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化股份,前宁波首富未了局

每日资本论 2024-05-17 21:58:29

如今,河化股份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前“宁波首富”熊续强的最后一战了。不过,有观点认为,“河化股份业绩亏损已大幅收窄,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预期,或正迎来盈利拐点……”

文/每日资本论

宁波前首富变“首负”的故事或许翻到最后章节了。

5月15日,深交所向广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化股份)发出2023年年报问询函。针对后者持续亏损的问题,深交所提出包括结合业务开展状况、融资情况、对外投资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公司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多年持续小于1的原因等多个问题,要求河化股份于5月30日前将相关资料报送,并对外披露。

坏消息接踵而至。5月9日,河化股份先后收到董事范赛虎、监事会主席江鲁奔、职工监事杨承锋的书面辞职报告。

稍早之前,河化股份还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实现营收6191.78万元,同比增长7.11%;净利润亏损116万元,同比增长26.1%。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河化股份的净利润亏损1155.92万元,2022年其净利润亏损1亿元。

低迷的业绩也在一定程度作用到二级市场。自今年1月初,河化股份就开始了一轮连续大跌,从6元多一路跌到2月初的2元左右。此后,一直在2元到4元的区间震荡。

对于河化股份的近期表现,部分投资者在股吧里表示了疑惑:“化工+医药两大热门,咋不行?”

这就不得不提目前河化股份的实控人熊续强。他过山车式的经历,堪称中国企业发展教科书般的案例。

熊续强出生于1956年。1994年,国家作出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也在那一年,时年38岁的他下海创业,成立了银亿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此前,他曾任宁波市办公室干部、宁波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宁波罐头厂厂长等职。

彼时,河化股份的前身是河池化工,是河池化工集团下属的广西河池氮肥厂。1999年,河池化工登陆A股市场。但上市后不久便陷入净利润连续负增长,到2003年甚至亏损的尴尬处境。此后,其代码在“河池化工-ST河化-*ST河化”之间轮换。

与化工企业不同,迎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升的大潮,熊续强在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几年之后,银亿集团就跻身宁波地产三强。2011年,银亿房地产借壳兰光科技上市,更名为银亿股份。

外界普遍将这一时间段理解为熊续强发展的第一阶段。

此后,熊续强逐渐向资本猎手转变。2014年5月,熊续强通过银亿控股受让郑康定等46人持有的宁波普利赛思100%股权,进而间接控制康强电子。

小插曲是,有着“A股总舵主”别称的徐翔曾举牌康强电子,一度让康强电子形成多个小股东与第一大股东势均力敌的状态。不过,最终徐翔出局。截至发稿,康强电子的第一大股东仍是宁波普利赛思。

在曲线拿下康强电子后,2016年,河化集团将所持的河化股份29.59%股权转让给银亿控股,转让价格为9.66元/股,总价款为8.40亿元。由此,河化股份的控股股东变为银亿控股,熊续强成为其实控人。

2018年,熊续强迎来高光时刻——他以295亿元的身价,位列胡润百富榜第95位,成为宁波首富,他的集团市值一度超过500亿元。

这期间,熊继强给外界留下印象深刻的是扩张。早在2016年3月,银亿股份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采取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西藏银亿所持有的宁波昊圣100%股权。

2017年初,银亿股份又完成了第一笔海外并购,作价33亿元收购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生产商美国ARC集团。同年6月,银亿股份以发行股份方式作价79.81亿收购东方亿圣(主要资产为比利时邦奇)全部股权;而比利时邦奇则是银亿股份母公司银亿集团去年花费9.48亿欧元收购而来。

随后,他又收购了全球知名磁簧传感器和光控传感器制造商日本艾礼富,原计划依样画葫芦注入到ST银亿。2019年2月,因种种原因终止了该项收购。

但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收购也成了熊续强和其银亿命运的转折点。为了支付收购款,熊续强反复质押股权,四处借债,卖地续命,甚至不惜直接从上市公司套取资金。

谁也没想到,就在熊继强成为宁波首富的当年,其地产和汽车板块两大板块业绩大降,触发了银亿崩溃的多米诺骨牌。2019年6月,银亿申请破产。

令人唏嘘的是,熊续强成为“宁波首富”用了24年,但从首富到破产,只用了区区247天。

期间,熊继强另外一个重要筹码河化股份也命运多舛。

由于河化股份从2008年起到2019年,其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12年亏损,因此熊继强接手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颓势,但估计前期银亿股份的大起大落他没将多少精力放在河化股份上。直到2020年,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的河池化工完成资产重组,斥资2.66亿元,收购重庆南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3.41%的股权。

公允地讲,这算是银亿系一片晦暗之中最大的利好——2020年,受疫情影响,南松医药的产品需求及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助力河化股份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31亿元,同比增长150.79%;扣非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160.40%。

但好景不长,2021年全球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南松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外界也替熊继强算了一笔账,截至2022年5月,熊继强入主河化股份6年却浮亏了2.27亿元。

如今,河化股份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前“宁波首富”熊续强的最后一战了。不过,有观点认为,“河化股份业绩亏损已大幅收窄,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和盈利能力提升的预期,或正迎来盈利拐点……”

希望这是真的。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0 阅读:0

每日资本论

简介:从中关村到华尔街,资本故事都在每日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