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第2次回家,嫂子把人性“丑陋”展现的淋漓尽致!

周亦见 2024-05-16 18:50:36

这一篇,继续精讲《资治通鉴》。

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333年)

【原文】

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

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

(1)史料故事

系统讲讲苏秦。

《资治通鉴》里对他记载的不多,所以想了解这个人,就必须再看看其他的古籍。

《东周列国志》里,详细讲述了苏秦的人生。

苏秦,生在洛阳一个普通家庭,穷N代。

如果不出意外,苏秦会继续父亲的脚步,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继续穷一辈子。

但苏秦不愿意,他想出头,想要荣华富贵。

可是穷人没钱,又没有资源,该怎么崛起呢?

苏秦找到了一个办法,读书。

有个成语叫“悬梁刺股”,描述的就是苏秦用功读书的样子。

少年的时候,苏秦拜了鬼谷子为师,跟孙膑、庞涓成了同窗。

后来,孙膑、庞涓出山,都成了当时的大人物。

苏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也想出去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一次地点,他选择了秦国,想着在那里一展宏图。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

当时,秦国正在处理商鞅,对这种外来的士人很是不待见。

他的建言被秦王一口否决,还被人家嘲讽了一顿。

苏秦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可谓是颜面扫地。

《战国策》记载,“苏秦羸滕履蹻,负书担櫜,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苏秦穿着草鞋,背着书,一路步行从回了洛阳。

回去的时候,神情憔悴,面目黝黑。

这还不是最惨的。

长途跋涉后终于回到家,本以为能稍微休息会,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如刀绞。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战国策》

见到苏秦回家,妻子抬头看了一眼,继续织布;嫂子也不给他做饭,连他的父母,也不愿意跟他说话。

当时的苏秦,心中苦涩可想而知。

但正是这种屈辱,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斗志。

他拿起老师给的《阴符》,开始闭门苦读,日夜钻研。

每当困倦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经过一番苦读,苏秦终于再次出发,这次他选择了赵国。

虽然一开始没得到赏识,但他没放弃,又辗转到了燕国。

在燕国,他的才华终于得到了燕文公的认可。

苏秦凭借自己的诚信和智谋,成功地说服了燕文公,提出了联合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合纵”策略。

就这样,苏秦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在六国之间穿梭游说,把他的“合纵”理论传播得淋漓尽致。

一人之身,挂着六国相印。

底层士人苏秦,终于崛起了。

这时候,别人对他是什么态度呢?

合纵成功后,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

一路上,车骑连绵,随从如云,简直像是帝王出巡。

很快,消息传到了“真帝王”周显王的耳中,他不敢怠慢,急忙下令净水洒街、黄土铺路,以示隆重。

甚至,还特地派遣使者前往洛阳郊外,以最高礼节迎接并慰问苏秦。

苏秦衣锦还乡,家人态度大变。

苏秦的兄弟、嫂子、妻子,平日里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哪见过这等场面?

他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

当苏秦走进家门,他们更是恭敬有加,一个个俯首帖地,小心翼翼地端茶送水,生怕有任何闪失。

苏秦看着这一幕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忽然想起了往日里大嫂的刻薄,于是笑着问她:

“大嫂,为何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刻薄,现在却变得如此恭敬、顺从呢?”

大嫂听了这话,尴尬万分。

她扭扭捏捏地爬到苏秦脚下,脸贴着地面,声音颤抖地说:

“这……这还不是因为您现在官做得大,黄金又多嘛。”

有一说一,这嫂子,也是实在人。

苏秦心胸宽广,没有计较。

他只是感慨了一句话。

"我还是我,从没有变过。如今富贵了,亲人们害怕、恭敬;想当初贫贱的时候,他们却又那样轻视我。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假如当初我在洛阳近郊有两顷好田,过着安稳的日子,又怎会有机会佩戴六国相印呢?"

对人性,苏秦看的很透。

回到家乡后,他修建房屋,帮助家族致富。

此外,还让自己的弟弟苏代、苏厉跟着自己学习,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尽管苏秦最后的人生以悲剧收场,在齐国被人谋害,但他的家族依然兴旺发达。

他的弟弟们在齐国、燕国担任大臣,继续着他的事业。

北宋的王安石评价苏秦:“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是啊,底层人民想要逆天改命,实在是太难。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信,老天总会给人留下一条活路。

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都不应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就有路。

回顾苏秦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奋斗、胸怀,这些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正是这些品质,让他从一个穷小子逆袭成为战国时期的外交名家。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不妨学学苏秦这股子不服输的劲。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你起点有多高,而是看你能坚持多久。

下篇《资治通鉴》精读,我们继续。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

1 阅读:29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