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刚否认没有国家帮过他们,上海犹太纪念馆就闭馆,是巧合?

玉箫苒 2024-05-13 21:56:50

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5月5日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了一段讲话,声称:

二战时没有一个国家出手帮助以色列。这番话一出,直接引发网友众怒!

纷纷表示道:真是忘恩负义!农夫与蛇!

曾几何时,上海成为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避难所,一声令下,无数犹太人被赶尽杀绝!

二战期间,在纳粹德国统治下,犹太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迫害和屠杀。

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政权基于种族主义和反犹太思想,系统地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并对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驱逐、拘禁和杀害。

历史学家估计,大约有600万犹太人在这场大屠杀中丧生,占当时欧洲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二。幸存者无家可归,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他们被迫四处流亡,寻求世界各地的庇护。

令人痛心的是,当时大多数国家对犹太难民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拒绝他们入境。即使是一些比较宽松的国家,也只接纳了极少数难民。毕竟,难民潮汹涌而来,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完全包容。

上海这座东方滨城意外成为难民营

在这个绝境中,上海竟成为了犹太难民的避难所。

1938年,被纳粹统治下的奥地利开始大规模驱逐犹太人,上海成为他们逃离暴行的出口。

上海当时处于租借时期,由多个列强管辖,移民管理相对混乱。而且,不同于其他国家,上海当时并未对犹太人实施签证限制,使得无数犹太人得以在此落脚。

一时间,这座东方滨城汇集了大批来自欧洲各地的犹太难民。

据统计,当年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达到了2-3万人。他们在这里重新安家立业,建立了自己的社区,维持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即使在战争的环境下,上海仍显示出东方都市恬淡的一面,给了难民们喘息的机会。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援手

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所,中国人的人道主义援助功不可没。最著名的例子是我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的何凤山,他以身许愿,违背了纳粹的命令,发出了大批救命签证,救助了数千名犹太难民。

尽管承受着来自纳粹德国的巨大压力,何凤山还是毅然决然地在租界区为犹太人开放上海的大门,发放了2000多张前往上海的"生命通行证"。

这一人道主义行为使得何凤山后来被授予"被赞颂者国际荣誉勋章"。

除了何大使的英勇义举,上海本地人当时也以热情友善相待了这些逃难的犹太人。很多普通居民欣然接纳了他们,给予生活上的各种援助,体现出中华民族博爱仁善的传统美德。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上海成为了犹太人避风港湾,给予他们生的希望。

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揭示出中国人对弱小民族的人道关怀,以及在非常时期伸出援手的勇气和大度。

不该遗忘的历史 却遭到否定

不幸的是,这段中国人与犹太人守望相助的佳话却遭到了当事方的否认。5月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次纪念活动上公开宣称:"在大屠杀期间,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相助。"

这番话无疑是抹黑和否定了中国人当年伸出的援手。

它不仅漠视了中国的人道主义努力,更忽视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难怪如此言论一出,在中国就掀起了轩然大波的批评声浪。

此话一出,上海市犹太人纪念馆随即发布公告,宣布即将闭馆整修。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这个曾见证中国人拯救犹太人历史的纪念馆,将暂时与世人"分手"。

对此,不少人表示了担忧和遗憾,生怕这段独特的历史记录就此被遗忘。

网友们纷纷表示道:

以色列国家就是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人,农夫与蛇是它们的真实写照,该提防时还得提防!

整修背后不仅仅是修缮老建筑

事实上,这次整修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正是针对内塔尼亚胡的言论。

从公告来看,整修的目标不仅修缮老旧建筑,更重要的是全面梳理纪念馆内的展览内容,呈现充分的历史事实真相。

不难发现,针对以总理无端否认的言论,这次整修是对"记忆缺失"的一种回应。纪念馆要用充分的史料和实证,重现那段被遗忘的历史,让世人看清中国人对犹太人避难所作出的人道贡献。

可以预见,整修后的纪念馆将通过更加丰富的展品和展陈,全方位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何凤山发放救命签证的过程,上海民众热情接纳避难者的情景,以及当年犹太人在滨城避难的生活状态等。

期待大修后 更好诠释中犹友谊

通过这次整修,相信人们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这不仅是一段特殊历史的纪念,更是对现实中被误读的友谊的一种昭示。

一个民族的记忆不能被遗忘,一段友谊的历史亦不能被抹杀。整修后的犹太纪念馆,必将向世人展现出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见证中国人民对犹太人在危难时刻伸出的援手。

世事虽然沧桑更迭,但人性中的光辉一直在闪耀。

正如当年在上海,中国人毫不犹豫对遭受迫害的犹太同胞伸出了援手,体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文精神。这种大爱无疆、同怀天下的博爱情怀,正是友谊的最好注脚。

只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进相互理解的意愿,任何曾经的误会和隔阂都将不攻自破。

整修后的纪念馆必将成为增进中以友谊的纽带,让两国人民铭记这份宝贵的友谊,化作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

借助这个机会,双方都应反思一下人类文明的初心,就是互帮互助、和衷共济。在风云变幻的当下,维护好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共同传承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双方的当务之急。

携手同心、互利共赢,必将汇聚成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强大力量。人类命运与共,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中以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文明的交融却早已在两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记。

唯有突破肤浅的偏见和誓言,坦诚相见、化干戈为玉帛,才是维系这份友谊之道。有了理解和宽容,就一定能够画出一幅和谐共处的新画卷。人性的光辉必将指引我们找到通向友谊的方向。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中以两国人民的友谊这座丰碑矗立在时代的长河中,永不磨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玉箫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