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民警邵军长期担任法治辅导员除了讲课防范欺凌还能排隐患

掌上青岛 2024-04-19 06:51:13

青岛晚报2024年04月19日版面

邵军在学校周边走访。 刘卓毅 摄

邵军和幼儿园老师交谈。

邵军在叮嘱放学晚回家的孩子,路上注意安全。

邵军在幼儿园讲安全课。

他是学校的法治辅导员,他曾经从孩子的一个眼神中,发现了校园欺凌的线索。普法教育是他的强项,认真负责更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他发现一家幼儿园边新开的店里有蹊跷后,果断联合多部门消除了安全隐患。今年4月,记者走进青岛开发区公安分局长江路派出所,听守护校园安全的社区民警邵军讲述了他的故事。

巧妙引导孩子避免“打回去”

邵军是长江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辖区里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和九所幼儿园,是西海岸学校最密集的区域。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担任多所学校法治辅导员的邵军,每年都要去各个学校讲两次安全教育课。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引起了邵军的警惕。他每次去学校讲完课都会提醒教师,一定要注意发现苗头——如果有孩子被孤立,或者孩子性格突然发生变化,一定要多问几句。

在邵军看来,警察不仅要打击违法犯罪,更要学会“治未病”,防微杜渐。邵军每次到学校讲安全课时,都会和孩子们聊聊天。“如果你不想和他玩,他故意打你、推你怎么办?”面对邵军的询问,大部分孩子都会说,要“告诉老师”“告诉爸妈”。可有时候,也有孩子会说“我要打回去”。

“如果你打不过他,或者对方有好几个人,你怎么办?”面对邵军的提问,有的孩子答不上来了。邵军告诉他们,现在是法治社会,不会让坏人得逞。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必须优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硬碰硬”,自己可能要吃大亏。可以观察一下周边环境,到大人多的地方大声求救;如果躲不过,事后必须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

从孩子一个眼神发现“线索”

在邵军看来,学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大家在走上社会之前练习社交技能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在学校养成的习惯,会对他们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每次发现不正常的苗头,邵军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学校。

2022年夏天,邵军在一所小学里进行应急处突演练时,发现洗手间边蹲着一个男孩,一直在望着自己。邵军上前询问,男孩主动和他打起了招呼。“他肯定是有事想和我讲。”从警多年的邵军面带微笑,和孩子聊了起来。几句话后,邵军把问题带到了本职工作上。“同学们之间,没有打架、欺负人的吧?”面对邵军的询问,男孩告诉他,隔壁班上有几个同学,偶尔会欺负另一名同学。他想起了绘本上说“有同学被欺负,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告诉警察叔叔”,正在犹豫如何告诉邵军时,邵军主动过来了。

“你做得很好,下次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或者告诉我。”邵军鼓励了男孩后,当天就把情况通知了教导主任。

“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邵军感叹,校内不良现象的苗头如果不及时制止和纠正,日后很可能危害社会。很多孩子们眼中的“小事”,都是邵军安全教育课的重点:春季到来,看到可爱的野生鸟类,很多孩子想抓回家玩,邵军会告诉他们《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里有规定;有些顽皮的孩子喜欢到楼顶玩耍,邵军会说,“高空抛物”构成犯罪;有些孩子喜欢玩“抽凳子”恶作剧,邵军会告诉他们,一旦同学摔伤,爸爸妈妈要赔偿损失……

在幼儿园边上排除安全隐患

守护校园安全,必须是全方位的。早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者学校时,都想在车内望一望,确认孩子安全走进校门,和门口的老师打一声招呼。很多人不知道,为了守护这条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像邵军这样的社区民警,从来都是“严”字当头,“细”字在心。

2021年6月,邵军走访到香江路一所幼儿园时发现,附近新开了一家面食店。邵军上门走访时发现,面食店一楼的角落里,被几块木板遮挡。“好端端的,这里面挡着些啥?”邵军觉得奇怪,让经营者挪开了木板。邵军很快发现,这里藏着三个燃气钢瓶。

“这家面食店位于家长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这种隐患必须马上整改。”邵军称,他当场通知了社区和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到场,并告诉经营者,根据《青岛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不得在校园周边新建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或者使用场所,建议老板换一种加热方式。

一次见义勇为选择当警察

成为警察前,邵军是一名军官。经历多个岗位历练、在驻港部队任职过的邵军,离开部队时本来有很多选择。但他身边很多人没想到,邵军会选择成为一名警察。“你为什么要去当警察?那么苦,那么累!”面对很多人的疑问,邵军只是笑一笑——早在十多年前,邵军就和警察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夏天,还是一名军官的邵军去幼儿园接孩子。他和同事刚刚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听见有人在呼救。邵军和同事冲上前后发现,一名男子企图抱走一名6岁小男孩,被一名交警用摩托车及时拦住。周边群众见状,也上前将这名男子团团围住,移交给110民警。

“在我眼里,警察不仅反应敏锐,而且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我非常佩服。”邵军表示,那身警服,成了他眼中闪亮的路标。当自己面临着职业的二次选择时,邵军毫不犹豫地走上了从警之路。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陈欣瑶

■人物经历

曾直面山火一夜疏散千余人

邵军刚加入公安队伍时,有老前辈告诉他,在部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当你穿上警服,就意味着随时都要出动。2020年4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发生森林火情,邵军和同事们接到命令,增援火场周边区域,紧急疏散周边群众。“站在小区里,都能感觉到热浪扑面而来。”邵军称,当晚8时许,他在昆仑首府、千禧银杏苑疏散群众,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山火有多严重,不愿意离开,甚至站在楼顶、窗口拍摄山火。

“起了山火,危险的不仅是火苗,还有热辐射的高温。”一边是火势在蔓延,一边是群众没意识到危险,邵军和同事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打动了那些不愿离开群众。当晚,邵军一个人就疏散了一千多名群众。

同为警察,身为社区民警,少了几分轰轰烈烈,却多了几分温暖贴心。离群众最近,必须让群众感到:安全,就在身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