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电动汽车引发的“海啸效应”!

虫虫杂谈 2024-01-23 16:42:14

1月23日,韩国媒体《亚洲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称,如何评价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在几乎垄断电池原材料市场的同时,它正在通过磷酸铁锂电池、半固态电池技术、电芯对车身技术的创新,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地位。无论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还是在软件技术上,都在紧追特斯拉。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主要购买群体,中国的汽车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基于这些变化的力量,中国电动汽车引发“海啸现象”正在形成。

中国汽车市场自2017年达到2890万辆的峰值后,到2020年持续下降,2021年后恢复增长。去年内燃机车销售比2017年减少811万辆。而新能源车辆增长611万辆,中国本地企业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6%上升到去年的56%。

中国电动汽车海啸带来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大众汽车。1985年开始向中国传授内燃机技术,但现在电动汽车技术开发开始依赖中国本地企业。

大众集团在华销量2019年达到峰值422万辆,到去年10月下滑至244万辆。虽然很早就推出了采用MEB平台的电动汽车,但由于软件开发失败,大幅下调售价也卖不出去,因此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市场份额为2.8%,存在感微乎其微。大众集团认定软件开发短期内难度较大,将开发目标推迟至2028年之后。

第二个受到中国电动汽车海啸直接冲击的是在电动汽车开发上姗姗来迟的日本企业。由于销量急剧下滑,讴歌和三菱已经撤出中国市场。丰田和本田正在裁减当地工厂的人员,日产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包括将业务计划减少33万辆,并将中国工厂作为出口基地。

第三波海啸效应体现在欧盟和法国政府应对中国汽车的措施上。在欧洲企业重视盈利能力、优先开发高价电动汽车的时候,中国产电动汽车从2019年开始以低价格电动汽车迅速增加了在欧洲的销量。

欧盟开始调查中国电动汽车的补贴,法国政府制定了监管方案。法国为了抑制中国等亚洲产电动汽车的进口,修改了补贴支持制度,引入了反映不同车型碳排放量的环境计分,不仅中国产汽车,韩国、日本汽车也不在补贴对象之列。中国企业很早就看穿了这种限制,正在多方面探讨在欧洲建设当地工厂的方案。其中比亚迪率先落实在匈牙利建厂的计划。

中国电动汽车海啸效应也开始影响到现代汽车和起亚。在现代汽车占据市场第一位的以色列和新加坡,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排名第一,在现代汽车运营当地工厂的巴西,比亚迪年产15万辆的工厂将从明年开始投产。现代汽车和起亚最近在泰国设立子公司,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哪吒汽车已经启动当地工厂,比亚迪等企业将从明年开始正式在当地生产。

中国电动汽车海啸现象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像韩国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针对日本企业一样,中国企业也会逐一针对韩国的企业。守城与攻城的战略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5 阅读:3999
评论列表

虫虫杂谈

简介:创作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