军抢先占领观音崖、九寸岭两处要隘。当王金钰的47师进入伏击圈时,红四军与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出现了上千人白刃拼刺现象,喊杀声震十里之外。同时,陷入红军包围圈的28师也被红军冲杀得七零八落,无法逃出包围圈,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敌1个师外加1个旅,缴枪5000余支。28师师长公秉藩化装成士兵趁红军释放俘虏时潜逃。

随后,林彪率红四军和兄弟部队一起,由东固、富田自西向东攻击,在15天内横扫700里,一直打到福建建宁。五战五捷,红军共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械2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毛泽东诗兴大发,写诗一首:

《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宵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三次反“围剿”:林彪率红4军三战三捷

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匆匆赶到南昌行营,自任总司令,同时任命何应钦为前敌总指挥,调集了陈诚、罗卓英、卫立煌、蒋鼎文等嫡系主力部队30万人马,兵分3路,向江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围剿”。

此时,红军主力仅3万余人,部队又分散大闽西,远离老根据地,要对付敌30万大军,自然形势严峻。大敌当前,毛泽东泰然提出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从福建西部展开大迂回,绕过整个根据地南部,经过连续10余天的长途行军,终于完成了千里回师的作战任务,返回了老根据地瑞金,兴国。

7月31日,敌陈诚、罗卓英的两个师先于我军进至富田,使我军原定进占富田的计划无法实现。这时,总前委下达命令部队立即向兴国西北的高兴圩。因为此时敌军四面推进,根据地内只剩下高兴圩及其几十里内尚无敌人。

部队千里回师后,林彪向毛泽东建议,在莲塘设伏击围歼敌人。莲塘为中路敌军的必经之路。敌上官云湘部的两个师刚开进至该地。8月6日拂晓,林彪指挥红四军等部队开始围攻莲塘,我军的前卫连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悄爬生了该地敌军的外围阵地,接近山顶时,敌人方才发觉。我前卫连一阵机枪手榴弹朝敌阵砸去,并发起勇猛冲击,上官云湘部多为北方兵,既不习惯夜战更不会打山地战,因此,当红军向莲塘发起总攻后不久,守敌全部被歼。此战俘敌1万余人,缴获电台2部,活捉敌师长刘春荣及各旅团长多人。

红军打下莲塘的当天,林彪就率红四军等部队迅速东进,在良村团团围住了敌人的54师。由于我军全部占领了良村四周的山头制高点,并由各个山头扑下来,敌军被切得七零八落,无法统一指挥反击,经几个小时的激战、全部被歼。良村战斗结束后,红四军等部队继续向东横扫。

良村距龙冈不远,龙冈驻扎着敌周浑元的第5师。当敌47师、54师残部逃奔到此后,使周浑元也不由得月夜心惊胆颤,拼命向南昌行营请求增援。毛泽东见周浑元已在龙冈修筑起坚固的工势,防御体系也比较严密,决定暂不打这支有备而防的敌军,仅派出红3军佯攻,死死的将其钉在原地,而令红1、3军团和红7军向东面的黄陂进。

黄陂守敌为毛炳文的第8师。自第三次“围剿”开始后,便在黄陂修建了大量易守难攻的阵地工事,自以为红军轻意不敢前来攻取。毛泽东对黄坡之敌采取了三集中的战术——即炮火集中,兵力集中,军号集中。8月11日中午,红军密集的炮火突然打到敌前沿阵地,在隆隆的炮声中;几十支军号同时吹响,在震天动地的“杀”声中,红军各路突击队冲入镇内,与敌短兵相接,刺刀见红。黄陂战斗仅打了1个多小时便顺利结束了。红军全歼敌毛炳文师4个多团。从1931年8月6日开始11日止,极短的5天时间内,红军一举取得了莲塘、良村和黄陂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

当这讯雷不及掩耳的3次决战斗结束后,敌军这才发觉向西寻找红军主力是大错特错,因此,重新调整战线,以大包围之势向我军逼近。敌转而东进后,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除留一部兵力牵制引诱敌军向东追击外,主力立即西行,以隐蔽行军的方式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跳出。当时,毛泽东决定突围方向说来简直令人惊奇——与迎面而来的敌重兵集团作对面穿插。敌蒋光鼎、蔡廷锴、韩德勤纵队及陈诚、罗卓英纵队分两路杀来,这两路纵队相隔不足20里,而3万红军主力欲从之间穿过,稍有不慎,便很容易被敌合围聚歼。不过,由于一、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大家都信服毛泽东。

