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广场舞就是打麻将,揭露中国两千多个县城人们的生活实录

枕梦读史 2024-05-03 03:46:16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度也不断加快。

近些年来,城市人口稳定增长,大家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城市内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景象——可在近两千个县城内,有着很多人看不到的另一种生活。

人口年龄上的“尴尬”

县城的主要人口构成是退休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与带着小孩的年轻人们,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人反而多在大城市。这就导致退休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们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位置,既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进城与子女同住,年龄也没有大到无法行动的地步。

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退休后一时间无法接受身份上的转变,找不到自己的生活意义,就会出现一种“想找事情忙”的状态: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想帮儿女照顾下一代,也因此产生了不少家庭矛盾;

亦或是想找下一份工作继续忙,而不顾儿女希望他们在家好好休息的劝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中老年人们还会更加追求与同龄人、与亲朋之间的情感联结。

人说到底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与社会、与他人有所联系,很多年轻人理解不了长辈们浓厚的家庭、血缘观念,其实有部分原因就在此——在年轻人群体里“插不上话”的他们,自然会更趋向于与自己观念、爱好接近的同龄人,这会让他们感到没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沉浸在往事里,所以会维护亲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老年人会沉迷于广场舞也就变得可以理解起来。

广场舞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他们能够在其中与同龄人搭伴、聊的也都是他们熟悉的话题,带给他们的“归属感”是无与伦比的;广场舞的选曲充满动感的节奏,很符合他们的审美;同时,随着音乐律动的广场舞还能让人身心舒畅,释放压力。

很多年轻人对中老年人们每天准时集合跳广场舞的行为叹为观止,不明白他们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有毅力,但了解清楚其中原因后这个行为就变得可以理解起来。

类似于一些孩子们喜欢去幼儿园、学校,只为和同龄人玩耍交往,这其中“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需求是共通的,并不是年龄见长后就能轻易克服独处的孤独感。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带着孩子的人,不过这些人更多地是将县城的幼儿园、小学当做暂时的“跳板”,这些家庭基本都是双职工构成,他们的终极目标还是在城里能有一席之地,为孩子的教育和前途打好基础。

所以这类人通常只会带着孩子在县城度过几年时间,随后就定居城市,这也是为什么县城的孩子和青年人看似比农村多出不少,但依然缺乏带着未成年孩子们该有的活力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县城的店铺们自然都是围绕着上述两类人群展开。学校附近的店铺多是小吃店、文具店,店铺不大,但是却能维持每天稳定的一批收入,也基本都是熟客;

县城里比起正儿八经的“服装店”,集中的服装市场反而更受欢迎——在这里面往往是鞋店、服装店、布料店“齐聚一堂”,价格上也十分优惠;当然,县城也会有精品服装店,里面的服饰相比之下显得更加清新时尚,更多地是给年轻的孩子们和带孩子的父母准备的。

娱乐需求上的单一

而说起县城中的娱乐活动,则以“棋牌室”为主流。其中扑克牌和麻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主流,这两种棋牌活动受众广、一桌聚齐三四人,又娱乐性和竞技性并存,所以很受县城群众的欢迎。

这里面有已经退休的、或是游手好闲的,他们几乎能做到“从早打到晚”的“全勤”,每天像是上班打卡似的来到棋牌室、麻将馆坐下,这是主力军。

也有在下班后、休假时喜欢来上几轮的中年人,他们虽然在时长上没有“全勤派”那样到位,但是对这项娱乐活动的粘性丝毫不亚于上述人群。

县城中的娱乐活动除了大大小小的棋牌室之外,其他的就稍显单调,偶尔有几家KTV,亦或是跟随潮流出现的“剧本杀”、“体验馆”——这些店铺往往客流量的巅峰都只在刚开业和春节假期内,基本上难逃“短寿”的命运。

是县城就“不配”拥有城市里的那些缤纷多彩的娱乐活动吗?其实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受众的变动。由前文可知,在县城中具备消费能力的其实基本上是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和带孩子的中年家长们,他们对娱乐消费本就态度不一,而且也知之甚少。

