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还是拖后腿!?募投项目设计合理性对企业上市后的发展舒适度至关重要!

小余聊一级市场 2024-05-14 09:57:55

注册制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证监会对企业IPO及再融资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其中,募投项目作为IPO及再融资核心内容,监管对其审核问询的详细程度和关注力度较之前显著增加,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募集资金规模以及项目本身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行性等方面问询频次、细度、颗粒度明显提升。

具体到今年来看,“3.15新政”及“新国九条”发布之后,这种趋势和迹象在政策端体现的更加明显,审核机构对募投项目开始全流程更严格、缜密的监管和问询。今年以来包括商信政通、恒丰特导等被否企业都连续被追问募投项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IPO募投项目是规划未来的事情,其建设内容的效果、逻辑、合理性只有在具体实施后才能够得到验证,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滞后性也造成了许多发行人甚至券商都会产生钝感。结合汉鼎咨询此前梳理的实际案例也可以看到,募投项目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IPO及再融资审核阶段,还会对企业未来业务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和现实作用。下文将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募投项目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正向案例:九号公司(689009)

基于对未来业务布局方向预判布局募投项目

据九号有限公司(简称:九号公司)近期披露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业绩取得明显增长。

据年报显示:2023年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2.22亿元,同比增长0.97%;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增长32.5%;扣非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增长8.54%。基本每股收益8.37元。公司拟向全体存托凭证持有人每10份派发现金红利2.835元(含税)。从产销量情况分析表来看,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销售量有明显下降,而电动两轮车、机器人同比上年明显增长。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25.62亿元,同比增长54%;毛利率30.48%,同比增长2.26个百分点;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6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6874%。从细分业务领域来看,销量占比自高的为智能电动两轮车,中国区销量41.54万台,销售收入11.90亿元;增速最快的为割草机器人业务,销量3.31万台,同比增长317%。

谈及业绩增长原因,九号公司表示,主要系公司持续深耕经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电动两轮车、服务机器人和全地形车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销售规模持续提高。此外,公司加强业务流程管理,提升运营效率,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较同期减少。

回顾历史,九号公司的业绩飞速增长或许与此前招股说明书中的募投项目设计侧重点相关,其早期募投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为后期公司业绩增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公开信息,九号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中短程智能移动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从2012年进入平衡车品类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产品已形成包括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品类丰富的产品线,并将业务链延伸至智能配送机器人、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全地形车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销售收入来源为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两类产品。但作为募集资金投入重点之一的智能机器人业务在当时并未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2019年,九号公司营收构成为:智能电动平衡车系列(9.95亿,占比21.71%)、智能电动滑板车系列(32.31亿,占比70.46%)、智能服务机器人(412万,仅占比0.09%)以及其他服务(3.55亿营收,占比7.74%)。

此背景下,根据公司IPO时的具体募投项目内容来看,除基本的主营业务延伸外,公司还选择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依次运用于以下项目:

具体分析而言,九号公司此前虽专注于平衡车业务,但从市场覆盖面来看,平衡车属于小赛道,很难做到真正的大众普及,同时还面临着政策风险。平衡车既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机动车,在非机动车的定义中也没有被提及,因此将其归类于“玩具”或“运动器械”类别,和滑板、轮滑鞋类似,并不具备路权,不能上路。而在此次募投项目设计中九号公司也预判到了平衡车路权争议以及将未来平衡车市场不友好等问题。假如当初使用大量募集资金投入平衡车作为募投项目,那么后期对于募集资金使用及企业业务发展都造成阻碍和不确定的风险。

该情景下,九号公司在首发阶段募投项目设计过程中就综合考虑并充分结合了市场环境、行业前景、企业自身能力等因素后,较为清晰地预判并前瞻性考虑到了未来业务重点布局方向,布局在2019年仅占营收0.09%的机器人业务,此外也结合行业政策考虑,为后续企业战略的落地和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同时,在招股书业务与技术章节中企业定位部分的设计方面也充分考虑到了产品结构未来调整的可能性,预见性的引入机器人概念,这为后续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提前做好战略呼应,这种立足长远的考虑,也为企业后续规避了反复变化修正定位的隐患。

从最初的平衡车,到电动滑板车,再到两轮电动车,九号公司一直在短交通和机器人领域演绎着破局者到领先者到蜕变。背后除了对赛道的坚守,更是对未来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而募投项目以及业务与技术章节在设计过程中若能立足长远、具备前瞻思维,也会让企业实现长期受益。

反面案例一:华强科技(688151)

上市一年半募投项目投资率仅2.19%

根据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强科技)今年2月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92亿元,同比下降2.75%;扣非归母净利润-7345万元,同比下降758.15%。

于2021年12月6日上市的华强科技,在上市当年实现2.7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后,2022、2023已连续两年亏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6万元、-7345万元,上市后业绩马上变脸。

据公开信息,湖北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防化军工企业,以特种防护领域为主,主要生产个体防护装备、集体防护装备、国家人防工程防化设备;同时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医药包装、医疗器械等民品市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特种防护装备和医药包装及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IPO报告期2018-2020年期间,营业收入分别为74342万元、164759万元、8351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31万元、10407万元、6627万元。

但2021年公司上市当年实现2.72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后,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2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3.14%%至-856万元,上市次年即业绩变脸。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仅2.75%,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758.15%至-7345万元,亏损大幅增加。

具体到涉及业务来看,华强科技上市的2021年,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73亿元,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基于疫苗需求研发的疫苗胶塞等产品。

