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跨江筑通途!中交集团助力西南地区高速“大动脉”建设

中国基建报 2024-05-09 19:04:19

今年年初,国家高速公路网G7611贵州省都匀市至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高速公路(简称“都香高速”)云南昭通段建成通车,中国大西南又一条连接滇、川、黔三省的高速“大动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都香高速全长1200公里,全线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全长97公里,为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守望(滇黔界)至红山(滇川界)段,设计时速80公里,是云南省唯一一条由州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国家高速公路。中咨集团承担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任务,一公局集团、二公局、三公局、中交建筑、一航局、三航局、四航局、中交路建共同承担全线施工任务。

都香高速昭通段全线桥隧比超过70%,项目沿线地质结构复杂,临近小江、骡马口断裂带,存在溶洞、暗河、淤泥质黏土、顺层等不良地质,地震频发、烈度高;路线毗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环水保压力大;沿线道路地形条件险峻,弯道多、纵坡大、物资运输困难。中交集团各参建单位从强化项目基础管理入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都香高速昭通段通车后,有效解决了沿线180余万群众的出行问题,成为滇、川、黔三省互联互通的交通大动脉,为西南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对促进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加快滇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云南省构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等具有重要意义。

超前谋划担当作为走在前

“不惧困难,勇于担当,乐于创新。”这是中交集团各参建单位进场以来始终坚守的准则。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跨越云南省鲁甸县茨院乡、小寨镇、小河镇、梭山镇等乡镇,沿线丘陵连绵、庄稼成片。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鱼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的影响,是中交团队首先考虑的问题。

“大处着眼气势恢宏,小处着手精雕细琢。”中咨集团都香总承包部项目总工程师李继波如是总结设计团队的匠心。道路走向尽量与河流、山川相吻合,线形随弯就势,边坡自然顺滑,路面平整通畅,小溪、池塘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通过优化设计,将高速公路恰到好处地融入自然环境中,相映成趣。“比如,根据工可阶段的设计,高速公路后30公里将从药山保护区试验区边缘的牛栏江岸边通过,并需3次跨越牛栏江,对沿线环境干扰较大。后来我们通过优化设计,将线路调整到牛栏江对岸,采用隧道暗线通过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对药山保护区试验区的影响。”李继波说。

此外,项目设计团队还不断打破传统施工方式的局限,为项目施工提供最优解,有效节约了工期。

项目全线包含“七桥五隧”,穿越各种不良地质,施工难度极大,全长约10公里的翠屏隧道是项目“七桥五隧”的施工难点之一。据李继波介绍,翠屏隧道位于地震多发地带上,岩溶、涌水、突砂、瓦斯、暗河等地质灾害频发。

2020年9月7日,翠屏隧道左洞1号斜井段进口方向掌子面爆破完成后,突发涌水,涌水量高达每小时8500立方米。引起此次隧道涌水的暗河规模巨大,还是当地百姓的水源,环保要求严格,许多传统施工方案无法实施,隧道暗河处置难上加难。

设计团队通过勘探,明确了暗河水的来源为大向斜地层跑马坪向斜岩溶水系,暗河的出口为龙头山镇的一处自来水厂。项目团队秉承“恢复原有暗河通道,保障居民用水”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决定采用暗河水系直接上跨主洞的设计方案。“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包含了止水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埋式橡胶钢边止水带、镀锌钢板止水带以及拍门等较为先进的防排水手段,有效治理了暗河灾害,保证暗河继续向自来水厂供水。”李继波说。

品质工程绿色安全新标杆

乌蒙山连绵不断,金沙江碧绿如洗,村民的住房如群星般点缀于山间。为了将这份美景留在山水间,中交建设者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为打造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不遗余力。

“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交各施工单位通过采用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实现了废水污泥的循环利用。同时,项目严把品质关,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中咨集团都香总承包部项目经理吴勇木说。

一航局牛栏江畔的碎石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全水洗工艺,水洗所产生的废水经过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后,可再次循环利用,污泥则成为绿化土,真正实现了“零排放”;翠屏隧道施工中,项目引进两台总价值近450万元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设备,通过超磁分离技术,实现污水固液快速分离;项目还在拌和站设立污水循环压滤系统,有效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

对于项目沿途的生态敏感区域,中咨集团都香总承包部委托第三方开展监控监测和跟踪指导,力图做到精准控制、管理。通过多措并举,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此外,针对项目隧道数量多,特长隧道规模大、风险高,地质极为复杂,技术、安全管控重难点较多等情况,都香总承包部设计管理部将隧道工程主要信息集中收编于《隧道工程速查手册》,方便现场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及时有效解决现场发现的问题。