除了大众性的“棋牌”、“卡拉OK”,其他新奇的娱乐活动他们不仅不了解,也没有兴趣消费体验。而那些学生们可能更倾向于大城市中流行的“剧本杀”、“体验馆”,但首先县城的客观环境就不允许这些新潮的店铺能够在装修投入上达到流行的效果;

其次,学生们的消费水平摆在那里,即使是装修完美的“剧本杀店”,长久没有进账也是难以维持生计的——毕竟这是生意,而不是什么慈善事业。

所以准备在县城针对年轻学生开店的人,更多的选择是一些诸如奶茶店、快餐店之类的店铺:“民以食为天”,餐饮类店铺抓住了学生们放学后、放假时的一种刚需,甜蜜的奶茶、美味的快餐抓住了学生的味蕾;

同时,这些饮品食品的定价也更符合孩子们有的零花钱水平,是小学生、初中生最喜欢的社交场所之一,兼具为他们提供可去的场所的责任。

这类餐饮店比起新奇的娱乐类店铺显然是一种“双赢”,称得上“流行”和“传统”中和后的选择。诚然,这里面有略显无奈的部分,但好歹能保证不会有更大的亏损,这才是店主更需要考虑的。

发展机会少的无奈

县城的存在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一条略显尴尬的“缓冲带”,听起来既没有城市的繁华,又没法和农村的质朴自然联系起来,所以人们更多的印象是一种“落后”和不了解。

广场舞、棋牌室、快餐店,当这些对“城里人”来说几乎已经不能成为单独讨论的“娱乐活动”是县城居民的主要日常,难免会让人有些惊讶。说到底,还是县城中缺乏发展机会,这是一个时代遗留问题。

县城中的工作机会少,有志向的青年人几乎都不会考虑毕业后回到这些小县城里过“远离娱乐”的生活;而那些虽然没有在大城市中心打拼志向、但是却有家庭责任的中年人们,也大都希望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县城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在城里定居的“前奏”,不会成为主流。

而工作岗位少,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问题:配套的医疗、教育资源更为落后,这让居住在其中的百姓们的安全感相应地减少——毕竟这是涉及到人生大事的保障,如果疾病基本都要转到城市中的大医院救治、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只能去城里,那愿意长久停留在县城中的人自然会减少。

既然生活基本保障都显得不足,更别提人们的娱乐生活了。所以,县城中娱乐只有“广场舞、打麻将”,反映出来的还有更深层的“资源不足”问题,绝非几句调侃、戏谑就能敷衍过去。是县城中的居民不想拥有更加高品质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娱乐吗?

他们受制于客观环境,只能靠身边最容易实现的娱乐,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独、郁闷。

要让县城居民们的生活“精彩”起来,就不能是单纯的“多开几家剧本杀店”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规划中将县城放进去——在产业上找到适合的工厂,为这里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这往往是让配套的医疗、教育资源提升最快的方法之一;

同时,正是因为有一群将这里当做自己孩子小学、初中教育“跳板”的家长,反而要更加关注这里的教育资源分配。

青少年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在他们小时候没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大概率会在“中考”这第一层“分流”中成为被“淘汰”的那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这里面的很多人也就成了大家熟知的“小混混”。

如果放任这些“小混混”发展,轻则对他们个人来说错失了人生的黄金发展期,重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潜在的犯罪分子,不利于社会安定——这是有许多案例可以作证的。

我们希望看到在不远的将来,县城的处境能够不再“尴尬”,不是城市的“低级版”、农村的“进阶版”,而能让其中的居民一样能够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有自己的生活保障,有自己的娱乐,不用再眼巴巴指望着“进城”。



参考文献:

[1]陈超.当代中国县城居民精神生活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

高帆.我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究——基于“连续体”思维的分析[J].国家治理,2023,(21):45-51.DOI:10.16619/j.cnki.cn10-1264/d.2023.21.004.

0 阅读:0

枕梦读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