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维护生物多样性守护长江精灵共享生命长江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5-20 09:50:1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王成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主题为“Be part of the Plan”,即“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为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长江大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5月18日至19日,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天鹅洲保护区”)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安踏集团,开展“守护长江精灵,共享生命长江”主题活动。

探寻水生生物的奥秘

5月18日上午,武汉东湖之滨。10组家庭志愿者聚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探寻水生生物的奥秘。

工作人员介绍,水生生物博物馆前身是淡水鱼类博物馆,于1954年从上海搬迁武汉。博物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水生生物标本,其中包含中国淡水鱼类标本1000余种40余万尾,以及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鱼类标本600余种。同时,馆藏藻类标本2万多号和各类群的无脊椎动物标本。镇馆之宝是一头矛尾鱼标本,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鱼类。

当看到已经灭绝的白鱀豚标本,一位小朋友流露出难过的表情。他说,如果白鱀豚还活着,长江就多了一种生物,母亲河也就更迷人了。

“一个物种的生活状态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说。

这些志愿者都热心于环保事业,通过参观水生生物博物馆,他们见识了生物世界的奥秘,更加坚定了对环境保护的信念。

一睹长江江豚的风采

5月18日下午,参观完水生生物博物馆后,志愿者赶往位于石首市的天鹅洲保护区,一睹长江旗舰物种长江江豚的风采。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属全球七种淡水豚类之一,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目前,天鹅洲生活着70多头江豚。

圆滚滚的身体,微笑着的脸庞,第一次看到长江江豚戏水天鹅洲,大家都被治愈了。一位小朋友说,以前只是通过电视上看江豚,近距离观赏更觉得可爱,微笑天使名不虚传。

晚上,在自然教师的指导下,志愿者在洲滩上进行夜间观察,认识保护区周边的动植物以及昆虫。大家对保护区隐藏着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啧啧称奇。

5月19日上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工作人员引领志愿者巡护天鹅洲,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通过科学增殖放流,调节长江江豚栖息地鱼类种群结构,丰富其食物种类和品质,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该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师华说。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积极投入长江江豚的保护,围绕天鹅洲参与了鱼类资源栖息地恢复、智慧巡护体系建设、长江江豚友好型生态社区共建等保护行动。

树立濒危物种保护的标杆

近年来,天鹅洲保护区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为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在全球树立了濒危鲸类物种保护的标杆。

“长江江豚种群变化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对于长江大保护和世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天鹅洲保护区主任胡良慧说,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00多头,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良好态势。

WWF自2002年开始关注和支持长江江豚的保护。20多年来,他们与天鹅洲紧密合作,结下了深厚的生态保护情缘。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表示,WWF将继续携手相关合作伙伴,为长江江豚保护贡献力量。

今年1月1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发布,这是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和作出的中国承诺。“在这个规划中,长江江豚出现2次,为出现频率最多的物种。”天鹅洲保护区主任胡良慧说,作为长江江豚保护的参与者,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