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结拜兄弟中最文武全才的一位——马龙潭

凡人看青山 2024-03-27 10:25:06

说起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很多人知道张作相、吴俊升,读书多的人还会知道孙烈臣、冯德麟,但对于他们的大哥马龙潭想必很多人就知道的不多了,毕竟他在历史书上留下的名号实在比不上前几人多,但真真的细说起来,其实张作霖的这位大哥也不是一般人。

和张作霖、冯德麟、孙烈臣等结拜老弟不同,马龙潭不是东北人,而且人家出身也不是平民百姓,因为马龙潭的父亲是清朝的振威将军,所以从小家境极好,受到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马龙潭是张作霖等一众结拜兄弟中最文武双全和有文化的人,也因此被张作霖甚为提防,就害怕这位结拜大哥振臂高呼抢了自己的位置。

马龙潭,1857年生于河北省庆云县,是父兄镇压捻军有功,世袭云骑尉,就是不用科考就有爵位,有饷银拿。期间马龙潭不但学习舞刀弄枪,而且琴棋书画也都没落下,还去京城进修过,加之家庭条件好,称得上是少年白马春风得意。

只不过时代不好,当时甲午战争打完,眼瞅着清朝要完,马龙潭又被朋友坑了一把,没办法只能外出闯荡一下,便跟着很多人一起闯关东,参与到关外的营榆铁路的建造工程中,这一年是1896年,马龙潭30岁。

马龙潭虽然不是当地人,但马龙潭能文能武,能骑会写,凭着良好的教育,到了关外很快就脱颖而出,在一众工人中颇有威望。

1900年,义和团兴起,俄国趁机在东北地面搞事情,马龙潭便趁此机会组织了一批人马守护地方,确保了海城、盖平的一带的安宁,此支队伍人称“盖子军”。后得东三省总督曾祺赏识,被招安成正规军,先后任辽阳总巡、通化总巡。

当时的东北日俄势力错综复杂,地方上土匪组织多如牛毛,为祸较大,马龙潭被清政府招安后便按照上峰指示,落实剿匪。马龙潭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文化有武艺,是军队中少有的文武双全又懂得大是大非的人物。因此他在剿匪过程中,既能带头冲锋陷阵,又懂得恩威并重,让跟随他的弟兄钦佩,让周边的土匪害怕,让地方的士绅拥护,声威日隆。

1904年,马龙潭因在地方上剿匪、抗俄作战颇有功劳,因功升为奉天中路第二营统带(团长),成为奉天的一股军事实力派。

1907年,马龙潭和张作霖等共8人义结金兰,成为换帖兄弟,互相帮助,很快这八人控制了奉天五路巡防营中的四路,1909年马龙潭被任命为奉天右路巡防军统领(相当于旅长),驻军凤城。

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军职升迁,马龙潭都慢于张作霖,但和其余七位弟弟相比,马龙潭确实结拜的八人中最有文化、最有素质的,且少年时文武全才,中年时威震土匪,在地方士绅和百姓口中名声很大,所以张作霖对于这位结拜也是异常的警惕。

辛亥革命后,张作霖、冯德麟等人都在为奉天督军的位置绞尽脑汁,马龙潭却始终镇守在凤城,马龙潭被任命为东边镇守使、北洋陆军中将,虽然实力不如张作霖等人,但作为奉天高级军官,其声望和才能始终被张作霖所忌惮,即便此时马龙潭已经58岁,而张作霖才40岁。这很有可能是和出身有关,毕竟张作霖始终觉得自己是大老粗出身,而大哥马龙潭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张作霖既敬佩这样的儒将,又害怕这位儒将大哥和自己抢东北的一哥位置,因此始终多有提防。

在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后,实力进一步碾压其余兄弟便利用手中权利,将马龙潭调离军职,转为文职,此时马龙潭已经60岁。

马龙潭没有军职后,张作霖对这位大哥就放心下来,而且对其也颇多敬重,马龙潭在张作霖所领导的奉系行政体系中始终位高而无实权。马龙潭赋闲后,致力于社会公益,先后在现吉林省四平地区捐款资助多家中小学校,对四平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有重大贡献。

1926年左右,马龙潭还将全部家产变卖,捐资兴建了一所义校——中马私立高初两级学校,所教授的科目均为现代教学内容。

马龙潭还爱好书法,其作品成就颇高,在现在的东北还有流传。

九一八事变后,马龙潭隐居四平府邸,日本人考虑马龙潭在东北地区的知名度和威望,多次诱其出山当汉奸,都被其以各种借口拒绝,未参加伪满政府任何政治活动。

1940年,马龙潭病逝于四平府邸,享年84岁。

马龙潭年长张作霖近20岁,但其文武通达、风流倜傥,与结拜弟兄们颇为格格不入,这也是张作霖始终对其心存敬畏的原因,毕竟在张作霖看来自己一个文盲都能创下一番事业,大哥马龙潭这样的文武全才只要振臂一呼必然更加容易。

2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