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陈老鼓起勇气建议“分田到户”,毛主席对此是什么态度

南书房 2024-02-21 20:55:07

1982年1月1日,党中央出台了首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报告,其中明确规定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属于社会主义经济。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断得到肯定和完善,中国广大农村开始摆脱贫困落后,逐渐迈入富裕的道路。

在今天看来,这场伟大的农村改革运动似乎推迟了太久,因为早在1962年时,我党就曾尝试过探索“包产到户”制度……

一、深入调查、修改政策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失败,让我国本就脆弱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毛主席对此高度重视。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毛主席先是从思想上分析原因,批评了大跃进中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现象,随后又提议将1961年定为调查研究年,号召全党干部前往农村作调查研究。

八届九中全会闭幕没多久,毛主席就指示陈伯达、胡乔木和田家英各带一支小组,分别前往湖南、广东和浙江开展农村调查。

毛主席急于想要了解全国农村的现状,三支小组出发五天后,毛主席乘上了专列,准备亲自调查七个省市的农业情况。

途中,毛主席不断收到三支调查小组的汇报,经过缜密的分析,毛主席发现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端,即“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和“队内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

1961年2月,毛主席将三支调查小组召集到广州,根据调查情况起草了完善人民公社制度的协议,解决了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广州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主持起草了“六十条”草案,同时宣布将调查研究工作延期,以观察新政策的试验情况。

在此期间,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陈云和邓小平纷纷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深入调查农村社队的情况。

几位中央领导干部将调查结果汇报给了毛主席,其中相同的一点是:“社员对公共食堂和供给制度很不满,大家纷纷要求取消。”

接着,毛主席又增派了大批调查组,分别前往河南、甘肃、辽宁、黑龙江、山东和河北调查,调查结果基本与几位中央领导报告一致。

通过调查研究和试验,党中央修正了“六十条”草案,取消了公共食堂制度,并对生产队的模式做了进一步修改,解决了“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

可惜的是,取消公共食堂制度只是缓解了“队内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二、包产到户、广受支持

当修正后的“六十条”草案在全国推行时,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队内人与人之间平均主义问题”的办法,也是著名的包产到户制度。

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率先发现了这种生产模式的好处,1961年3月,曾希圣先后两次向毛主席汇报关于推行责任田的问题。

毛主席回复说:“你们搞嘛,搞坏了你们检讨就是了。”

随后,曾希圣给几位中央领导都写了信,详细分析了包产到户的好处与坏处,并认为好处明显多于坏处。

毛主席没有作出明确表态,曾希圣又赶到蚌埠,当面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平淡地说:“你们认为可以就普遍推广。”

然而,事情在1961年底发生了变化,曾希圣因“刮五风”问题受到批判,包产到户和责任田制度开始面临危机。

事实上,责任田制度是安徽农民群众自发创造的一种生产模式,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但是并不在“六十条”中。

到1962年4月时,农民群众对包产到户的呼声达到了顶点,田家英据此来到北京汇报,而几位中央领导均支持责任田制度。

刘少奇认为形势已经明了,于是对田家英说:“我的意见是先在‘秀才’们中酝酿一下,看看反映再下结论。”

刘少奇想在接下来的北戴河会议上做完汇报,等中央订下包产到户的红头文件再推行,在与陈云讨论分田到户问题时,刘少奇说:

“工业的政策已经退了,农业也该退,可以推行包产到户。”

6月份,邓小平听取田家英的汇报时,明确给出了赞成的意见,邓小平说:“困难时期,可以用各种办法解决农民的困难。”

田家英的汇报,同样引起了陈云的高度支持,陈云采纳了刘少奇的建议,决定先仔细研究一番,再向中央汇报。

三、分田到户、改革中止

1962年6月,陈云在上海看到了关于安徽农民搞责任田的材料,当即认定这是特殊时期必须要采取的方式。

在外地视察的过程中,陈云根据家乡的调查结果,研究出了“分田到户”制度,也就是重新分田给一家一户。

“分田到户”既不是包产到户,也不是分田单干,而是一种体制性的调整,改革的程度不会像包产到户那样激进。

返回北京之后,陈云与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和林彪交换了意见,大家都赞同陈云所提的“分田到户”。

7月6日,陈云鼓足了勇气,就“分田到户”制度向毛主席做了详细陈述,陈云说:

“分田到户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农业的产量,不会影响征购,也不会产生两极分化,分田四年就可恢复,否则至少需要八年。”

对于陈云的提议,毛主席没有作出表态。

第二天,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陈云所提的“分田到户”,并将其视为包产到户的一种。

毛主席说:“搞包产,搞单干,用不了多久,穷人就活不下去了,就会出现买地卖地,放高利贷,讨小老婆……”

在毛主席看来,实行包产到户制度,是制度和政策的倒退,而且这种倒退突破了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界限,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尽管毛主席没有直接批评陈云,但是却否定了包产到户制度,而这场农业改革运动,最终演也变成了阶级斗争运动。

至此,由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户制度被彻底扼杀……

23 阅读:3961
评论列表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