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病重,沈醉对杜聿明说:若能剖股疗亲,我愿割肉为总理治病

史海任我行 2024-02-11 19:06:01

1975年,周总理病重住院,无数人都忧心周总理的身体健康,有人将周总理重病的消息告诉了沈醉,沈醉一整天都魂不守舍。

第2天上班的时候,沈醉还差点因为心不在焉,骑自行车和别人撞在一起。

一路有惊无险地到了单位,沈醉在面对同事们的关心下,终于忍不住哽咽起来,他红着眼眶说:周总理的病加重了。

听到这个消息,办公室里的所有同事都默默红了眼眶。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谁没感受到过周总理的关心,谁没被周总理的清廉正直和勤勉认真感动过。

后来,沈醉曾经与自己的老战友和曾经的狱友杜聿明吐露心声,表示如果可以刮骨疗亲,自己愿意割肉,为周总理治病。

他还亲自写下一首诗,除了说自己愿意肝脑涂地、刮骨疗亲,更表达自己愿意为周总理捐寿10年。

就连杜聿明也直言,如果真的可以将寿命捐给总理,自己愿意捐10年、20年。

沉醉究竟是什么人?周总理与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误入歧途

沈醉出生于1914年,他的老家在湖南湘潭,算起来,和毛主席也算老乡,但他的命运却与我党革命人士全然不同。

沈醉的家庭比较富裕,父亲早逝,他的母亲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擅长诗词,曾经是清末著名诗社“南社”的成员。就连沈醉的名字,也是出自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如梦令》。

沈醉18岁的时候,在长沙文艺中学和同学们一起闹学潮,从这里能够看出,沈醉其实也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但很快他就被学校开除了。

年方18岁的年轻人,突然失去学业,索性自己一个人跑到了上海,想要投靠自己的姐夫余乐醒。

说起他的姐夫,也算是一个经历很特别的人物,他早期其实是我党党员,是当年与周总理同一批赴法留学的人,按理说这样的人回到国内,应该是共产党骨干才对,可他的命运却全然不同。

从法国回国以后,余乐醒开始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在这期间与沈醉的姐姐结识,并结为夫妻。那个时候国共合作还处于十分密切的时期,这对小夫妻大概也不会想到,局势的变化会如此迅速且突然。

1927年,蒋介石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时,沈醉的姐夫刚被我党派去苏联学习情报工作,回国就遇上了政变,由于我党工作全部转入地下,他与我党失去了联系。

也许是在当时蔓延全国的白色恐怖浪潮中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惧,沈醉的姐夫很快就离开了共产党,全面倒向了国民党,并且带着从苏联学到的知识,加入了国民党特务部门。

当时的国民党特务部门还在戴笠的领导下工作,或许是靠着自己留苏学来的成绩,余乐醒很快就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员干将。

而跑来上海投奔姐夫的沈醉,自然也就依靠姐夫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工作。

因为他的姐夫很受戴笠的信任,所以沈醉是被姐夫亲自推荐给戴笠的。沈醉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直言当时戴笠见到他时表现的相当热情,甚至有点一见如故的意思,对他的态度也很亲切。

这份来自特务头子的亲切,很快就俘获了初出茅庐的小年轻的心理,更何况,戴笠不但刚见面就给了他一笔钱,还表示要让自己的儿子与他相处。

沈醉很快就沉浸在这样的糖衣炮弹之下,在戴笠的培养下,成为他门下忠诚的门徒。

实际上根据沈醉后来的思考,当时应该是戴笠急于在情报部门中组建自己的势力,需要一些忠诚于他的年轻人,来对抗党内的资深者。

不过,哪怕戴笠是存着利用他的心思,对他的培养和表现出的姿态也很用心,就连亲儿子想要从沈醉那薅羊毛,也被戴笠亲自教训了一顿。

特务工作

自从沈醉投向了戴笠之后,就开始长期从事国民党内的特务工作,并且屡立奇功,在顶头上司的重用下,在组织内升职很快。

当然除了戴笠的重用,沈醉自己也很有想法,办起事来的确有很多新的思路,常常让戴笠也赞许不已。

比如有一次,戴笠就曾经给上海复兴社下达了一个很难办的任务,要求他们将上海的一名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并押送到南京。

但是,这名国民党特务本身就是上海情报组织的一个小头目,不但熟知特务办事的风格和流程,而且自己也长得人高马大,枪法还很好,战斗能力上不惧怕任何人。

这样一个人,想要公然抓捕和押送,可能还有困难,何况还要秘密押送。

当时,沈醉的顶头上司就是自己的姐夫,见姐夫对上级委派的任务面露难色,沈醉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为上司排忧解难。

沈醉的办法就是不把拘捕的事情告诉那个小头目,并且骗他说,是沈醉犯了事,要被押送到南京,由戴笠亲自调查。然后让那个小头目押送沈醉到南京。

就这样,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两人共同乘火车抵达南京,一到地方,那个小头目就被五花大绑了起来。

根据沈醉后来写的揭秘国民党特务的书籍和文章,国民党特务押送内部罪犯时往往会采用秘密手段,虽然实质上是押送,但在告知时,却会以其他名目告知。

比如a押送b,两人明面上的任务可能是一同公干,而会私下告诉a对b进行监视,抵达目的地后,由a出示介绍信将b羁押。

但没人知道对方有没有拿介绍信,据说也有两人到了目的地后都拿出介绍信,然后双方都被羁押的情况。

不知道这样的办事流程,是在沈醉提出这个办法后才普及实施的,还是原本就有这样的办事方法,只是被沈醉巧妙的利用起来了。

靠着多次立功,沈醉很快就升职成了情报组组长,由于从事特务工作,他经常需要抓人审讯,而且这种拘捕都不适宜放在明面上进行,为此,沈醉想出了许多花样。

比如说,他常常会将要抓的人打晕过去,再由其他的特务假扮成受害者的亲朋好友,以护送其去医院之名实施抓捕。

对于那些在闹市区的人,就会派女特务上前与其撕扯,装作是桃色事件,其他的错误则扮作女方家人,将其扯上车带走。可以说,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绑架和拐卖人口的手段,是当年特务机构玩剩下的。

