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姐妹:个个靓丽却都削发为尼,如今又都成住持,为何如此?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5-11 17:17:02

禅语有云“花开见佛,明心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花开的时候才能看见心里的佛,只有明白自己心里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才能做出符合内心意愿的选择。

而人生,就是不断的做出选择,有人贪恋权财,于是选择奋斗,有人喜好慵懒,于是选择放松,有人热衷冒险,于是选择与高山海洋肩并肩,而有人,立下宏愿,选择与青灯古佛相顾无言。

佛教自传入华夏以来香火就从未断过,有很多人对佛门保持着敬畏,也有很多人都在佛法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最后选择剃度出家。

在中国广东省雷州市,就有这么一个家族,家族中三个女儿全部选择皈依佛门,其中两个姐姐还当上了住持,最小的妹妹成为了华严宗第十四代传人,号称妙乐法师,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有人认为三个女儿不思上进,用宗教的理由逃避世俗,也有人说她们三人与佛有缘,遁入空门是注定之事,谭家三姐妹到底因为什么与佛结缘?她们又经历了什么事情,才“明心见性”呢?

明窗高悬菩提月

1984年,雷州市谭家传出了一声啼哭,在亲朋好友的围观中,谭家的第一个女儿被小心翼翼的抱了出来,谭父激动的从医生手中接过孩子,看着女儿可爱的眉眼,他的高兴溢于言表。

大女儿两岁时,谭家的二女儿也平平安安的出生,这次不同于以往,谭母的身体在大女儿出生后十分虚弱,二女儿的降临着实让谭父心里捏了一把汗。

谭家信佛,两个女儿和妻子能够顺利生产双双无事,他们坚信是信仰起到了作用,所以几天后他们抱着两个女儿来到了雷州天宁寺。

这座寺庙古代也称为“报恩寺”,顾名思义,谭家这次来就是为了祈祷报恩,感谢冥冥之中的佛法予以他们护持。

说来也怪,原本两个女儿一直在怀里哭啼,怎么哄都哄不好,可是踏入寺庙后两个婴儿居然安静了下来。

来到大殿内,传来的诵经声让两个女儿睁开了双眼,她们好奇的看着庄严的佛像。

幽深色的檀香袅袅而起,站在这里谭家父母不敢有一丝亵渎。

她们上完香后就离开了寺庙,这也是两个女儿第一次来到佛门圣地,或许那时的他们都没有想到,两个女儿从这时起就种下了佛根。

早年间因为一次偶然,谭母接触了佛教,从此信仰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每日她都会在家里吃斋念佛,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全靠谭父来支撑,谭家两个女儿从小就在母亲的低喃声中长大。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两个女儿后来会皈依,也与谭母的做法密不可分。

可是信仰终究是信仰,就算是佛也不能保佑物质世界的丰腴,随着两个女儿渐渐长大,家里的开销也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倒不是谭家大手大脚,谭父在一家工厂上班,工资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眼看着两个女儿即将到了上学的年龄,一贫如洗的家里为此犯了难。

这些琐事落在谭母的眼里,她认为是对佛的信仰不够坚定才导致如此。

日子勉强的过着,谭母的心越来越诚恳,越来越把时间放在信仰上。

尽管谭父的心里也装着佛,可是柴米油盐的束缚,让他只能更加努力工作,大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谁都没有注意到,两个女儿也开始学母亲盘坐,翻阅佛经。

她们自然是看不懂的,但是这些不一样的字符在她们眼里散发着金光,偶尔跟随母亲去寺庙的时候,她们总是能感觉到对这里很亲切,小孩子的感觉一向很准,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写上什么字,就成什么书。

1988年,谭父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让家里的处境好起来,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累坏了。

谭父在岗位上突发晕厥了过去,众人七手八脚的把谭父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后才得知谭父患上了重病。

这样的遭遇对于谭家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眼看着谭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呼吸也越来越虚弱,可是家里却凑不出来钱治病,谭母只好把信仰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