疫情期间,华强科技成立疫苗胶塞研发团队,积极跟进国药集团等新冠疫苗研发单位需求,主动进行新冠疫苗配套用覆膜丁基胶塞的研发生产。得益于疫苗期间对药用丁基药塞的需求,2021年公司收入利润大幅提升,利润创历史新高;然而,随着新冠疫苗需求量的缩减,该部分业务快速萎缩,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也大幅下降。叠加军工业务的订单量下降,2022和2023年持续出现收入下降、经营亏损的局面。

根据华强科技招股书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内容,华强科技上市计划募集资金17.242亿元,用于新型核生化应急救援防护装备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新型核生化防护基础材料研发平台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在舆论层面有较大的争议。

募资用途中提及的新型核生化应急救援防护装备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及新型核生化防护基础材料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有助于提升公司应急救援装备生产能力,主要应用于国际国内的危化品泄漏、生物疫情以及次生自然灾害等频繁发生,如非洲埃博拉疫情、台湾登革热疫情、SARS疫情、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燃爆事故、汶川及玉树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以及新冠疫情等。但伴随着疫情的常态化,该类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的必要性也值得商榷,而这也侧面反映出企业在募投项目设计过程中募集资金投向可能欠妥。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截至2023年6月底,三个募投项目均进展缓慢,其中,“应急救援防护装备产业化生产基地“和“防护基础材料研发平台”进展分别只有2.84%和0.37%。

总体来看,上述募投项目大多仍处于规划调研阶段,无实质性投入。目前,华强科技现有的军工及医药业务都面临着大客户流失、订单减少等问题,新增产能是否还有必要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反面案例二:容百科技(688005)

上市后产能过剩售价腰斩

据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容百科技)今年发布的2023年报显示,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及下游去库存影响,2023年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下滑,营收为226.57亿元,同比下滑24.78%;净利润5.81亿元,同比降幅为57.07%。

对于业绩下行的原因,容百科技表示营收下降是由于产品售价随原材料进行了下调;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下游进行阶段性库存管理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同时全球化布局、钠电及磷酸锰铁锂等方面的战略性投入、股权投资损失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表现。

据公开信息,容百科技成立于2014年,通过对金和锂电、EMT前驱体公司等并购,逐渐成为了以高镍三元电池为主导产品的锂电企业之一。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NCM523、NCM622、NCM811、NCA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主要用于锂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公司2019年07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11.01亿元,其中8.26亿元用于“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2.75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其中募投资金重点投向的“2025 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项目”以推进其他项目和产品为由,将完工时间从2022年底延后至2024年底,并计划通过新一轮定增融资继续推进。根据2023年3月28日容百科技公布,公司将募投项目“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年产6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的建设期进行延长,计划项目整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由2022年12月31日调整到2024年12月31日。上述募投项目延期不会改变或变相改变募投项目的投资内容及募集资金用途。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优先投入解决湖北、贵州、韩国三地正极材料的产能建设”,以及“投入相当的资源至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材料等新产品的产线建设等事项中”。换句话说,原因是“钱不够”。同时,容百科技明确表示,“由于前次募集资金到账金额远低于项目预计投资总额,公司拟再次募集资金4.93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

查阅容百科技最新一期的定增,募投项目包换仙桃项目一期、韩国忠州项目等,早在2022年9月便拿到了批文,直至2023年9月方才实施完毕,距离批文失效仅剩下7天。此次定增计划募资金额54.28亿元,但最终实际仅募得13.34亿。可见当前行业情况下,投资者并不看好募投扩产的前景,股权融资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再融资或许无法解决该公司重点布局的三元电池市场份额持续萎缩问题。

业内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电动汽车用三元锂电的装车量占比分别为58%、66%和64%,显著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但2021年,随着磷酸铁锂性价比优势的显现和能量密度的提升,三元占比下降至42.7%,磷酸铁锂电池开始成为市场最主流的路线;2022年,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继续下降到39.5%;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仅31.5%,四年时间市场份额从三分之二下滑到不足三分之一。2024年一季度,三元正极的价格继续走低,已低于2021年同期的水平。

此前,在容百科技首发上市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及了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问题。其中指出若投资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未来市场发生不可预料的不利变化,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发展前景将受到不利影响。如果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募投项目相关折旧、摊销、费用支出的增加则可能导致公司利润出现下降的情况。

在新能源产业红利逐渐消退、三元正极市场空间不断被挤压的背景下,容百科技在募投项目设计环节却并未充分考虑到未来行业格局、市场空间等因素,进行瞻前布局,而是继续就或已显现出萎缩态势的单一业务加大投入,致使自身后期面临产能过剩、利润缩减等一系列问题。

从上述案例概括来看,募投项目设计需要遵循合规、可行、合理的基本原则,关注投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前瞻性、逻辑性、专业性都极为重要,不仅需要考虑公司过往的发展情况,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以满足各方面条件;更要满足长期合理性,像未来发展的指南针一样,引领公司前进。

若企业上市前募投项目设计得合理且能基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长远布局,那么对于后期业务开展会有正向加持作用,对企业上市后的实际作用有很大贡献;若在募投项目设计阶段并未深思熟虑,仅仅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容易造成资金错误投入、形成资源浪费,还会对企业未来收益效果造成拖累。此外,现阶段监管层面对募投项目变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募投设计过程中需尽量做到一次成型、长期使用,规避后续因变更流程遭到监管层关注等问题,这也将为后期再融资阶段提供障碍。

因此,当下阶段申报企业需对募投项目提起重视,在IPO、再融资等场景中,设计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募投项目及业务与技术内容极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上市申报逻辑,更是着眼于未来、立足于长期发展。

0 阅读:0

小余聊一级市场

简介:关注一级市场,募投项目、细分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