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那些隐藏细节-好汉们真的都不近女色吗(武松篇)

余欲与鱼语雨 2024-03-26 10:01:41

关于梁山好汉的感情和生活作风问题,在上篇文章我已经做了一个分类。

今天我们来深度剖析一下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或者说他们真的都是这样的吗?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首先出场的是咱们的打虎英雄武松。

武松一辈子没有搞过对象,而且是以“行者”的身份行走江湖,断臂后遁入空门,在六合寺出家。在大众的印象中,武松是“不近女色”的好汉。注意,“不好女色”和“不近女色”可不是一个概念。武松的确没有近过女色,但是武松绝不是“不好女色”。

醉打蒋门神后,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特意给武松挑选了一个叫玉兰的姑娘,

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辰,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妄自折武松的草料。”

张都监再次劝让后,武松没有说话。

武松回的是“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因为“量小人何者之人”,在这里武松没有反对的意思,还有点受宠若惊,担心自己的囚犯身份配不上玉兰。所有在正常情况下,武松也是向往有个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知道比浪迹江湖强多少倍。

所以说一个会娶妻的男人,不能说“不好女色”吗?只是不是“好色之徒”,在他心里是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的。

那么一个“好女色”的男人面对如花似玉的潘金莲,会有什么想法呢?

初见嫂嫂时的武松: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这一段描述很有画面感,施老爷子通过武松作为第三视角,既是描述潘金莲的外貌,也暗示了武松的心理活动。

那妇人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嫂嫂已经开始有所幻想了。

那妇人道:“叔叔是必搬来家里住,若是叔叔不搬来时,教我两口儿也吃别人笑话。亲兄弟,难比别人。大哥,你便打点一间房屋,请叔叔来家里过活,休教邻舍街坊道个不是。”武大道:“大嫂说的是。二哥你便搬来,也教我争口气。”武松道:“既是哥哥嫂嫂恁地说时,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来。”那妇人道:“叔叔是必记心,奴这里专望。”

以上都是叔嫂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潘金莲看着武松这表人物,早已春心萌动,不能自已。原文交待“那妇人是个使女出身,惯会小意儿,亦不想那妇人一片引人的心。”头次见面,就叫武松搬过来同住。关键武松也没反对。这时的武松还天真的以为就是纯粹的叔嫂之情。

错误的判断

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那妇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

如果一个男人给别的女人买衣服,放在我们现在来说,很大的概率是对她有意思。放在武松身上,一种可能是长嫂为母,武松从小没了父母,与武大相依为命。骨子里兄嫂就当做了父母。

另一种可能就是武松对嫂子的外形比较认可,好马配好鞍嘛,觉得这样的衣服才配得上她。毕竟跟着武大,可能除了天天做炊饼,就没别的事可做了。估计穿的也不咋地。

看到这里,潘金莲已经觉得武松与她相好已经“指日可待”了。

------------------------------------------------------------------------

进一步发展--前戏开始

武大被这妇人赶出去做买卖,央及间壁王婆买下些酒肉之类,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心里自想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接下来看金莲如何撩斗武松,武松又有什么反应。

那妇人把前门上了拴,后门也关了,却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里来摆在桌子上。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看着武松道:“叔叔,满饮此杯。”武松接过手去,一饮而尽。那妇人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武松道:“嫂嫂自便。”接来又一饮而尽。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那妇人吃。妇人接过酒来吃了,却拿注子再斟酒来,放在武松面前,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

孤男寡女,大门紧闭,吃酒在武松屋内,头杯酒武松不但“满饮此杯”,面对金莲的“成双杯儿”,“接来又一饮而尽”,俩人你一杯来我一杯,“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

谁敢说这一幕不是互相调情?放现在,随便俩个年纪相当的青年男女照此来一番,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怎么发展了。

所以,潘金莲喜欢武松是真,说武松没对潘金莲动心那肯定不是真的。

接下来的叔嫂间伦理与道德之争进入了白热化,对武松也是一种煎熬。

我们来看原文:

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那妇人见他不应,劈手便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有八分焦躁,只不做声。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水到渠成的事情来了个180°大翻转,各位看官,如果这不是水浒传,不是武松。按照正常剧情接下来怎么发展,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惜你不是。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勾搭不成,也撕破脸了。武松也只能搬走。亏得武大这个老好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事情。

武大见老婆这等骂,正不知怎地,心中只是咄咄不乐,放他不下。

自从武松搬了去县衙里宿歇,武大自依然每日上街挑卖炊饼。

接下来登场的这位靓仔,让金莲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而大郎也正式下线,走完了他这憋屈短暂的一生。

话说回来,武松到底有没有动心呢,我认为是有的。普通人在那种情形下即使真的把持得住,起码也不会一把把妇人推倒,事情做绝。武松终究不是凡人,靠着强大的意念,保持了他的底线。否则他就是第二个西门庆。而不是现在我们喜欢的武松。

我们从后来武松为兄报仇的情节也能看出来一点端倪,原文:

武松道:“哥哥灵魂不远,兄弟武二与你报仇雪恨!”叫土兵把纸钱点着。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见他凶了,又不敢动,只得随顺他。

为什么杀潘金莲的时候为什么要扯开衣服?目前主流的解读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武松撕开潘金莲胸脯的衣服,是为了制造斗殴的现场,为后来自己减免刑罚埋下伏笔;

武松作为都头肯定是懂宋朝律法的,这样做是为了制造双方斗殴的现场,为后来自己减免刑罚埋下伏笔。

第二种说法,在武松的心中,哥哥武大郎是个父亲一般的存在,当他查明哥哥死亡真相,心中愤怒无比,撕开潘金莲胸脯的衣服再一刀挖开胸膛,是愤怒和仇恨的宣泄;

第三种说法,《水浒传》描写的那个时代,杀人剜心是经常上演的血性一幕,武松撕开潘金莲胸脯的衣服,只是为了剜心的准确度。

1 阅读:219
评论列表

余欲与鱼语雨

简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