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不懂变通的人,能力再强也会被淘汰

李舟 2024-05-17 18:28:15

在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大地上活跃着一位传奇人物——李德林。

他上马能征战沙场,下马能治理百姓,可谓是文武双全。

1、画饼。

那时候的北周,有一位雄心勃勃的重臣,名叫杨坚。

他看到了李德林的才华,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如此英才,若能为我所用,那天下岂不在我掌握之中?”

于是,杨坚开始施展他的拉拢之术,对李德林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李德林也被杨坚的诚意所打动,决定投其麾下,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从此,两人如同兄弟一般,共同谋划天下大事。

李德林果然不负杨坚所望,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杨坚出谋划策,屡立奇功。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提出的篡夺北周政权、灭掉陈国统一全国的计划。

杨坚对这个计划大加赞赏,拍着李德林的肩膀说:“等统一了天下,我定要为你铸造一座黄金雕像,让全国百姓都知道你的功绩!”

李德林听后,心中激动不已,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杨坚终于如愿以偿地统一了天下,建立了隋朝。

然而,就在李德林期待着自己的黄金雕像时,他却渐渐感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意。

原来,他的名望和才华让许多人望尘莫及,他们为了展现自己的才能,开始暗中诋毁李德林,在杨坚面前说他的坏话。

李德林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因为几次对杨坚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言辞过于激烈,让杨坚开始对他产生了疏远之感。

再加上那些诬告和诋毁,杨坚对李德林的信任逐渐消失。

终于有一天,李德林被罢了官,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百姓。

李德林被罢官后,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愤懑。他不明白,自己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来到曾经和杨坚共谋天下的地方,看着那些熟悉的景物,心中五味杂陈。

2、需求。

乱世中,李德林凭借过人的才华和谋略,为杨坚的统一大业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当他以为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隋朝的重臣时,却因政治敏感度不足而遭遇了人生低谷。

李德林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意识到,杨坚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

在天下未统一之前,杨坚需要李德林的智谋和勇气来助他一臂之力。

然而,当隋朝建立后,政治局势和利益分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时的杨坚,更需要的可能是能够维护内部稳定、平衡各方势力的能臣。

李德林却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依然沿用天下未统一时的那一套方法来应对杨坚。

这种固步自封、不知变通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遇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职场上,有些人在公司初创期,能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重用,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却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

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公司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因此,我们要从李德林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敏感度。

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要敏锐地察觉到利益和需求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

3、圆滑。

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与人相处并非一成不变。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都会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求。

因此,与人相处时,我们必须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时而变。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相聚。

过去我们总是无话不谈,但这次见面却发现,彼此的话题似乎有些难以契合。

我意识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了各自的家庭、事业和烦恼。

此时,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只谈些轻松的话题,显然无法深入彼此的心灵。

于是,我开始主动询问他的近况,了解他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通过倾听他的讲述,我逐渐找到了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利益结合点。

我们谈论起了家庭、孩子和未来的规划,这些话题让我们重新找回了过去的默契和亲近感。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与人相处时,只有因时而变,才能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我们需要敏锐地察觉到对方在不同时间的需求和变化,然后适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策略。

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因时而变,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交智慧和情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往来中游刃有余,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0 阅读:8

李舟

简介: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