两个懵懂的女儿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看着父亲憔悴的脸庞她们也十分焦急,在母亲为谭父祈祷时,两个女儿也学母亲跪在后面祈祷,期盼谭父能够早日好起来。

其实不管在路人眼里还是在医生眼里,谭父的情况已经是无力回天,除非有奇迹发生,然而就在一家三口为谭父虔诚祈祷时,奇迹竟然真的发生了,谭父的身体居然开始好转。

医生看着体检单嘴里一直嘟囔着不可能,信仰可能是天方夜谭,可报告单上的数据不会骗人,谭父在救治无望的情况下起死回生,两个月后谭父出院了,这件事传出去后,引来了很多的人的质疑。

医院方面后来又多次检查谭父的身体,得出的结论还是与之前一样。

有些事情就是说不清道不明,有的人会归为误诊,有的人会认为是谭家人多年的信奉起到了作用。

1996年,两个女儿极其认真的告诉谭父谭母,她们想要成为俗家弟子。

这句话在二老耳中犹如惊天霹雳,这一刻终究还是亲情占据了上风,就连一直视佛法为信仰的谭母也反对她们的选择。

可是两个女儿从出生就沾染佛因,到现在整整十二年,她们对信仰的虔诚并不弱于谭母,谭父谭母苦劝无果之下,两个女儿正式成为了俗家弟子,每天和谭母一样在家诵佛念经。

眼前即是大罗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谭家也迎来了第三个女儿,小女儿出生后身上的悟性更甚于两个姐姐,因为天天沐浴在谭母和两个姐姐的念经中,小女儿学会说话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

谭母和两个女儿要经常上山去寺庙,家里又不能没人看管小女儿,所以每次去都会带上她,到了寺庙中因为三人要进入大殿,就会把小女儿在殿外等候,而调皮的小女儿一到这个时候就会跑到一旁听僧人念经。

那时的小女儿才五六岁,可是对于一些禅机却听得入迷,别的孩子童年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而她的童年每天都与佛为伴,小女儿八岁那年,两个姐姐已经是豆蔻年华了。

当了七年的俗家弟子后,她们不但没有表现出对红尘俗世的兴趣,反而一心想要成为正式弟子,按照古代的说法,一旦成为了正式弟子,就要斩断七情六欲,从此青灯古佛。

两个姐姐十分清楚这一点,但她们还是坚持成为正式弟子,就这样,2003年两人先后剃度出家,成为了沙弥尼,当时很多人听闻此事后议论纷纷,两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竟然选择出家。

街坊邻居里也传出了不少闲话,说谭家一家人都是神棍,可这些流言蜚语谭家人并不在意,无论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成年人有了自己的选择,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多加干预。

谭父谭母也相信两个女儿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这么做的,至于外界的说法影响不了她们。

两个姐姐先后出家,谭父谭母把希望都放在了小女儿身上。

为了不让小女儿接触太深,谭母把家里关于信仰的东西全部收拾了起来,专门腾出来一间屋子让她每天打坐诵经。

同时让小女儿开始上学接受教育,也不再带她去寺庙,严禁小女儿提起任何关于佛门的一切。

小女儿很听话,乖乖上学,乖乖读书,谭父谭母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是有些事情真的就是命中注定,人力很难改变。

小女儿虽然表面上从来不会表现自己对于佛教的兴趣,可在私底下她经常去谭母的屋子里翻看佛经,在她看来佛经比课本更有吸引力,她对于很多的禅语也是一点就透,这些谭父谭母毫不知情。

随着小女儿心里的皈依念头越来越强,在她十六岁时终于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果不其然,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并且劝告她好好读书, 将来成家立业才是她该走的路。

但是一个人该走什么样的路,只有她自己才能决定。

为此双方大吵了一架,小女儿对出家的坚持一如两个姐姐一样,谭父谭母眼看拦不住,就决定各退一步。

谭父谭母认为小女儿这样选择是因为受到了谭母和两个姐姐的影响,或许过了一段时间后,小女儿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了清净的生活后,就会回到现实世界。

