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恒星那么多,为什么看上去却是一片漆黑呢?

探谜者 2024-03-01 16:01:30

银河系中,拥有着数千亿颗大大小小的恒星。但当我们眺望太空,看到的却始终是一片黑暗。为何如此众多的恒星加在一起,都没能照亮头顶这片夜空呢?太空里,又为何会如此的黑暗呢?

这是个曾经对我们理解宇宙,带来过严重影响的问题。

因为直到20年代时,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都是静态且永恒的。然而,一些天文学家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宇宙是静止且永恒的,那么每颗恒星所发出的光,就必将会到达地球,进而将夜空照的如白昼般明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稀稀拉拉的光点。

这,就是著名的奥尔伯斯悖论。尽管该悖论是以德国科学家奥尔伯斯来命名的,但他却并不是首个注意到,永恒宇宙模型存在问题的天文学家。

同时代的埃德温·哈勃,也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最终证明了宇宙并非静止,而是正在膨胀的。

至此,宇宙不再被视为永恒不变的虚空。而被理解为是有限的动态空间。

通过观察遥远星系的红移现象,哈勃注意到,远处的绝大多数星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远离我们。

而这种红移现象,很可能就是造成太空如此黑暗的因素之一。

因为,当光线产生红移时,它就会逐渐衰变成为微波辐射或无线,而这种波长的光,恰恰是通过肉眼无法看到的。

除此以外,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就是大爆炸了!

在通用宇宙模型中,最初的一切,都是集中在一点之上的。宇宙中所包含的全部物质和能量,都起源于这个尺度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强的奇点。

终于有一天,这个奇点发生了爆炸。在这之后的138亿年里,它从未停止过膨胀的脚步。

相对于宇宙本身,恒星光芒产生的时间就短了很多。再加上物理上的遥远距离,导致某些恒星的光,还没来得及到达我们这里,就率先在红移作用下变得不可见了。

这不禁令人感到唏嘘。即便是以每秒30万公里奔跑的光,都无法在生命耗尽之前到达彼岸。宇宙的浩渺,简直远远超出了,人类所能想象的极限!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