夜行军开始,这一夜,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一直望着指北针在队伍前头找路,部队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在最窄处,红军两翼距敌人10里。可谓擦肩而过。突破敌网后,红军找路进入兴国境内的枫边、白石一带隐蔽休整,寻机再战。红军主力向西突围时,担任诱敌任务的、罗炳辉红12军则拉开大步往东而去。他们沿途刷标语,设路标,白天公开打着红旗制造大部队行动的气氛,使敌误认为是红军主力,一路紧紧咬住,敌军在红12军屁股后面追了好一阵子,才接到准确情报,红军主力在兴国!

敌人摸不透红军的意图,突然开始全线大后撤,毛泽东又指挥根据地军民乘胜追击,各个击破逃敌。9月7日,红军分路向山兴国往北进窜的敌军实施追击。左路为红3军,率先在老营盘打响歼灭蒋鼎文部的1个旅,右路为红3军团,向高兴圩以西的蔡廷锴部攻击,而中路红1军团则在高兴圩以北猛攻蒋光鼎部。

9月15日,红3军团在东固山方石岭一带围截住了韩德勤部与教第9师残部,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全歼韩52师及第9师炮兵团和1个营兵力。韩德勤本人在战斗中也当了俘虏,后来他伪装成伙夫逃脱了。

经过两个半月的奋战,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红军共歼敌17个团,毙伤敌军3万余人,缴获枪械2万余支。

第四次反“围剿”:林彪消灭了陈诚的王牌师11师

1932年12月底,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大军分成左、中、右三路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围攻中央红军。

1933年1月,陈诚指挥中路军12个师约16万人,分3个纵队向南丰、广昌一线推进,企图将中央红军聚歼于闽赣边界的黎(川)、建(宁)、泰(宁)地区。此时,国民党投入“围剿”中央苏区的总兵力已达三四十万人,而中央红军只有7万人。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已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担任前敌指挥的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与红军总司令朱德虽多次提出应以“运动战”歼敌的正确意见,但苏区中央局仍迭电红一方面军总部,要求红军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强攻赣东的南丰、南城,进而威胁和夺取抚州和南昌等中心城市,以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2月12日,周、朱在红军主力强攻南丰不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决定撤围南丰,实行战略退却,改强攻为佯攻,以一部分红军伪装成主力向黎川运动,以钳制迷惑敌人,而将主力部队秘密转移至根据地东部的东韶、洛口地区,伺机歼敌。守南丰城的敌人向陈诚求援,陈诚即派罗卓英第8师沿宜黄大道开进救援,并派第52师、59师,由52师师长李明指挥沿乐安山路东进救援。

林彪率红1军团主力隐蔽集中于黄陂以北地区,准备中途伏击52师和59师。红军悄悄进入伏击地区后,林彪亲率战斗力最强的红11师据守一道山沟,以防敌人逃跑。当敌52师进入我军的伏击圈时,林彪便下达了攻击令,红军冲下山去,将敌人分割包围,经3小时激战,全歼52师,师长李明被击毙。随后,敌59师也被我右翼部队包围,经一阵激战被全歼。

1933年3月20日,陈诚的王牌师11师进入东坡的草台岗,林彪在草台岗设伏,指挥红一军团主力等部队对11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1师拼死抵抗,一个连打到还剩十几个人时还不放下武器投降,我军伤亡惨重。林彪决定动用预备队红9师,李聚奎率红9师冲向草台岗,敌11师师长肖乾在混战中受伤,11师群龙无首,很快全师覆没。

至此,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被彻底粉碎,共歼敌3个师俘敌万余人。蒋介石对此极为伤心,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第四次反“围剿”后,中央苏区的地域扩大到湘赣闽粤4省,红一方面军发展至10万人左右,赤卫队发展到20万人。中央苏区进入全盛时期。

第五次反“围剿”:林彪屡打败仗

1933年9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用于直接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队采用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相结合的战略,以及以守为攻,趁机进剿,层层巩固,节节进逼的战术,在苏区周围广筑碉堡,同时强调“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加强特务活动,对占领区实行血腥镇压和欺骗利诱相结合的政策。红军反“围剿”的形势十分严峻。