就这样,小女儿来到了当地的佛学院进修一年。

世间万象本为空

2006年,两个姐姐先后成为了五台山佛学院的住持。

从佛学院出来的小女儿没有选择回归世俗,而是选择再次去天湖寺进修,佛家的修行重在修心,经常会有人坐而论道互打机锋,小女儿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对于佛经的理解要高出很多人。

在与别人打机锋的时候经常得理不饶人,每次胜利后小女儿都会把得意挂在脸上,时间长了她就有些自满,认为自己对于佛门的理解要超过很多人,小女儿的争强好胜之心逐渐滋生之后也引来了一些得道高僧的注意。

他们担心打击到小女儿,决定让两个住持姐姐前去劝导,经过这次的谈话之后小女儿才渐渐注意到,自己的本心偏差了很远,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小女儿经常在寒冬腊月坐在屋外。

通过抵御严寒来磨练自己的韧性,当时小女儿的师傅印进法师对她的评价就是,“是一块好玉,就是需要打磨”。

2010年,佛教协会的体慧长老向小女儿发来了邀请,希望她能够担任法会的维纳师,并且为她赐名“释妙乐”,之所以起“妙乐”这个名字是因为小女儿诵经的声音美妙婉转。

2012年从台湾省传道回来之后的小女儿又接到了师傅的召见,原来她的师傅印进大师因为要上山闭关,所以寺庙内的一切事务他打算交给小女儿管理,并且让小女儿成为了普贤寺的住持。

这一年,她还不到二十岁。

大姐是东莞小月庵的住持,二姐是天宁寺的住持,而她如今也成为了住持,谭家的三位千金在佛门内俨然成为了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5年小女儿被体慧长老看重并传下佛法给她,立她为华严宗第十四代传人。

外界关于谭家的一些流言蜚语如今也戛然而止,因为谭家三个女儿个个都有沉鱼落雁之姿,当年也有很多人恶意诽谤传出不实的谣言,说了一些于人于佛都大为不敬的话,可现实却啪啪打脸。

有人说谭家三个女儿之所以会选择佛门,跟谭家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可是更多的人认为,一个人将来要走什么路是命中注定的,就算是谭母并非佛门信徒,未来谭家的三个女儿也会走上这条路。

要知道人生路是自己选择的,或许一开始结缘是由于家教家风的影响,可若是三姐妹对佛门没有兴趣,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摒弃出家的念头,更不会成为如今的住持。

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从红尘跳离遁入空门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大城市白领,还有的可能在仕途和商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然而他们还是选择皈依,难道这也是受到家风的影响吗?

想来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每个人的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所以面对选择时的考量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变量,唯一不变的是自己的选择,就像是每个人的人生路一样,在这条路上,该如何走,想怎么走,都应该遵循自己的选择。

家人朋友老师给的建议固然重要,但是只可参考,说的再难听点,良言难劝该死的鬼,不管是什么身份,给出建议就可以了,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人生教训和经历说服别人,在佛门里,这就叫着了相了。

能拿得起,能放的下,对于身边人也应该如此,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而不是用讥讽来对待。

在你眼里不认可,可在他们眼里就是悟了,就像开头那句话一样,“花开见佛,明心见性”,你又何必执着呢?

1 阅读:1859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9:31

    曾经有个哲人讲过这样一句话,判断自我是否心里精神思维是否健康,自己跟周围的人是否一样,八成的人和自己观点一致,那么自己是个健康的人

  • few
    2024-05-12 02:26

    三姐妹的修行,是佛教界的楷模!为她们点赞

  • 2024-05-12 03:09

    佛菩萨保佑她们,愿他们的心都能平安健康

  • 2024-05-11 20:19

    三姐妹都很漂亮的!可惜没有一个能做尼姑的,可惜没人愿意当尼姑!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