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我插队下乡,住宿安排在村支书家,两年后我娶了他的小女儿

骆驼白杨 2024-05-02 17:19:23

我叫赵卫国,56年生人,家住山东青岛,父亲是国企工厂的工程师,母亲是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我们家三个孩子,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在西藏当炮兵,二哥在东南沿海地区当海军。

我们哥仨,就属我最没出息,上学时学习成绩最差,经常与其他学生斗殴,父母隔三差五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斥。

每次我父亲被老师训斥完,回到家里,他拿着皮带把我一顿毒打,无论我怎么求饶,他都装作听不见。

每次被打,我能挺三天,三天过后,我会忘了伤疤忘了疼。因为学习不好,初中没读完,我就辍学回家。那时候父母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管我,我天天就和那些小混混呆在一起。

后来被父亲知道后,他觉得我再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进去,于是,他托一个朋友,把我送到农村,希望我在那里能好好锻炼一下。

母亲知道父亲想让我插队下乡,她死活不同意,说他们就三个儿子,另外两个不在身边,现在再把我送走,她绝不答应。

父亲告诉母亲,要是再把我留在身边,早晚有一天会惹出大事,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被父亲这么一吓唬,母亲有点后怕了,不再拦着父亲。

1974年,我去插队下乡那天,母亲哭红了眼,出发前,偷偷塞进我背后里20块钱。

我出发的时候,父亲也过来送行,但是我特别憎恨他,凭什么无缘无故把我送到农村锻炼。

虎毒还不食子,我可是他亲儿子,他竟然对我这么狠心,想到这里,我从他身边走过,一句招呼也没有打。

我坐着大巴车,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我要到的目的地。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庄,一百多户人家,整个村子,全部是土坯房。

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来到这里以后才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艰苦。

和我来这个村一起插队的有4个人,他们也来自山东,只是不在青岛市里。

我们刚到村口,村支书赶着老牛车就在那里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几个以后,走上前一一握手“欢迎你们来支持贫下中农。”

我们几个上了村支书的老牛车,边走路他边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

我本来就没想过来插队,是被父亲硬逼着来的,坐在老牛车上一言不发,至于村支书说了些什么,我是左耳听右耳冒。

大概走了十几分钟,我们进入了村里,过路的村民看到我们几个外地来的年轻小伙子,他们用好奇的眼神盯着我们看,哪怕走了很远一段路,还时不时回头看一眼。

我们5个人刚到村里,村支书把他们四个安排到农户家里,而我至于住哪里,他一直没有告诉我。

那一刻我在想,反正不能让我住在露天地,住宿的地方好与坏,我不挑剔。

“小伙子,他们4个已经被我安排到其他家里,你就住在我家吧!”

“好!”我心不在焉回应了一句。

我住在村支书家的厢房,据说之前这里是给生产队的牲口存储饲料的房间,如今被打扫干净,成了我的专属房间。

人家都是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而我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小子,来这里真的有点滥竽充数。

我刚来到这里,每天起早爬半夜和大家一起去田间地头干活,身体有些吃不消,回到家里连饭都懒得吃,躺在炕上倒头就睡。

我从小到大哪受过这样的苦,来村里刚满一个月就给住在城里的父母写信,希望他们动用关系把我调回城里。

苦等一个月之后,依然没有回信,我再次写了一封信回去,终于收到了父亲写来的信,他在信上只写了两个字,坚持。

看到那两个字,我直接将信撕稀巴烂,然后丢到旁边的竹篓里,对父亲的恨意又增加了几分。

两个月,我把母亲塞给我的20块钱全部花光了,不能再自己开小灶,只能和村支书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我第一次上桌时,看到桌上摆着两种馒头,一种是用高粱面蒸的黑馒头,另一种是用白面蒸的白馒头。

村支书告诉我,这白馒头是给我的,黑馒头是他们一家人吃的。

我虽然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什么苦,但是如今在人家里吃饭,我总不能搞特殊化,村支书的话音刚落,我拿过来一个黑馒头,大口吃了起来。

临走前,我回头告诉村支书“从今以后我与你们吃的东西要一样,我不会搞特殊化。”

村支书家里也不富裕,五六个孩子,温饱问题还没完全解决,现在又多了我这个外姓人,给他增添了不少负担。

村支书的小女儿比我小一岁,每天除了去生产队干活,回到家里就去挖猪菜、挖野菜。

我空闲的时候会跟她一起去山上挖菜,通过她我才了解到他们这个村是整个公社里最贫穷的一个村,她父亲为了想让这个村子变富裕起来,花费了不少心血,只可惜,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

村支书的小女儿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身体单薄的很,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她吹跑似的。

她知道我是城里来的插队知青,没事时会向我打听城里的生活,每次我讲述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她像听故事一样坐在那里,听的很认真。

与村支书的小女儿频繁接触了两年,我们之间擦出爱情的火花,最终我鼓起勇气向村支书提了亲。

当我向村支书提亲时,他用惊愕的眼神看着我,没想到我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竟然愿意娶一个农村的姑娘,他有点不可置信。

后来是我的真诚打动了村支书,他才同意把小女儿许配给我。

在我返回城里时,我要带着村支书的小女儿一起回去。

离开那天,村支书嘱咐我“我女儿没有文化,大字不识几个,从来没去过陌生的地方,这次你带她回家里,要是你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你就把她送回来,千万不要难为她。”

“爸,你放心吧,我爸妈肯定会同意的。”

现在,我和老伴儿已经走过了50个春夏秋冬,我们的感情依旧很好,一双儿女都毕业名校,有着非常体面的工作。

其实我很庆幸娶到这么贤惠的妻子,如果不是当初遇到他们一家人,我根本不会那么快成长起来,她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0 阅读:36

骆驼白杨

简介:生活感悟解读,用故事感动你我,原创文章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