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如何建造的?不仅能耐寒,还能自由移动

科学怂叔 2024-03-26 09:52:37

英国打造的这个高脚屋,真不愧是史上最耐寒的房子,零下60度的南极都能扛得住,还能在冰面上移动自如,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安营扎寨。那南极常年6级大风,它是如何在浮冰上“站稳脚跟”的呢?

如何在南极建造科考站

南极作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有98%的区域终年被冰雪覆盖,极端最低气温曾达到了零下89.2摄氏度,风速达17-18米每秒,最大的能达到90米每秒,也是世界最冷、风暴最多以及风力最大的陆地,所以要想在南极建造房子,必须要做到抗风雪,耐严寒。但要真正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运输建筑材料。

毕竟南极除了冰还是冰,建筑材料只能从别的地方运输,另外为了减少对南极环境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建造材料的回收以及利用效率,再加上南极的超低气温,只能在夏季的三个月进行施工,所以只能提前将其预制成一个个模块,并专门特制了一个能破冰的货轮,将这上万吨的材料运输到了南极。

然后只需将上下两个模块组装到一起,房屋的底部结构就形成了,接着就可以进行房屋搭建以及内部设施建设,最后再用钢架将外部牢牢的固定。耗时5年,哈雷六号科考站成功诞生,堪称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建筑项目之一。那这个哈雷六号是如何抵挡严寒,并实现自由移动的呢?

哈雷六号是如何自由移动的

因为南极的恶劣天气,大风经常会将冰面上的雪末吹走,然后在遮挡物(房屋、科考站)周围堆积,就比如英国建造的哈雷四号就是逐渐被积雪覆盖,最终被冰雪吞噬,于1992年弃用,并且因为英国“哈雷”系列的科考站,是在漂浮的冰架之上工作,所以还面临着沉入大海的风险,就比如哈雷五号当时就是因为缺乏移动能力,最终随着南极冰川的运动飘走了。

因此,哈雷六号在建造时,就将防积雪、可移动、抗严寒作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关于防积雪和可移动,那就必须来说说哈雷六号的脚了。

通过四条可伸缩的大长腿将科考站抬高到了4米,底部形成了类似于风洞的形状,通过这里的空气,流速会得到增加,因此舱底的积雪也会被快速吹走避免堆积。虽然哈雷六号是由8节的“车厢”首尾相连,但它们整体重量不足800吨,还能自由组合并拆解,所以只需要在这个长脚的底部,安装一个类似于雪橇一样的脚掌,就可以用拖车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根据监测数据预估,哈雷六号可能会在2020年掉进冰窟,所以在2017年时进行了一次大迁移,用时一个月向内陆迁移23公里,成功避开了冰裂区域,至于是如何抵抗严寒的?

哈雷六号是如何抵挡严寒的

主要是在舱体上下足了功夫,安装了三层玻璃的窗户,有效抵挡了冷风的进入,而舱体则是采用了低温复合材料以及泡沫隔层组成,可以承受零下40度的低温,中间的红色舱体光照充足,即便是在三个月冬季的无光照时间里,也能正常提供,科考队员自然也不用畏惧寒风。

0 阅读:45

科学怂叔

简介:讲有趣的科技,说有料的知识。我是怂叔,一个正经科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