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传闻无数被误传的人物却是法海

邓如山 2024-05-19 21:25:33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当时称“泽心寺”,唐代称“金山寺”,北宋真宗时期称“龙游寺”,清康熙帝赐名“江天禅寺”。北宋文学家苏轼多次在金山寺吟诗作赋,最奇特的是一首《题金山寺》的回文诗。金山寺依山而建,大门西开,正对长江,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金山被密集的寺庙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宛如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形成了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落。

金山寺围山而筑,殿宇栉比,亭台相连,远看的山是一座寺,近看的寺是一座山”,游人香客难以窥见金山的原貌,有"金山寺裹山"一说,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西游记》中的唐僧出家之地,《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传说,为救丈夫许仙,白娘子与法海和尚斗法,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金山原为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后与南岸线相接。唐代高僧法海修复寺庙,挖到了金子,上报皇帝,被赐名为金山。金山寺是水陆道场的发源地,清代时期的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漫步金山风景区,游人有步入画中的感受,路边树木挺拔苍翠,春夏之交的鲜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与楼台亭阁相映成趣,游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美景尽收,画随游人走,人在画中游。金山寺宝塔是金山的标志,很远就能看到,西下的夕阳给宝塔镀上一层熠熠生辉的金光。金山顶有一座碑亭,亭下立有一石碑,刻有“江天一览”,康熙皇帝南巡时留下御笔。金山不到百米高,游人很快登上山顶,沧海桑田,江水改道,山下是宽阔的金山湖,远处的长江被树木和建筑物遮挡,游人可见长江镇江段的大桥。

民间传说中的法海总是对白娘子不怀好意,给人以恶僧的印象,但历史上的法海并非如此,法海俗姓裴,唐朝丞相裴休之子,生下来就吃素,裴休信佛,他将法海送到河南河泽寺出家,取名法海,来到金山时,法海寻得一山洞,打坐参佛,立誓要重修寺院,某日在江边挖到不少黄金,法海报于官府,皇帝下令将黄金赐予法海建寺,取名金山寺。民间故事编造了法海的“恶行”,有法海阻止人妖相爱之说,白素贞使出魔法,大水漫金山寺,但不敌法海的法术,白娘子被法海囚禁在杭州的雷峰塔。

0 阅读:5

邓如山

简介: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文化,传播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