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长大的李娟:我是一个特例丨面孔

猛犸视频 2024-05-20 09:26:09

大象新闻记者 冯靖雯

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无疑是当下的一匹黑马。豆瓣从开分8.5升至8.8,成为今年最高分剧集。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作品。她以细腻明亮的笔触全景式记录北疆边地美好闪光的生活日常,生命力与治愈力拉满的文字,让阿勒泰成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有人说,李娟是天生的作家,获得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在文坛早已是传奇。可对她来说,“写作很艰难。”

高中没上完就辍学,帮母亲经营小卖部,干过车工、当过裁缝。当所有的路都走不通时,李娟决心要当个作家,“其实我真的是一个特例。我就是想长大,想摆脱我的家庭,独当一面。”

想独当一面的“叛逆”少女

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火了,8集、总时长300分钟的剧集,让人似乎淡忘了调休的漫长。

是的,这个五月,属于阿勒泰,也属于李娟。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创作的散文集,也是她的“阿勒泰”系列代表作。

全书分为两辑,记录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忍的生活画面,原生态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流动的日常,细腻明亮的文字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

李娟,籍贯四川乐至,1979年在新疆出生、长大、生活。

小时候,李娟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度过一大段童年。

在她的少女时期,她又随着妈妈辗转在阿尔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生活了好几年。

小学二年级,李娟的一篇作文在班里被老师念了出来,语文老师夸她“以后可以当作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娟的心里埋下了写作的种子,“长越大,越觉得自己啥也不能干,只能写作。”

高中时,有一次班里需要收一笔90元的费用,妈妈让她告诉老师缓一缓再交。

“那个时候一下就崩溃了,再加上以前的决心,我觉得上学太耽误写作了。”加上英语考试前找不到小抄,李娟给老师留下一封信,回到宿舍便卷铺盖辍学回了家。

“其实我真的是一个特例。”李娟说,“我从小的愿望就是长大,想摆脱我的家庭,独当一面,自己养活自己。”

正当外婆和妈妈对李娟的辍学担心时,李娟却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当作家了。

20岁时,李娟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纸开设专栏。

后来,她出版了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遥远的向日葵地》,长篇散文《冬牧场》、“羊道”三部曲等,获得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除了写作,没有太多欲望

“拖稿李天王。平时不说话一说刹不住综合症患者。社恐兼人来疯。不做报告不讲课不喜欢签名。直播几乎是唯一社交。”在李娟的短视频认证账号里,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即将45岁的她,常被读者称作“娟姨”。不过,她也喜欢别人这么叫。

李娟曾解释,因为自己个子小,戴个眼镜,外形很“学生气”,很容易会被认为年龄很小,但其实自己年纪不小了,她不愿意处于那种好像迷恋少女感的状态中。

如今,李娟依旧在新疆,她在城里买了房,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家里常常只有一个人、一只猫。

但她并没有和生活脱节,她有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她会把开过的昙花摘下来煮粥吃,独自开车从新疆去海南旅行,在大风里晒太阳嗑瓜子唠闲话。

这几年,她尝试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内容大多是溜猫、铲雪、做手工、包饺子。很多时候,直播就是在尬聊。

在2021年7月一次直播中,最多观众的一分钟,只有60个人。

“直播就是为了说话。”除了写作,李娟没有太多欲望,“我没有家人、没有孩子,不用考虑太多。同时,我的性格也不是社交型人才,我也不用维持那么大的交际网。”

“可能就是现在的生活,我的情绪会把一些感觉放大,这个是不正常的,所以我现在也经常警惕这一点。”

为了让自己进入相对嘈杂的世界,李娟隔三差五做直播和大家说话,“我确实是一个人生活,没有人和我说话,有时候和邻居说一些话。时间久了不说话,真的感觉到某个技能退化了,所以我就真的是预防老年痴痴呆。”

人人可抵达心中的“阿勒泰”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着食物,身上裹着衣服,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是遗憾。”

李娟笔下的世界,野生、真实、生动,“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奔跑在凉夏,沉静在寒冬。”

正如她所说,“我的写作没有滤镜。”

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说,李娟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在李娟看来,写作很艰难,“我不是那种天才型的作家。”

她的作品之所以被人喜欢,是因为她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

每当畅快写完一个作品,李娟通常要以读者的眼光判断、修改、思考,“最后就可能达到了你们看到的那样的一个效果,但对我来说写作真的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李娟是矛盾的。

“像我觉得我是被困在记忆里。虽然我现在过得很好,我再也不想回到过去,可是过去的事情哪怕过了多少年都在折磨着我。”

李娟是自由的。

剧中的张凤侠会说:“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李娟是清醒的。

2017年,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出版后,她没有出版新作。除了忙着拿奖,好几部作品也先后再版。

今年,她要“消失”一段时间,“也是小时候一段难忘的经历,想把这个写成一部小说。一个很简单的、漫长的故事,一个与搬家有关的故事。”

“我们都向往广阔的世界,我们都起身小小的角落。”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

或许你无法抵达李娟的阿勒泰,但可以去往自己心中的“阿勒泰”。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