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计划失败!如今俄罗斯的太空能力,为何不如47年前的苏联?

马娟爱聊文 2023-08-22 18:42:30

据俄新社的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新闻部门日前对外透露,以获取到的数据从而得到的最新计算结果显示,俄罗斯发射的“月球25”号探测器已经大幅偏离预定的着陆轨道,并且和月球表面发生相撞,目前这一探测器大概率已经不复存在。

(“月球25”号的模拟图)

这意味着,俄罗斯继苏联1976年发射“月球24”号探测器之后的唯一探月计划,已经以失败告终,两次探测器的发射间隔,达到了惊人的47年,上一次苏俄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时候,时任领导人还是勃列日涅夫。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同时补充说,公司将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跨部门委员会,调查失去“月球25”号探测器的原因。

“月球25”号探测器计划最早1999年就开始规划,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曾经希望在2014年完成其发射作业,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推迟到接近10年后,今年8月10日“月球25”号终于从位于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月球25”号的发射延迟了接近10年)

之所以为探测器取“月球25”号这样的名称,是因为俄罗斯将其视作一种“历史传承”,希望时隔47年以后,俄罗斯仍然可以延续苏联时代探月计划的辉煌。但遗憾的是,此次探月却遭遇惨败,别说成功着陆了,“月球25”号甚至没有成功进入降落轨道。由此看来,俄罗斯的太空能力甚至不如47年前的苏联。

固然俄罗斯太空能力日渐衰弱,有西方国家大力制裁的原因在内,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俄罗斯放弃了像苏联时代那样,凡事全靠自己动手,走适合自己的路,而是过分依赖于外部技术和国际合作,没有将航空航天的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上。

就拿“月球25”号举例,自1999年“月球25”号计划的雏形被提出之后,俄罗斯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自己去研发探测器,而是首先和他国合作,2000年俄罗斯科学院曾经计划和日本宇航局(JAXA)签署LUNAR-A项目,展开探月项目的合作,但后来日本政府叫停了这一方案,最终合作告吹。

(俄罗斯和日本流产的LUNAR-A探月项目)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又拉上了印度,签署了《关于以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政府间协定》,希望和印度合作研发探索月球两极自然资源的轨道器和探测器,印度负责轨道器和探测车,而俄罗斯主要负责着陆器(瞧瞧选的这俩合作对象,一个天天放呲花、一个经常放炮仗)。

但最终,因为印度政府希望独立完成探月(即印度于2019年7月发射的“月船2”号),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合作也以失败告终。虽然印度的“月船2”号探测器也没能着陆,但是“月船2”号的轨道器却成功进入绕月轨道,并仍然在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传回研究数据,预计可以工作超过7年时间。

(印度的“月船2”号虽然失败,但是印度吸取了宝贵的教训)

你看,就连以发射“烟花”闻名世界的印度都知道航空航天需要独立自主,需要依靠自己的道路,为什么曾经是太空强国的俄罗斯(苏联),却不明白呢?印度只要再多失败几次,迟早也可以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

显然俄罗斯也知道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原本准备大张旗鼓宣扬探测器顺利着陆的俄罗斯国营电视台,选择淡化“月球25”号发射失败的消息,将此条新闻排到了8月21日午间新闻的第8条,新闻的总共报道时间不超过30秒。

(“月球25”号)

“月球25”号探测器的探月失败意味着,俄罗斯已经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技术发展上被主要国家甩开一大截,和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乃至印度之间的差距都已经拉开,甚至不如过去的苏联。由于太空采矿、星际殖民概念的不断兴起,如果不重振航天事业,俄罗斯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丧失大国地位。

0 阅读:83

马娟爱聊文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