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详解经济八大省如何贡献了全国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数据行者 2024-03-24 10:58:05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随着各地两会的陆续结束和全国两会的召开,2023年各省经济运行情况已初步结算,24年的发展目标均已确立。

让我们盘点一下占全国经济总量过半的全国前八省份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八省份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各省统计局数据,华通数据库)

各省份经济成绩单

在前八省份中,半数省份江苏、山东、浙江、四川完成了年初预期目标,而广东、河南、湖北、福建则没有完成当年GDP目标,尤其是河南、福建距离预期目标相差较远。

从经济总量来说,广东连续35年居首。拥有4座万亿GDP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广东经济总量突破了13万亿,但增速仅为4.8%,低于全国均线5.2%。广东“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进出口都没达到预期。投资方面,尽管在工业和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占大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10%,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仅增长了2.5%,离年初定的8%目标差距较大。进出口方面增长了0.3%,远低于预期的3%。美元加息周期、中美“脱钩断链”,让广东的进出口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的江苏和山东紧随其后。2023年江苏经济总量达到12.82万亿,距离13万亿元仅一步之遥。山东也迈过9万亿元门槛,23年山东通过4次全省大会,紧抓工业,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与两省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是,烟台和常州分别成为了全国城市万亿俱乐部的第25和26个成员。

2023年,在杭甬双城带领下,浙江跨过8万亿台阶,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6.7%,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新动能的势头良好。

西部第一省四川2023年首次成为全国经济第5省。这得益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紧密合作,成都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产生的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同时,四川近几年实行的副中心战略,为绵阳和宜宾招揽了京东方、宁德时代等一众高端制造企业。2023年绵阳市的GDP达到了4038亿元,接近乌鲁木齐,宜宾则为3806亿,比上年增长7.5%。

近20年来河南首次被四川超越,中部六省中的老大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经济被挤水,GDP增速4.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农业大省,河南要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工业发展颇为不易,目前产业结构落后,附加值低,产业转型需求迫切。

2023年湖北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速分别为5.1%, 5.6%,6.0%,6.0%,经济总量达到5.58万亿,位居全国第七,是中部六省中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推动明显。

2023年福建经济总量为5.44万亿,增长4.5%,低于年初设定目标1.5个百分点。作为一个工业大省,2023年福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工业及制造业的增长略显低迷。除福州、宁德发展较好外,万亿城市泉州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鞋业等)面临外部较大压力,规上工业增速3.3%;鞋都莆田同样受工业拖累,经济增速仅为3.6%,这些是影响福建经济增长的关键。

各省份2024年发展目标

2024年宏观经济将进一步向常态化回归,居民消费修复空间较大,在“史上最大选举年”的背景下,外需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房地产调整期尚未结束,投资稳增长需求或相对减弱。

在这一预期下,前八省份中,今年明确上调目标增速的仅浙江一省,但上调的幅度仍低于2023年实际增速6.0%。这可能因为浙江全年虽然超额完成主要目标,但全年增速6.0%低于前三季度的累计增速6.3%,说明浙江经济在放缓,这也反映在对24年的预期采取了保守态度。

这一保守的态度同样体现在江苏、山东、四川的预期目标制定上,这三个省份23年虽然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但江苏仅在措辞上从23年增长5%左右“上调”为24年增长5%以上,山东和四川则与去年发展目标持平。

去年未完成任务的广东、河南、湖北、福建四省均“微调”或下调今年的任务目标。广东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仅设为4%,充分认识到传统的“铁公基”无法成为新的经济发动机,新春第一会再次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居民消费需求不旺、企业信心不足、全球经济放缓的三重压力下,经济大省如何在2024年促销费、振信心、挑大梁,我们拭目以待。

1 阅读:193

数据行者

简介:数据融合分析专家,用数据还原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