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招商商管原董事长袁嘉骅,为何突然改任首席顾问?

波哥看楼市 2024-04-25 18:30:35

作者 |罗乾波出品 |波哥看楼市

01

变化

据招商商管公众号消息,4月13日招商商管召开一季度经营分析会,总经理张亚歌等多位高层出席,不过在这一经营分析会上,原招商商管董事长袁嘉骅则是以“企业首席顾问”的身份出席。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接替袁嘉骅职位的是招商蛇口副总经理、招商积余董事长聂黎明。

简析: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说实话,袁嘉骅职位的变化,可能是很多业内朋友一下子没有想到的,从董事长到首席顾问,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即从核心变成边缘或游离态了。

58岁的袁嘉骅,三年前的2021年,带着极大的勇气,才跳槽到了招商商管担任总经理一职,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应该是取得了一定业绩,到2023年初,原招商蛇口华东区域上海公司总经理张亚歌调任招商商管任总经理,袁嘉骅升任招商商管董事长。

近期,其职位又被快速调整,基本上一年一个变化、三年大变样了。

难道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宿命吗?

下面慢慢道来。

02

袁氏步伐

据公开资料显示:

袁嘉骅出生于1966年,新加坡国籍,本科学历,于1996年1月加入凯德集团,先后担任凯德商用中国商场总经理、项目总、华南区、东北区、华中区、华北区董事总经理等职位。

2001年至2003年,时任上海来福士广场总经理的袁嘉骅负责项目的开业筹备,如今该项目已成为上海最知名、新潮、运营效率最高的购物中心之一。

袁嘉骅在2007年担任了凯德商用华南区区域副总经理,2009年兼任嘉德深国投合资公司总经理,期间,促进了凯德集团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快速拓展,凯德总计收购近40家购物中心。

2011年,其调任凯德商用东北区区域总经理,2015年,兼任凯德商用华中区区域总经理。

2017年3月起,袁嘉骅担任凯德商用北部区域总经理,管理着凯德商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购物中心,2019年4月起,担任凯德集团(中国)商业管理华北区区域总经理。

至离职前,袁嘉骅职务是凯德集团(中国)商用管理董事总经理,在华管理过的项目所在业务城市近30个,凯德中国旗下项目已超过200个。

据波哥了解,2021年是招商蛇口自持物业发力的元年,其丰富的一线操盘经验与团队统筹经营管理能力,正是属于招商蛇口非常看重的“舵手型”人才。当年袁嘉骅初上任时,招商蛇口管理层在当年举行的业绩会上抛出重磅“欢迎大礼包”——提出未来将大力发展持有物业,争取到2025年实现拥有100个购物中心,持有物业营收达到100亿元,即“双百目标”。

后面的事情,上面已经做了一些说明,就不去啰嗦了。

如上,袁嘉骅在凯德商用服务了25年,一毕业就在这里扎根了,干得比原来同年去合生创展的罗臻毓的时间还长,两人今年都是58岁,但罗臻毓的职位比袁嘉骅高。

这里有一个小背景,先简单介绍一下:

据业内朋友介绍——

“2021年,在国内经营多年的凯德集团发生了较大的人事变动,众多在凯德服务多年的老将在这一年纷纷离职,另谋高就。

这其中有原凯德中国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罗臻毓,原凯德中国商管总经理袁嘉骅,原凯德华东区董事总经理林建瑞,原凯德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朱文环,原凯德商用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刘恺。

离职后的罗臻毓去了合生集团担任联席总裁,袁嘉骅则去了招商蛇口担任招商商管总经理,林建瑞去了合景泰富担任商业总裁,朱文环去了越秀担任商管总裁,刘恺去了东原担任商业总经理,后跟随袁嘉骅去了招商蛇口。”

可以看出,罗和袁,以前在凯德是一对好搭档来着,但是两者分别选择了不同性质的房企,也发生了一些不同和相似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波哥以前写的有关罗臻毓的那篇文章——《罗臻毓,为何只在合生创展干了两年半,就“匆忙”辞职了?》

此外,据波哥独家观察,这么多年来凯德系的商业类高管,似乎越混越差了,原来在新加坡屡试不爽的“基金+Reits”核心打法,仿佛在国内有些水土不服,随着大趋势的下行,凯德自己都在不断收缩,也遭遇了较大的坚冰,跟国内主要港资的商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似乎在说明新加坡模式,目前来看,不太合符国内的产业情况,而一众港资商业,其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

出身凯德的袁嘉骅等,跳槽到国内某些主流房企后,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抄的都是原来凯德商用的老作业,把曾经一些沉迷和要重仓于“大资管”的房企搞得心花怒放,然而,在国内,所谓的“大资管”的基础条件根本不成立,特别是在商业、不动产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因而,导致这类企业的想法,基本都已流产了。

合生创展、招商蛇口等等,不胜枚举。

其中,据波哥个人观察,在许多的凯德系人员中,好像只有李楠在龙湖,做出了一些可以称道的业绩,其他的人都渐渐变成了芸芸众生,消失于商业的江湖中。

因为,据悉李楠抛弃了凯德的“基金+Reits”的模式,而选择了更贴合国内市场的比较接地气的“强运营”的方式,来发展龙湖的商业,从项目和运营层面来思考某一企业商业经营中的具体策略,反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全国观之,这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案例了。

往后,波哥团队,会适时推出一篇重点观察李楠的专业文章,会给你不一样的观点,敬请及时关注和大力支持为谢!

