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婚姻不幸福,婚前有这3个基本征兆,对照后可及时止损

穆小易的微世界 2024-04-22 23:19:58

幸福的婚姻像冬天的暖阳,能让人在寒冷的季节,如沐春风。

幸福的婚姻是女人感情的港湾,让人在经历风浪之后,能安稳栖息。

人们对幸福婚姻的愿望,在恋爱时就许下了,期待着美好的爱情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但是,残酷的婚姻现实往往与人们的爱情期许背道而驰,爱情和婚姻也许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01

于小苑年轻时算半个女文青,爱读琼瑶小说、爱看偶像剧,经常被小说和剧中的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彻夜难眠。

在大学里她也谈过几段恋爱,有帅哥也有文艺男,浪漫过、也潇洒过,但没有刻骨铭心的,都没成正果。

大四那年,于小苑与齐德君相识、恋爱,谈得惊天动地,他每天都会给小苑写一封信,小苑常常坐在蚊帐里读得泪流满面。

舍友们都以为发生了啥大事,结果小苑将齐德君信中煽情文字念给她们听,大家才知道,小苑是被情书感动的。

齐德君会写诗、还会写一手好文章,也是位文艺青年,舍友们都看不好他俩,觉得他俩极不相配:于小苑是班花,齐德君则其貌不扬,比起她的前男友们差远了。

02

舍友们还认为:齐德君家在农村,父母在当地务农,兄弟姐妹5个,家庭条件不太好,他在家又排行老大,压力都在他肩上。

于小苑则家庭小康水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姐妹俩都备受父母宠爱,一直过着小资生活,和齐德君的家庭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于小苑并不在乎这些,她认为爱情应该很纯粹,不应该受相貌、物质、地域的影响,她相信,他们的爱情能战胜这一切。

于小苑、齐德君不是一个地方人,一南一北,难得两人扛得住毕业季就是分手季的考验,齐德君随于小苑去了她家乡落户、结婚。

于小苑、齐德君的爱情婚姻,同样没有的到双方父母的肯定和祝福,于小苑的父母根本就看不上齐德君,觉得他除了一身的文人酸气、别无所长。

齐德君的父母则觉得,家里的顶梁柱,本应该回家乡光耀门楣、扶持弟妹们,却被于小苑拐去他乡,不能给家庭带来任何帮助和实惠。

03

刚结婚的两年里,于小苑和齐德军两人恩恩爱爱、你侬我侬,过得像神仙眷侣,也让舍友们羡慕不已,好像又相信爱情了。

可是,有了孩子之后,似乎生活完全不一样了,经济上捉襟见肘,齐德君辞职出来创业,想给老婆和孩子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

在食品城搞食品批发生意,于小苑父母虽然不待见这个女婿,但也不会看着女儿过穷日子,帮助齐德君申请批注证照,刚开始生意做的还不错。

但是,不到两年时间,周围商户有人觉得齐德君这个外地人抢了他们的生意,联合起来向食品监督局告发,说齐德君卖“三无”食品。

在这个食品批发市场,谁家的货能保证都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哪一家没有“三无”食品卖?卖这种食品利润高、风险大,抓不到就发大财、抓到了就罚有可能罚得倾家荡产。

齐德君终究是身上文人气息过重,平时和上级主管部门不来往,关系不熟;出事之后,也不会跟那些告他的商户低头,反而指证人家假货卖得比他多。

结果,这些当地老经营户看这外地人这么不识时务,又联合商城老板,抬高房租,硬是将齐德君挤出商城。

04

于小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商业上的人脉也不是很多,等他们拐弯抹角找到人,已经无力回天,齐德君罚款也交了、店铺也注销了。

齐德君不仅将之前赚的钱都赔进去了,还回家向于小苑要了为孩子上学存的款,也都贴进去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孩子上学的赞助费、学费也都是于小苑的父母拿出钱来补贴,齐德君家人自从他落户他乡,就跟他断了联系,就是有联系也不可能拿出钱来资助他们。

于小苑的父母恨铁不成钢,成天唉声叹气;于小苑自己天天以泪洗面,抱着孩子痛哭;齐德君心情苦闷在外面找个地方,抽烟喝酒,很晚才回来。

于小苑反观自己的妹妹,也是大学毕业后,谈了当地家境殷实的男朋友,在职业学校当老师,借着妻子父母的人脉,已经混到学校德育处主任了。

结婚、生孩子,买房子、买车,男方家庭都补贴很多,夫妻俩给孩子上好学校、校外辅导班,资金游刃有余,每年寒暑假夫妻俩还会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两次。

05

对比之下,于小苑这时才意识到当年舍友们不看好的爱情、父母不祝福的婚姻,也许真的就是一个错误。

她不敢承认自己对这段婚姻已经后悔了,觉得这样就是否定了他们青春时代美好、纯真的感情。

但她也不可否认,如果当初听从了父母的意见,自己和孩子肯定比现在生活好很多,回到家乡工作生活的齐德君,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面临困局。

可是一个人看重感情、不物质、不拜金有什么错?为什么老天爷不给一份美好的爱情匹配一段幸福的婚姻呢?

这是一段70后的真实恋爱婚姻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婚姻状况令人唏嘘,他们有错吗?错在哪里?

以现代人眼光来看也许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如果尽早发现,可及时止损:

一、恋爱脑,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

恋爱脑、爱情大于天,在青春年少时本无可厚非,看对眼、荷尔蒙上头就可以相爱相杀。

但是,要走进婚姻,就得认真考虑、慎重匹配,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做好准备。

马克思在女儿结婚前,也调查准女婿的家庭财产状况,然后才决定要不要将女儿嫁给他。

可见,爱情可以任性地飞扬在精神层面,而婚姻一定要理性地稳定在物质层面。

二、不讲究门当户对,婚姻家庭不和谐

古人讲究婚姻要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

不同阶层的家庭会因为三观不同,而有不同的人生规划;条件不匹配的家庭,会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矛盾。

贫穷的家庭面对的问题是生存和生活,富裕家庭面对问题是发展和提升。

在不同的起点上,有的人的终点却是别人的起点,距离会越拉越大。

在不同的赛道上,目标不一致,即使是平行线,往往也会南辕北辙,永远不会相交。

三、不被家人祝福的婚姻,不会幸福

年轻时,觉得父母不懂爱情;年长了,却觉得是自己不懂婚姻。

婚姻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融合。

家人强烈反对的婚姻,不如停下来再斟酌一番;不要一时头脑发热为情所困,和家人硬刚。

和谐匹配的婚姻应该会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认可,不被家人祝福的婚姻,大多不会太幸福。

0 阅读:8

穆小易的微世界

简介:解读影视故事、分析娱乐资讯、享受成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