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的M2,消失的M0——困与守

椰子看财经 2024-01-17 11:27:16

同样的数据,未必反映相同的意义。

12月,M2同比增长 9.7%,M1同比增长 1.3%,M0同比增长 8.3%。

➤流通中的现金M0,较上月下降 2.1个百分点,大幅下降。

➤M2-M1剪刀差收窄至 8.4%,虽然剪刀差在收窄,但M1与11月持平,主因是M2增速下降。

12月,社融存量增速 9.5%,社融增量 1.94万亿,同比多增 6169亿元。

➤财政发力是社融主要拉动因素。

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17万亿,同比少增 2401亿元。

➤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未见明显改善。

收窄的剪刀差和消失的M0

M2-M1剪刀差为 8.4,较上月的 8.7有所收窄,通常我们会认为企业活化程度增加,这样分析数据过于简单粗暴。如果想要更加扎实的反映“企业活化程度高”,我们更希望M1增速大于M2增速。再看12月M1增速与上月持平,本次剪刀差的收窄是由于M2下降,而非M1提升,单从剪刀差无法反映企业活化程度的改善。

M1=M0+企业活期存款

M0大幅下降2.1个百分点,M1仍能与上月持平,唯有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上升,这么看来“企业活化”又确实得到改善。

单一分析剪刀差得出12月企业活化程度有所提高的结论显然过于粗暴,综合分析M0和M1增速得出的结论又似乎可以支持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企业放在活期户的钱,通常用来短期支出,包括:项目投资、扩大生产、支付款项(货款、工资)等。临近年末扩大生产的可能性很低,项目投资需要先储备,11月的金融数据所表现出的一面为“企业甚至连2-3个月的项目储备都没有”。

综上,可得出的结论之一为:M2的参考性正在下降。在分析11月金融数据时提到“M2反映货币供给,当社融中政府债变成主要力量,必将导致信贷增量、M2作为先行指标的参考意义下降”。

M0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M0大幅下降2.1个百分点,通常企业很少囤积大量现金,唯有居民手中的现金大幅减少,大家手里的现金去哪了?我翻阅了很多数据却没有定论,留作思考。

社融和贷款

财政发力是社融主要贡献项,12月政府债券新增 9279亿元,同比多增 6470亿元,延续 8月以来扩张态势,8月-12月政府债累计同比多增 3.74万亿元。

居民中长贷增加 1462亿,同比少增 403亿,居民中长贷为 2014年以来最低;企业中长贷增加 8612亿,同比少增 3498亿,连续 6个月同比少增。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12月CPI同比 -0.3%,实际利率偏高和实体加杠杆意愿不强,都可能压制企业信贷意愿。

近期,增发国债对基建的拉动作用,与“三大工程”挂钩的3500亿元PSL,两项政策的效果并未体现,若地产不能有效回暖,居民中长贷则难以大幅增长。

1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1年期MLF利率 2.5%,利率未降,意味着本月LPR大概率不会下降。政策决心和态度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首先关注利率。1月初讲2024年没有一致性预期,走一步看一步,未尝不是一件2018年以来的好事。

宏观在左,交易在右,资本永不眠!

本文由爱撸铁的程序猿原创。

文|爱撸铁的程序猿

0 阅读:6

椰子看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