03

被打入冷宫的主要问题

袁嘉骅三年来,在央企招商商管职位的重大变化,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只是作为央企的招商来说,在人员的安排和变化上,不会像民营房企那样的激烈,显得更加温和一点。

比如,把你搞成什么专业顾问,不就是给你面子吗?

那么,为什么袁嘉骅会遭遇这样的变化呢?

◢其一,上面已经阐述了部分原因,就不多说了,此略。

归纳起来,就是,依然停留在自我的经验中,而画地为牢,跟不上新时代的大发展趋势了。

◢其二,时代的大压力下,新一轮商业抢跑中,不会给招商商管太多的时间。

据波哥分析认为,在此主题下,实际上,是有两个主要的问题存在:

一是,新的大趋势已经来临,众多的主流房企,今年开始皆在重仓商业类资产的运作,都想在这类不受寒气干扰的领域获得更多的增长,已经刺刀见红了。

如果招商蛇口,还是那样如同温吞水一般去发展自己的商业,必将在未来的商业赛道上会不断缺少竞争力,而严重打脸央企身份的加持等。

事实上,据波哥观察,招商早在2019年,就已经敏锐认识到了商业的重要性,譬如:

2019年底招商积余重组上市,大物业、大资管是其计划中的两大核心主业。

“招商积余未来要成为招商蛇口在资产运营平台上的集团军,持有型物业成熟一个就要放一个到招商积余”,时任招商积余董事长的许永军曾许诺,“未来5年内,招商蛇口持有型物业的资产会达到1500亿左右,占6000多亿总资产的1/4。”

然而,在商业板块,招商积余一直如“伟哥”一样,并无什么起色,一直不温不火,而让许老板不断白发生。

即使给了袁嘉骅三年的时间,依然没有达到三年前企业的既定目前,而让许董事长大为光火。

其中,令许董事长最来气的是——招商商管营收开倒车,董事长袁嘉骅却涨薪近3倍,这一事件。

业绩很差,反而薪水大涨三倍。

这是打谁的脸啊?

看到这个数据,招商积余董事长许永军,当天,在其办公室,至少要摔三个茶杯吧。

2024年2月3日,据乐居财经旗下的地产k线报道:

“业绩方面,同期招商积余实现总营收108.56亿元,同比增长18.29%。其中,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40.73%;不过,资管业务在总收入中约占比4.22%,远未能撑起半边天。

放在时间的纵轴上来看,2020年、2021年、2022年,招商积余资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7亿元、5.56亿元、4.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18%、23.70%、-16.40%,在对应期内总收入中的贡献比分别约为5.66%、5.25%、3.57%。

值得一提的是,乐居财经《物业K线》注意到,在资管业务收入开倒车的2022年,招商商管董事长WONGCAR WHA(袁嘉骅)领取了654万元的税前总薪酬,居招商积余高管年薪之最,是总经理陈海照的2.3倍多。”

也就是说,在袁嘉骅加入后,2022到2023年,收益在严重下滑,特别是去年,变成了负数,而新城控股、龙湖和华润等都在正向增长,确实严重打脸了核心央企之一的招商蛇口。

◢其三,凯德老臣袁嘉骅,养老之心更重,缺乏在创业的勇气和激情了。

波哥个人认为,在此种思想下,55岁跳槽到招商商管,都已经夕阳西下了,你能说他还有多少锐气?

再者,通过研读相关资料,也可以发现一点,袁嘉骅进入招商后,在公开层面讲的都是——

“邮轮+商业+滨海就是以后招商商业的特色,我们这方面走得挺靠前的,所以现在很多机会在洽谈,尤其是有海的城市。”(注:来自2022年10月29观点网的报道)

也就是说,加盟招商后,袁嘉骅又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企业资源的狭小范围了,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变成了一个应声虫。

因为,在国内大行其道的商业中,招商蛇口之“邮轮+商业+滨海”模式,有很大局限性,尤其是“邮轮+滨海”的组合,在房企界内显得太特立独行了,这与国内商业的基础模式,差距非常大。

100个商业项目,不可能都去选择滨海城市来拿地和操作吧,这也太搞笑了。

所以,整体来看,这也怪不得袁嘉骅,他也只是为了拿到那几百万工资,根据企业原来的路径,做了一些归纳和讨好,你不能说他有错,毕竟55岁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核心的问题,应该是企业的问题,尤其是央企给了打工人很多的束缚,他有办法吗?

当然,也可以看出袁嘉骅,比罗臻毓更鸡贼、更圆滑。

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擅长画大饼的人,现在招商蛇口场子都悔青了,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04

写在最后

所以,据波哥看楼市独家观察,总体来审视,招商商管和原凯德高管袁嘉骅的结合,波哥个人认为,这一事件,在国内商业地产的发展史上,算得上一个比较奇葩的典型案例了。

说得不好听一点,就像某些成功学大师一样,拿着许多国外的商业等类的“成功心法”,给众多同行洗脑一遍后,找到了自己可以摩顶受戒的关门弟子,当时让很多痴迷的眼光露出了羡慕的神情,可是都会在不长的时间里而快速变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罗臻毓在合生创展2.5年,袁嘉骅在招商商管仅仅3.25年,何其短暂,虽说已经58岁,但如果真的有价值,此类企业绝对不会那样做。

袁嘉骅的首席顾问身份,其字面意思是——有问就顾,无问则想干嘛就干嘛。

就是,放长假和回去养老呗。

故而,“凯德”二字的含金量,似乎日益不被看好了。

罗臻毓和袁嘉骅等,在国内不断变化的商业地产市场上,一步步被弄得灰头土脸的。

昭示了什么?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0 阅读:61

波哥看楼市

简介:中国房地产+财经独立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