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密钥”

中国青年 2024-05-14 23:20:35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4年第8期

“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密钥”

文—吴清江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就是为了顺利完成我们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列举,全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提供了精神皈依和心灵居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价值评价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价值观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价值理想,是人们所追求的、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合乎自己愿望的价值目标;二是价值原则,是关于什么是价值、为什么有价值以及价值秩序的基本观点;三是价值规范,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制定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明确规定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价值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贯穿于人们每一种活动的始终,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功能具体表现为:一是导向功能,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为人的行为选择提供方向和依据;二是规范功能,它规定和约束着人的行为和活动,协调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三是凝聚功能,它使人们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四是激励功能,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意志,是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

文化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所有人来说是一种客观的、无所不在的力量,是影响与决定他们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从某种层面来说,文化就是对意义的赋予和理解,它是一种价值观、信念和规范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对价值观有过高度凝练的概括,他认为其“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物质文化是人的活动“做什么”的结果,制度文化意味着人的活动“怎么做”,精神文化则解决人的活动“为什么做”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文化的作用在于,其体现的基本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目标选择和规范遵从,它使限制选择变成主动选择。组织文化高效运转,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塑造、传递和强化。社会通过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包含的价值规范,给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们提供了可堪借鉴的思想和行为模板,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应该摒弃什么样的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时代的价值观标准不同,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个体和群体,其背后起作用的,还是文化的力量。通过主体认同,形成某种“自控”,恰是文化的魔力所在。

组织文化若能正常运转,就能大面积地、有效地塑造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的外部清剿势力威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极端困顿,在“红旗还能打多久”的论调围攻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以农民和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开展政治训练,改造他们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从而塑造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纯洁的无产阶级战士,找到了一条政治建军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井冈山文化。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他还生动地描述了文化对作战对手的强大塑造力:“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

“价值观”塑造如同锻造“密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居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三重梦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与传统文化中“国家一统”“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以文化人”“和而不同”息息相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则与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允执厥中”“隆礼重法”等一脉相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更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清晰可辨,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我们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营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胞衣,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所在,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的文化发展道路,理当紧紧扭住“价值观”塑造这一“密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构建体现社会发展大势的主流文化,有效引导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形形色色的亚文化,切实发挥文化的价值观传承功能,让我们的文化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新时代华章。

(作者系陆军工程大学某系主任)

监制:皮钧 终审:陈敏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刘善伟 六一
2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