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只有绿色产业才有未来

蚕丝观下 2024-04-06 21:46:52

【前言:广州从化是广州经济规模最小的区,但环境良好、气候温和、温泉众多,所以绿色发展是从化的生命线。】

1,从化概况

广州从化区,号称中国温泉之都,且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位于广州市东北部,东与增城、惠州龙门接壤,南跟白云、黄埔毗邻,西和花都、清远交界,北面同清远佛冈、韶关新丰相连。从化区辖3个街道、5个镇,管辖面积约1985平方公里,占广州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广州面积最大的行政区,2023年常住人口72.74万人,户籍人口65.54万人。

2023年从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424.48亿元,同比增长4.7%,是广州经济规模最小的区。从化区位于广州东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69.1%,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2,从化历史

从化在漫长的历史上属于番禺县管理,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番禺划地设置从化县,隶属广州府。建县后,县城的商业区在东门市通济街内,那时流溪河经鱼樑尾(现河边街口粮仓至殷壆头)流入古楼潭(现荔乡村)至门口江、水口、白田岗直流而下,县城水上交通较为便利,殷商富户集居城内,东门市通济街成为县城最繁盛的街市(又名市头街)。

由于沧海桑田的变迁,流溪河不断改道,门口江前的河道逐渐淤塞,城内东门市通济街的商业,感到交通不便,逐渐向城外的东郊(即现在的街口镇)迁移,靠近流溪河,适应水上运输的需要,于是逐渐形成圩镇。这个镇处于东门市通济街口之处,故取名街口。

1936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8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5年从化县再次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一年后改隶属广东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至1949年。

从化县解放后属广东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划归粤北行政区(后称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0月从化、佛冈两县合并为从化县,仍属韶关专员公署;1959年1月改属佛山专员公署;1960年9月改属广州市;1961年4月从化、佛冈重新分为两个县,各辖原有地域,从化县仍属广州市。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2014年1月撤销从化市,设立从化区,是广州最后一个撤市设区的行政单位。

3,从化经济分析

根据广州统一核算结果,从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4.48亿元,增长4.7%,增速全市第六;其,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34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3.43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3.7亿元,增长9.1%,增速全市第五;固定资产投资201.77亿元、增长12.5%,增速全市第二,其中工业投资54.62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6.71亿元,同比增长3.5%。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38:31.12:60.50调整为8.09:31.43:60.48。

在内贸上,2023年从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9亿元,同比增长1.5%,在外贸上进出口总额97.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总额82.2亿元,同比增长3.8%;进口总额14.7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0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93亿元,与上年持平,完成税收收入54.98亿元,同比增长22.3%。

4,从化经济发展策略

在十四五规划中,从化提出“一核两翼三带”的经济发展策略。

“一核”是指从化主城区(包括街口、江浦和城郊三街道)的综合城市功能持续提升,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城市更新等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两翼”是指南部的以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为牵引的科技创新驱动翼和北部的以从化温泉总部集聚区为平台的生态价值创新翼。

“三带”指“太平—鳌头—街口”创新创业产业带、“温泉—良口—吕田”美丽健康发展带和流溪河全流域生态价值创新带。

从化深化南部“科技创新发展翼”发展,立足打造从化区新兴产业集聚空间,紧抓高技术产业园和太平、神岗、赤草三个地铁站重要节点区域,科学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为着力点,推动与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度联动协同发展,聚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层次科研机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北部承载区,全面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高质量建设北部“生态价值创新翼”,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生态优势和特色小镇平台优势,聚焦培育壮大生态设计、精准医疗、温泉康养、文化体育、会议会展和现代马业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5,从化经济优势

1)环境优势

从化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9.1%,还有100多个湖泊水库,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优良。从化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0,达标天数349天,达标天数比例95.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第一,连续7年位居广州市各区第一。从化区地表水环境保持优良,流溪河良口、流溪河山庄国考断面和流溪河水库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均为Ⅱ类,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

2)旅游资源

从化拥有“山、水、泉、林、湖”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超100个湖泊水库,180多万亩郁郁青山;拥有与瑞士达沃斯温泉齐名的世界珍稀含氡小苏打温泉水资源,是知名温泉旅游胜地。

以世界级温泉资源为核心与多类型的文旅资源为特色,集温泉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类型文化于一体。现有春节习俗《掷彩门》和客家狮舞《从化猫头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4个,其中省级2个,广州市级6个。

3)交通改善

从化区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北面,多属山地,经过多年建设,交通大为改善,境内有“四横四纵”铁路及高速公路主干线,至广州中心城区及各大交通枢纽(机场、港口)约40分钟车程,已经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生活圈。

6,从化经济发展建议

从化地处粤北山区到珠江三角洲过渡地带,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以山地、丘陵、谷地为主,距离广州中心区较远,是广州河流上游。故从化不宜也无需发展工业,应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医疗康养和户外活动等产业。

1)旅游产业

广州是主要的旅游大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越秀、荔湾的历史文化游,二是以番禺长隆等中心的人文观光游,第三就是以从化为中心的自然风光游。所以旅游应是从化的核心产业。

从化应依托特色小镇、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址、非遗文化等文旅资源,精心打造了主题突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文旅融合网状节点;厚植文化根脉,因地制宜推出西塘稻草季、“莲麻果”等系列文创活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从化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资源本底优异,目前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呈现百花齐放之状,但部分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项目点之间欠缺深度的联动开发,呈现散落点状开花的局面。“温泉之都、生态从化”、“中国温泉之都”、“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广州后花园”等称号未能成功打造强势的从化区文旅整体品牌,整体鲜明品牌形象的缺乏,导致游客对从化旅游形象感知不明确。

从化应从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整体协调、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主题集群、强化市场监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加以解决。提高从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医疗和康养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为医疗和康养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从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从化以温泉、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医疗和康养产业。

依托珍稀温泉以及南药、中医药等医疗资源,发展温泉养生、高端医疗、中医康养等特色产业。以高标准建设从化温泉康养集聚区为契机,开发一批医疗、康养、美容保健的高端温泉项目,打造温泉养生之旅精品线路,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全方面提升温泉度假项目的旅游要素。

主要布局在温泉镇、太平镇、江埔街以及流溪河林场,依托省中医院从化国医健康医疗中心、惠仁康养(从化)国际社区、天人山水旅游区、客天下·广州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健康养生项目,注重优势康养区点的建设与提升,处理好旅游(温泉、酒店、休闲)与地产的关系,以健康生态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大湾区重要的休闲康养旅居目的地。

3,户外运动

从化具有开发户外运动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广州市11座千米高山有10座位于从化,400多公里绿道穿越山水村林,6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蜿蜒千米高山,流溪河流域总面积高达229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优势,从化成功举办中国(广州)从化户外休闲运动节、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全国露营大会和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纯演性速度马术比赛等,先后被评为“全国露营休闲运动基地”和“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从化多维度谋划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从化体育活动品牌赛事,积极开展山地自行车、骑马、攀岩、溯溪、露营、团建拓展等户外活动。加强登山健身步道建设,连接联溪盆地、观星高台、鸭洞河谷、天堂顶等重要旅游风景节点,提升绿道旅游文化品牌。

祝从化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关注@蚕丝观下,探讨城市经济发展。

0 阅读:90

蚕丝观下

简介: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