靠着层出不穷的手段,沈醉替戴笠解决了很多麻烦的小问题,在国民党特务组织中连连晋升,得到戴笠许多信任与重视,年年28岁就登上少将处长的高位。

由于上海的特殊性,有很多左派作家都曾在上海生活,沈醉曾经监视过他们的行动,包括我国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

当然,国民党特务也不是一点好事都不干的,比如在抗日问题上,戴笠的观点就很坚决。抗战期间,沈醉也曾经带特工深入日占区前线,在生死之间为前线战士作战提供调查、指示、鉴别等工作。

幡然醒悟

虽然身处特务机构,还在国民党官僚体系中步步高升,但沈醉却没怎么沾染国民党的那些陋习,不赌博,不抽烟,也没有贪污受贿之类的坏习惯。

从各种意义上来讲,相比于国民党政府后期那些狂嫖烂赌的官员,沈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了。

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母亲的教导。

由于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从小就是被母亲教养长大的,因此与母亲感情很深。沈醉的母亲为人正直善良,对沈醉的管理也很严格,一直教导他: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

沈醉在国民党特务机构中做的那些事情,都不敢告诉母亲,偶然在街上遇到母亲了,也不敢相认,还要装作对方认错人了的样子。

戴笠意外身亡以后,军统的新头目毛人凤一直看沈醉不顺眼,担心沈醉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于是把他发配到了云南,让他去监视云南省主席卢汉。

1949年,国民党已经输掉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可以说整个大陆的局势已经十分分明了,蒋介石担心本就左右摇摆的云南省主席投诚我党,于是让毛人凤下达指令,要把卢汉身边的反蒋将军除掉。

沈醉与身边的暗杀特务一同讨论刺杀杨杰将军的计划,没想到他的母亲在家,把他们的计划听了个遍,特务们走后,沈醉就遭到了母亲的怒斥。他母亲甚至表达了要跟他断绝母子关系的想法。

沈醉因此而羞愧交加,最终也没有执行刺杀计划。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担忧并非没有理由,不久之后,伴随着重庆解放,卢汉毫不犹豫的通电起义,把国民党方的官员和特务通通关押了起来,这其中就包括沈醉。

当然,对于沈醉的关押其实不是很有道理,毕竟沈醉后来也在起义电报上签了名,并且还对卢汉准备用来诱骗国民党首脑人物的电报进行了修改,将其中可能会被特务机构发现的不当用词,调整为了合理的格式。

所以严格来说,沈醉对于云南起义是有正面贡献的。但云南省主席卢汉没有将沈醉的贡献告知我军,并且由于他私自释放了对自己有恩的张群,破坏了周总理将张学良换回的计划,还把沈醉等一行人打包交给了解放军,想用这样的方式“将功折罪”。

沈醉自然也知道,自己作为多年国民党高级特务,不是说在起义电报上列名就可以消弭罪恶的,因此被羁押以后不但心怀惶恐,而且对共产党也有一些抵触情绪。

但我党看守所工作人员,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对他们施以酷刑,反而耐心的教育他们,对于他们的看管,也从人道主义出发。

甚至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身患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周总理当即就批了在国内也很少的药品,为杜聿明治疗,在北京复兴医院尽心尽力的治疗和照料下,杜聿明的病几乎完全痊愈。

就连杜聿明自己也感慨,这样重的病,这样长的治疗时间,就算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不一定能活下来,更何况还是被共产党治疗了。

回到看守所以后,杜聿明就对沈醉感慨:“共产党真是我的再生父母。”

感恩总理

1960年,我党释放了第2批被关押的战犯,这其中就包括沈醉。

走出战犯改造所的那一天,沈醉的心情异常激动,在听说以后每个月有国家的补贴,而且只要在红星公社劳动一年后就可以被分配工作,沈醉当即走进商店买了一瓶墨水,想要把以后的新生活记录下来。

过完年后,沈醉就得到消息,周总理就要接见第2批特赦人员,在见到周总理以后,周总理还开玩笑的说:“你们过去搞的那一套,对我都没有用。”

原来在战争年代,周总理也是在我党搞情报工作的,我们的中共特科和隐蔽战线都是由周总理一手创建的,他所建立的组织系统和保密制度,还曾经被国民党特务机构借鉴过。

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周总理还特地嘱咐沈醉,以后可以拿起笔来写文章,把军统的内幕如实写出来,也算为国家和人民做有益的事情。

沈醉受到周总理的鼓舞,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1962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1本书籍《我所知道的戴笠》。

这本书出版以后,沈醉又一次见到了周总理,并且又得到了周总理的肯定和鼓励。周总理还让他“以后还要写,不论长短都如实的写”。

1967年11月的时候,沈醉再次被诬陷入狱,还是周总理知道了他们几个被特赦的国民党战犯又被抓了进去,特地下指令释放。

因为周总理一直以来的关切和照顾,沈醉对周总理始终心怀感恩,1975年周总理重病以后,沈醉挥笔写下了“抛骨疗亲孝若何?愿输肝脑起沉疴。更捐十岁添公寿,好为人民造福多。”一诗。

2 阅读:293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