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错位竞争——聊聊金平面GL30大尺寸平板耳塞

李凌佳琦 2024-01-24 18:24:47

让许多随身玩家认识金平面的产品应该是AMT16这款气动单元的耳塞,但其实这并不是金平面的首款便携耳机产品,最早还有GL20和GL12,但时间较为久远、也都是偏入门一些的东西。而至于标题为什么说“再次错位竞争”,也是因为文章的这款GL30和AMT16一样,都是属于“没有竞品”的东西。一个品牌想要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式,在我看来除了营销概念需要够好以外,无非是两点,一是足够好的硬性产品力,二我认为是找到更加细分的定位人群并做到足够的精悍,对于发烧类产品而言,这两条路永远是走得通的。

GL30本身的调音周期足够的长,从我第一次听工程机到上市差不多经过了接近一年的时间,从中也能看出这个品牌的纠结之处。有人可能会质疑了,金平面这牌子也挺老的了、也在大耳领域颇有建树,怎么调音这么困难,是不是没啥审美自信啊?金平面做耳塞呢,毕竟不像做头戴那样驾轻就熟,他们也许是下定决心好好做的,但也怕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进入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市场是有挑战性的一件事,就像我认识的几乎所有人都对和声力家的2款耳塞有高度好评,但这2个型号也确实让老郭赔的底裤不剩。

从工程机的表现来看,GL30大致经历了3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打造了一副声音非常宽松、自然、甚至带点模拟味的声音,此时和AMT16那种素质爆表的路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也第一时间去吹了一波;第二个过程,是把GL30的声音给“改俗了”,当然了,俗不完全是贬义词,而是改成了一个更强调清晰度、线条感、音色明显发亮的数码声,我乍一听还以为没戴好呢,他们也许担心GL30的声音不被主流耳塞市场做接受、想冲击更广阔的的用户群体(毕竟是5K价位、而不是AMT16那样的10K价位),但我当时听完直皱眉,觉得金平面这种以调音审美著称的牌子做这样的声音,着实是有些掉价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最终定版的声音,回到了最初工程机的那个风格、但是比记忆中当时的声音还是打磨了一下细节、棱角,同时也真的不算难推——是的,GL30确实不算特别难推,和自家的AMT16比起来真的算是很容易出声的东西,你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佩戴。

作为一个具备28mm大尺寸平板单元的产品,我相信不论是我、还是在座没有听过的用户,都绝对不会质疑它的声音素质有啥问题,素质高也绝对是它身上最不值一提的特性。而大尺寸带来的延伸问题、或者说用户最担心的2个问题,一个是佩戴、一个是易驱性。

佩戴方面,我得说我个人带着完全没任何问题,甚至可以轻松出街。体积大归大,但整体做了和好的轻量化设计,因为耳塞也好、头戴也好,最关键的不是看【绝对重量】,而是在【佩戴时的重量分布】,GL30针对外耳廓的部分做了很好的贴合度优化、接触软骨的部分是有支撑点的,而不是单纯靠耳塞套的摩擦力。此外,他们向达音科采购的桶形耳塞套进一步提升了贴合度、也具备更好的声音表现,我强烈建议基于这个耳塞套来佩戴。不过优化归优化,单纯的小耳廓用户还是Pass掉这个型号吧,就像老头乐的座椅调的再舒服,姚明也没办法正常坐在里面。

至于驱动性方面,不论是我手头大推力的海贝R82、Nipo N2、还是类似乐彼P6Pro、AK SR35这种小功率型的机器,都能够把GL30给推好听、素质也绝对处于一个够高的水准,所以对于GL30驱动性而言,我认为大家把它当作一个常规耳塞来看待即可,有潜力、但是不算难推,有很好的声音下限,不要被它98dB的灵敏度给吓跑了。

开箱方面就不细说了,配件很有诚意,派力肯的盒子、海量的耳塞套、可换插头、以及十分优质的原配线。整体腔体的工艺也十分细腻,金属格栅的平整度、网面的孔径一致性、包括喷砂的质感,都是高水平的做工。平板振膜现在的技术已经愈发成熟,金平面本身对这类技术有自己的底蕴和积累,自研硅化物基膜与定制极薄极轻压延合金铝,规避了一些过去此类单元固有的声音问题。随着新技术的进步,现在大家听到的平板小耳塞已经比几年前的声音要显得更为自然、均衡,更接近成熟动圈的那种听感。