据吴勇木介绍,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先后建立完善了40余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工程“三检制”,针对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安全隐患,建立问题台账,实行责任制,逐一整改,验收合格才能销号。同时,项目坚持月调检查机制,事中监督,及时整改,保证措施落实,消除隐患。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打通了项目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凝心聚力闯关夺隘不畏艰

乌蒙边陲,地势险要。这里山高水深,路窄弯多,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大型机械及物资进出极为困难。然而,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并没有磨灭中交人打通“大动脉”的意志和决心。

“我们用三年半时间打通5000多米的红崖山隧道,用一年时间修成了牛栏江特大桥2公里的施工便道。”中咨集团都香总承包部项目副经理刘继林说,“再大的困难,也抵挡不住中交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步伐。面对一系列难题,中交建设者们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成立专班攻关小组,带头驻扎一线,携手共渡难关。”

红崖山隧道左洞长5905米、右洞长5945米,是双幅分离式瓦斯隧道。“红崖山隧道隧址四周悬崖峭壁,无路进山,开通便道就如凿壁绣花。只能用小挖机一点一点在陡坡峭壁上凿,凿了整整11个月。”都香高速三航局项目经理高国庆回忆说。

打通运输通道后,施工人员面对的是长达3647米洞内瓦斯施工地段,左右洞地层岩性均分布有页岩夹劣煤层,煤层厚度达5米。在这里施工,就如同在“雷区”掘进开挖。

有效辨识、管控煤层生成瓦斯特大危险源是推进项目安全进行的关键。项目部科学组织、精准管理,投入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应急电话系统和气体检测系统等5大系统,实现全方位监控报警。

此外,项目还编制了动火管理、机电防爆设计、监控与检测等6套应对瓦斯突出专项方案,制定了瓦斯隧道施工、灾害防治等4项地质灾害管控措施,组织瓦斯浓度超限应急逃生例行演练、瓦斯地质超前钻探和预报、“人工+自动”瓦斯检测相配合,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红崖山隧道从2018年11月19日进洞施工,于2022年8月8日实现双幅安全贯通,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高国庆说。

精益创新勇攀高峰立新功

沿着都香高速昭通段一路前行,便到了目前国内最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金沙江特大桥。

据中咨集团都香总承包部项目安全总监施帮元介绍,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只要金沙江泛起片片白浪,便意味着峡谷内的风速接近6级。江面6级以上峡谷风持续近半年,阵风最高达12级。金沙江特大桥主桥是我国首座山区铁路悬索桥,钢箱梁整节段吊装,钢箱梁节段最大吊装重量276吨,库区水域不通航,运输拼装难度大。“大风环境下大悬臂拼装精度要求高、线形控制难。”施帮元说。

为了解决大风条件下的架桥难题,项目团队通过开展独塔非对称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建设技术研究,研发制造专用架桥机。“我们采用后方喂梁、前方转体90度回转落梁悬臂架梁的新工艺,攻克了高山峡谷阵风区钢箱梁吊装施工难题。”施帮元说。金沙江大桥合龙,创下国内最大跨径P-K钢箱混合梁独塔斜拉桥施工和最大吨位钢箱梁采用后方喂梁、前方回转落梁施工工艺两项全国之最。

距离金沙江大桥30公里之外的钱家坪特大桥全长2085米,主桥跨径最大140米。该桥有52座40米以上的高墩群,主墩高达102米,桥体如同35层的超高层建筑。

在高达102米的墩柱施工中,项目团队发明推广运用了高墩液压异步爬模国家专利技术成果,推动了百米高墩群间各工序形成流水作业,仅人工成本就直接节省近150万元。

在百米高墩封顶混凝土浇筑中,经过建设者反复验算、分析,发现主材机制砂与泵车输送管道存在“不匹配”等工艺问题后,及时优化了适配混凝体配合比,成功解决了高墩混凝土泵送“堵管”多发难题,最终百米高墩得以快速封顶。

同时,基于装配化的设计理念,都香高速设计团队在隧道施工中,通过比选应用了装配式蒸汽轻型混凝土,其成果成功应用于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7个通风斜井,将斜井工期减少了三分之一,且质量可控,达到了施工便捷、安全可靠的效果,并能够满足通风流畅、结构稳定等一系列要求,为我国隧道装配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新思路。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始终坚持走在前列。都香总承包部完成的《基于BIM技术+专业分包的精益管理平台》获评中国建筑业协会“第七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Ⅰ类成果”,并获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22年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一公局集团标段编制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创新应用》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定为“2018年度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截至目前,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已取得和受理的专利达74项,提炼施工技术19项,已申报完成13项省部级工法,完成微创新21项。(中交集团)

1 阅读:90

中国基建报

简介:中国基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