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孙大午到陕西祭祖,香燃到一半,突然说拜错地方了

保定府大裂瓜 2024-05-07 07:58:15

2007年7月,保定孙大午来到了陕西祭拜黄帝,发现工作人员在祭祖人刚走就拔香熄火,于是他插好香后,守在旁边等香燃到一半。没想到,他说:我们拜错地方了。

2004年11月,孙大午去天津南开博物馆参观,被馆内展示的仰韶文化的陶器深深震撼。他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徐水区庄头村也曾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这次经历激发了他对家乡历史的浓厚兴趣,开始了对家乡文化的追根溯源。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翻阅《徐水县文物志》时,得知距离保定市北部仅30公里的釜山,竟是5000年前轩辕黄帝与各部落“釜山合符”的圣地。

这一发现令孙大午激动不已。如果能够证实保定这座釜山正是当年黄帝合符的地方,那么对于保定本地的历史文化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于是,他成立了徐水釜山文化研究会,对釜山文化和黄帝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从2004年至2008年,孙大午带领着研究会成员,到全国各地辗转考察。他们发现传说中的五处“釜山”,唯有徐水的釜山是“山有其名、地有其形、史有所载、物有所证、民有所诵”。

徐水釜山,远远望去像一个倒扣的大锅,也叫锅顶山,这里曾是徐水的八景之一“釜山晴云”。山下有四个村庄,均按方位以“釜山”命名:东釜山、北釜山、西釜山、南釜山。

在《资治通鉴》的注释中,以及清朝的《安肃县志》(徐水曾称为安肃)和民国的《徐水新志》中,均明确记载黄帝当年“釜山合符”的地点正是今天徐水境内的釜山。

每年的除夕之夜,釜山周围的村民就会自发地来到釜山脚下,按照打好的点,将点燃的灯笼从山脚一路摆放至山顶的黄帝庙。远远望去,这些灯笼宛如一条巨龙在山上蜿蜒盘旋,以此来纪念黄帝。

每年的三月初一,釜山都会迎来盛大的庙会。附近村民纷纷前来釜山,向黄帝祈福,希望获得平安与健康的庇佑。

在釜山的周边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黄帝的传说,釜山北边的北合庄村,传说这里是炎黄二帝握手言和的地方,村庄也因此得名。

此外,在附近还有一个村叫“解村”,传说黄帝就是在这里处置了蚩尤。这个村庄也因此而得名。

在釜山的东南方向,瀑河水库旁有一座红土山,传说是黄帝擒杀蚩尤之后,将蚩尤埋葬在这里,蚩尤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至今这里的土地仍旧是红色。

值得一提的是,釜山地区还流传着蚕姑奶奶和釜山古音乐的传说。蚕姑奶奶,即黄帝的正妃嫘祖,是易县狼牙山人。

而釜山古音乐在表演时,会悬挂黄帝的画像,并摆放伶伦的牌位。伶伦,是黄帝时期的乐官,以此来表示对黄帝时代乐官的致敬和传承。

在涞水地区,还有一项名为“伶伦大典”(也叫“高洛音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当有重要的民间活动时,他们都会现身表演,为活动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釜山的山洞内,还发现了象形文字的崖刻。这些崖刻是否可以作为釜山历史的有力证据呢?还需要对釜山文化进一步探索。

还有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情,在距离釜山往西满城有一座桥山。司马迁在《史记》曾云:“黄帝崩,葬桥山”。这句话使得桥山成为了中华民族寻根溯源的重要圣地,这也是陕西桥山黄帝陵的由来,也是让孙大午困惑的地方。

据说在北宋时期,漕河成了宋辽的界河,契丹占据了釜山,使得当地的百姓无法过河祭拜,只能登上桥山远眺心中的釜山,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座山称为“眺山”,以此来表达着他们对釜山的深情厚意和无尽的思念。

“釜山合符”可以理解为黄帝在统一各个部落之后,在此地召开了首次部落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华夏部落联盟进入了黄帝统治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通过合符大会,确立了黄帝为部落联盟共同首领。各个部落将团结在黄帝的领导下共同发展,为后续中华民族的统一的思想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黄帝结合各个部落的图腾特点,设计出了新的图腾——龙。“画龙成符”,不仅象征着各部落的团结和融合,也使“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让后世华夏儿女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最后,黄帝还分封了各个部落的首领以及负责管理部落的文官和武官,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管理,为各部落的团结和稳固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此,千古文明一线牵,中华民族薪火传。如今,华夏儿女遍布全球各地,而釜山依旧屹立在保定北部,守护着我们伟大的民族。

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山峰,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更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骄傲。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