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起源: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乙位居天干第二位

诸史 2024-01-31 22:32:10

在天干中,“乙”排在第二位,也是序数第二的代称,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字,但“乙”字起源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

《尔雅·释鱼》中说“鱼肠谓之乙”,许慎《说文解字》认为“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就是艰难生长的状态。此外,还有本义是刀的刀形省略,本义为燕子的燕形省略等等,总之莫衷一是。

近代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出土,让我们得以一窥更古老的文献,其中就有涉及“乙”字起源的信息。

甲骨文中的乙

甲骨文中的“乙”(见下图),形状比较奇怪,西周与商朝的差别不大,古人由此得出鱼肠或草木破土而出的样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甲骨文中的“离”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下部像一个捕鸟兽的网,网里有一只“隹”,即一种小鸟,应是鸟自网中逃脱之象形,由此引申出分开、离开等。当然,也有学者将之解释为捕获小鸟,因为需要将小鸟抓出,与网分离,故而又引申出分开、避开等意。

离字本义如何暂且不论,但下图可见的离字,尤其红圈处的离字,上面“鸟”的形状与“乙”非常类似。

更重要的是,离字的这个字形,在传世文献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詩•邶风•燕燕》中的“燕燕于飞”,汉初毛亨(毛遂自荐的毛遂侄子)解释说“燕燕,鳦也”,其中“鳦”读yǐ,由鸟与乙构成。

因此,从文字角度来看,“乙”的本义,极有可能是指“燕子”,而燕子就是古书中的“玄鸟”。

史书上有诸多记载,比如秦本纪中的“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为“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与之类似的还有殷本纪中的商契,因为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可见,“乙”应该是指“玄鸟”!

被神化的玄鸟

商契、大业等人,都是母亲吞“玄鸟之卵”应孕而生,以今天来看,如此行为显然为了神化他们。但问题是,为何吞玄鸟之卵,而非其他动物的呢?同时,商汤为何被称为“天乙、大乙、高祖乙”等?笔者认为,这和玄鸟(燕子)的特性与南方象天的文化有关!

由于中国绝大多数国土皆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太阳终年在南方,因此古人将太阳所在的南方视为天国或天极所在,也即“南方象天、北方象地”。

既然天国在南方,故而中国很多王陵、城市中轴线等都是坐北朝南,尚书尧典中说“平秩南讹,敬致”,其他方向都没有说“敬致”二字。

1987年,在河南濮阳发现的“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其中龙虎大墓就是坐北朝南。更为重要的是,该遗存中“龙”代表东方、“虎”代表西方、“鹿”代表北方、“鸟”代表南方,后来是玄武代表北方,朱雀代表南方。

之所以用“鸟”代表南方,显然是“鸟”可以飞高,在古人眼里可以出入天国。由此,龙虎大墓的墓主,希望龙虎鸟等能带他升到天国。而这里的“鸟”,更有可能就是“燕子”,因为燕子春天北归、秋天南归,属于比较准确的候鸟,但在古人眼里,如此神奇的燕子,就有了一些神性,故而以之代表南方。

因此,上古商契、大业等因玄鸟之卵而生,商汤被称为“天乙”等,根本原因在于应是古人认为玄鸟是神鸟,可以出入天国之鸟,或者说是天国天帝的使者,由此“吞其卵而生”的商契、大业等,就成了天帝的后代,而商汤直接被认为是天帝的使者或之子。

由上可见,作为玄鸟的“乙”,被认为是天国的使者,或天帝的代表,故而被极尽神化。

由于“甲”源于古人用立表测影辨别方位,就是“立表”之后画圈,将日出、日落之影与圆圈的交汇点相连,就形成了东西向、与之垂直的是南北向,这就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甲骨文中的“甲”表现的非常形象(下图)。

因此,“甲”代表上天意志的投射,故而“甲”排在了天干第一位。既然如此,可以出入天国的乙——燕子,或者说天帝的使者“乙”,自然就该排在第二位。

反过来说,“乙”排在天干第二位,也可以说明“乙”不太可能是鱼肠、草木初生状况或刀等意思,相反作为玄鸟或燕子的“乙”明显更符合历史文化逻辑。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诸史

简介:从历史百家的角度,捕捉人生的精彩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