此时,由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所组成的“三人团”已掌握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他们完全放弃了红军在过去几次反“围剿”中所采用的积极防御战略和运动战原则,实行“左”倾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致使红军在反“围剿”伊始就陷入被动局面。9月下旬,国民党军占领江西黎川。博古、李德等人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三军团与红五军团组成东方军收复黎川。红军在洵口取得胜利后,博古、李德等即夸大此战的普遍意义,并引以为据,贸然命令红军攻打黎川东北敌人坚固阵地硝石、资溪桥。结果,红军连战不利。至11月中旬,红军已连续作战近两个月,在敌军主力与堡垒之间辗转往复,东奔自突,不仅未能打败敌人,反而使自已陷于被动局面。

1933年12月25日,林彪的红1军团在李德的指挥下被调往中央苏区北线,与装备精良的敌军展开了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正规战。结果,红军损失惨重。这是林彪在反“围剿”中的首败。接着,在凤翔峰战斗中林彪率红1军团再败,伤亡达1100余人。战后林彪上书李德、博古,应改变战术,将阵地战变为运动战,但李德、博古根本不听。

4月上旬,国民党集结11个师,向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进攻。“左”倾领导人提出“为保卫广昌我而战”和“不让敌人侵占苏区寸土”等拼命口号,命令林彪的红1军团和彭德怀的红3军团等部队死守广昌。红军将士血战18天,伤2万余人,死4000余人。最后,红军被迫撤出广昌,随后建宁等地也失守,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被打开。

7月上旬,蒋介石集中31个师,分兵6路,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地区逼进。博古、李德又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错误方针应敌。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御,结果,疲于应付,损失极大。但林彪和聂荣臻冒死决定,不遵照李德的命令,打一个运动战。9月2日林彪指挥红一军团等部队,秘密运动,预先隐蔽埋伏在温坊附近。然后用少量兵力诱敌第三师脱离堡垒群,当第三师进入伏击圈时,红一军团一阵猛打猛冲,就全歼了第三师两个团。第二天,敌第三师残部和第9师闻讯离开堡垒工事又向温坊进犯。林彪指挥部队又将其包围消灭,歼敌4000多人,俘敌2400多人。接下来,林彪还想再打胜仗,但已没机会了,因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整个败局一定,他也无力回天。

9月下旬,国民党军逼进兴国、宁都、石城、长汀、会昌等地,中央根据地越来越小,红军在内线作战已无法打破敌人的围攻。此时,红军除了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外,已别无它策。10月10日晚,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6万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的湘西转移,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著作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发,侵权必究】

29 阅读:3587
评论列表
  • 2024-01-15 08:11

    战神千古

  • 2023-12-25 08:47

    好文!多多益善!

  • 2024-01-26 11:44

    少年将军百战身

  • 2024-02-15 10:59

    所以战神之所向披靡!

  • 2024-03-12 11:46

    真正的当代战神

  • 2024-04-28 21:20

    难得一见的真实的尊重历史的好文

  • 2024-05-22 15:43

    “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是战神林彪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当时技术条件的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本来应该由师、团一级,至多不超过军一级的军事主官概括总结出来,却有劳他这位总司令来完成这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在他沉默寡言、惜言如金的背后,对这些战术原则的贯彻却长了一张“婆婆嘴”。四野部队中的同质化、均质化现象相当突出。其实,六大战术原则中,只有“三三制”是纯战术的,其他则偏于战役,当然是在战术基础上的战役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彪还是中国现代战争意义上的“大数据”鼻祖:攻击锦州能把兵力配置精细化到营一级;在胡家窝棚的仓促遭遇战斗中,仅仅根据战斗缴获中:被俘人员官兵的比例(官>兵)、长短枪的比例(短>长)即推断出此地为敌人的高级指挥机关。这些功力恰与40年后,以色列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在《战争指挥》里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这种实力和战功,即使受他“叛逃”事件的影响,在历次裁军中,四野部队得到保留的最多,重点建设的部队最多。

  • 2024-03-14 07:18

    儿歌里边就有一句活捉张辉瓒。

纪实文学百家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