GL30的声音如果要我找个参照的话,还真的很难说和什么经典型号有什么相相似之处,但可能因为超大尺寸的单元和开放式结构带来的那种脱塞感、和对小耳塞降维打击一般的自然声场、真实的结像表现,我会联想到曾经持有过的STAX L300ltd,它在高部分的那种空气感、以及对密度的处理是有神似之处的,没有通过刻意做出那种像墙壁一样不透风的密度来从听感层面加强所谓的结像凝聚力,当单元素质、前端驱动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密度这个事儿就显得较为多余,“做减法”往往是一些高端头戴式产品更倾向的路线,虽然GL30是平板结构,但听起来的声音非常的轻盈、鲜活,更像是一个高阶动圈、甚至静电的声音,比如HD800、Meze 109Pro这种底子。它的一个反面就是来自瑞弦的P0,和GL30比起来,P0的声音就十分的沉重,很有打击感和顿时感。

大尺寸和开放式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在于,GL30没有刻意对低频部分做什么增益、或者说在保留了足够高频素质的前提下,做出了十分自然的低频下潜、包括对极低频有充分的保留,而且是兼顾了弹性、低频细节的。要说缺陷的话,GL30的低频确实是没有那么强的打击感、肉感,听重口味一些的摇滚、金属啥的可能不够劲,比如我从VE10切换回GL30时,那种反差会觉得声音一下子飘起来了、更上扬,低频够标准、够氛围,但不够震撼。而中高频部分,GL30则是一种打太极的感觉,但不会在低频部分和常规的耳塞形成明显反差,纹理感清晰、信息量丰富、空气感十足,而且男女声的在足够好听的前提下是有极佳的平衡性的。如果是基于没有推开的前提,比如SR35、或者一些小尾巴的驱动,GL30的中频会稍锐一点、亮薄一点,更倾向于女声,但如果换到前文提过的N2、R82、或者熊工胆放,GL30会具备一个很撩人的杂食向人声表现。

声场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不会觉得它存在什么短板,什么开阔度、纵深,就不去欺负几千元价位的了,即便是和一些超旗舰比也绝对是只好不差的,一个耳塞的声场“媲美大耳”从来都是吹牛逼的词汇,但如果有一款耳塞无限接近与大耳的话,那GL30绝对榜上有名。但有一方面我觉得金平面倒是大意了——声场的高度比较难出的来,需要旗舰级的机器才能驱动出,尤其是在听Live型曲目的时候,混响还缺乏一些往上扩散的特性,当然了,这是吹毛求疵的说法,GL30的声场和结像即便推不开,也依然是随身行列里T0级别的自然。

那它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曲目?

若是基于推开的前提,我认为是较为全能的,大编制、OST的表现妥妥的越级水准,而且越了可能有两级的样子,除了细腻度不如我手头的VKRP、Erebus以外,它的极低频、大动态表现实在是太惊艳了,密度虽然也不算高,但它的密度我认为是十分标准的,达到了一个高的阈值、并没有做额外的增益。而流行方面,它主要的短板是低频量感还是稍克制了一些,如果希望能在GL30身上听到超越随身范畴的极限低频,它确实是做不到。而在推不开的前提下,GL30则是更倾向于亚洲系的女声、以及小编制型的古典,我虽然没有刻意提它的高频,但不得不说它的高频实在是太自然细腻了,而且比较可贵的是流畅、舒展,这一点和AMT16在推不开时的那种锐度、绷紧了的感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关于换线,因为它本身的价格在5K,我就不给大家推荐那些高价、但却能带来对应提升的线材了,我认为如果你线材预算低的话就不要换,不如把省下来的钱放在升级前端上,毕竟大尺寸、有潜力的单元,前端的提升必然带来对应潜力的释放,能摸到它原线的上限绝非易事。而在搭配层面,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它的器乐表现、包括改善一些声场高度的问题,我试过价位合适、而且提升明显的是万隆的金枪鱼系列,Tuna更偏中频、Tunak的两端更好,如果有预算的话不妨考虑一下。

还是那句话,错位竞争的东西,在购买决策的建议上就比较简单,你本身是大耳廓用户、听歌偏杂食、而且手头有一个推力过得去的前端的话,GL30就是这个价位毫无争议的最强之物,它越级的程度比自家AMT16还要离谱一些,但这些结论也是废话,人家都28mm振膜了,做的强难道不是应该的?而比素质更可贵的,还是它这次在高频的部分没有走AMT16的老路,对前端的包容性佳、会有些吃声压,但是并不吃搭配,甚至是一些厚声型的小尾巴都能推出个六七成的水平。HIFI产品的归宿终究是“好听”,PK来PK去,GL30肯定是不吃亏的,但金平面这次真的在佩戴优化、调音、前端适配性上下了狠功夫,体积大归大,但它是一副欣赏门槛比较低的、我认为十分好听的产品。

0 阅读:5

李凌佳琦

简介:为你带来严谨但不枯燥的音频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