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危机时刻:产业链转移五年,发现根本离不开中国

硬核熊猫説 2024-04-20 18:09:52

苹果危机时刻,才发现只有中国才能拯救苹果公司。

最近苹果公司CEO库克一直赖在中国不走了,他先是现身上海,参加苹果零售门店的开业仪式。然后又在上海和果链企业会面,接着又跑到了北京参加会议。

整个行程非常诡异。

因为这些年苹果一直在转移供应链,把平板电脑给越南组装,把最新款的手机给印度组装,还半威胁中国企业到东南亚建厂。

给人的感觉是苹果不再重视中国市场和企业了。

然而这一次呢,他不仅在中国逗留了很长时间,而且整个过程非常“暧昧”。

库克现身的苹果门店是亚洲最大的零售店面,因此库克来这里参加仪式本无可厚非,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宣传阵仗非常庞大。

他们不仅很早就开始造势,还准备了非常有特色的礼品,吸引果粉参加,开业当天,库克更是亲自充当门童,为消费者打开店铺大门。

整个仪式过程,库克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宠爱,对果粉的重视。

要知道苹果公司的调性一向是非常高傲的,库克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难得。

除了对果粉的宠爱,对于果链企业也十分重视。

在上海门店开业前,苹果就宣布将在中国投资应用研究实验室,投资金额高达10个亿,而且只有这种实验室中国才有。

这还没完,在开业仪式后,库克不但没有返回美国,而是留在中国,他先是在上海与蓝思、比亚迪等中国供应商们碰面,希望与他们一起扩大研发,然后又跑到北京参加会议,宣布将会继续加大投资中国的供应链、研发和零售门店。

这种态度在最近几年非常罕见。

尤其在美国“去中国化”的战略中,苹果为何却不顾美国的战略思维,反而公开支持中国制造业。

种种迹象表面,苹果可能出现了问题。

想想也的确如此。

苹果公司放弃汽车业务,重金押注的VR设备不温不火,还被欧洲罚款,被美国起诉垄断等等事件。

都在说明一件事,苹果真的出现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必须靠中国才能解决。

要想了解原因,咱们还得从奥巴马说起。

当时奥巴马刚刚上任,就开始酝酿制造业回流美国,他第一个盯上的目标就是苹果,只要苹果公司回流美国,那么就可以利用苹果虹吸效应,吸引手机产业链落户美国。

然而这个想法虽好,但是根本行不通。

当时的手机产业链全都集中在中国,苹果手机主要零部件都在中国设厂,在中国组装,不仅物流方便,而且有全球最熟练的工人。

因此奥巴马问乔布斯苹果手机能否在美国组装时,乔布斯明确拒绝了奥巴马,而且态度非常肯定,他说:苹果再也不会回流了,在中国组装是唯一的选择。

就这样苹果公司第一次转移产业链危机被解除了。

2016年时,懂王上台,他喊出了“让 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意味着必须拯救美国制造业。

他的态度更加强硬,不再是简单的请求美国巨头将工厂搬回美国,而是直接用总统的身份威胁苹果等美国企业不回国就加关税,直到你回国为止。

这就是当时著名的美国贸易战。懂王与中国贸易战、与日韩打贸易战,甚至不惜将欧洲盟友也敲打了一下。

苹果公司作为美国企业,再不怎么想离开中国也得掂量掂量。

于是真正开始考虑产业链转移的问题,2017年时,苹果公司就找到越南和印度,一边与他们谈判,一边指使小部分果链企业去那边建厂。

不过此时的印度和越南制造业还比较薄弱,没啥产业,苹果想过去也没用,顶多算投石问路,顺便敷衍一下懂王。

但是2020年时,这个局面改变了。

当时有几个背景让苹果开始真正考虑产业链转移。

一个是中美贸易战越打越激烈,美国压根没打算放过中国,单单关税都增加了好几轮,苹果公司作为美国企业,必须要考虑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第二个就是疫情,中国最先开始爆发疫情,一度导致全国停产,苹果手机的生产也受到了影响,这让苹果产生了“鸡蛋不要放同一个篮子里”的危机感。

第三个是中国制造业转型下,工人的成本越来越贵,十几年前3000元都能招到一大批熟练工人,如今上万都不一定能找得到。

第四个是华为彻底被打趴下了,被美国几轮制裁后,华为旗舰机只能用4G信号,对苹果造不成威胁。

第五个就是上欧美和东南亚发力,给出的优惠非常多,就连印度都拿出了上千亿美元的补贴。

种种因素影响下,让苹果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转移供应链并非不可能?而且就算全部转移不现实,但是只要只转移一部分的产能,就可以减少产业链过于集中,贸易战、成本带来的风险。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于是他们开始了终轰轰烈烈的产业转移,但也正是这个决定为苹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啥?

产业链转移最大的问题是:大规模配套厂、熟练的工人以及物流。

按照苹果的规划,产业转移要步步为营,第一步就是先让技术含量低的组装厂过去;第二步就是围绕组装厂周围建设配送中心和容易转移的供应链,等时机成熟后,再做下一步,也就是核心供应商转移。

只要徐徐图之,配套厂、工人等等都可以慢慢搭建起来,那么苹果供应链转移计划就达成了。

结果苹果做着做着就感觉不对劲了。

最先反抗的,不是中国消费者,而是苹果一直瞧不上的果链企业。

那些“果链”企业刚开始时,还跟着苹果大力布局东南亚国家,但是两年后,他们的态度突然就转变了。

一方面是因为越南和印度制造业确实拉胯,工人、物流乃至电力等基础设施很差,他们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金钱,很不划算。

但这不是他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毕竟果链企业的话语权一直不咋样,真正的原因是第二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这些果链企业坐上新能源赛道的顺风车。

立讯精密与奇瑞开始联合造车,蓝思科技偷偷增加了汽车玻璃业务,舜宇光学也做起了车载摄像头,长盈精密生产动力电池零部件、歌尔股份也搞起了汽车零组件等等等等,只要能和汽车挂上钩的,全上车了。

更让苹果揪心的是,果链企业与新能源车的适配程度还非常强。

手机摄像头可以做车载摄像头、手机玻璃可以做汽车玻璃,手机电池可以做动力电池零部件、想想看连小米都能无缝转型做电动车。

这些企业当然也可以。

于是苹果与“果链”企业的地位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是得苹果者得天下,“苹果吃肉,其他人喝汤”,两者的地位极度不平衡,苹果想踢谁走就踢谁走,你连反抗的权利都没有。

如今不一样了,搭上新能源汽车的果链们有了更好的选择。

汽车的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而且新能源车是蓝海,每年销量按倍数增长,相比之下手机行业就落寞多了,每年出货量和利润下降非常明显。

即使跟着苹果混也不一定能喝到汤。

而且新能源车还是中国主导,只要你参与进来,未来就可能成为非常核心的供应商。

一个是蓝海,只要投入就能收获巨大的回报,未来还能和宁王一样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另外一个是红海,拼死拼活只挣一点辛苦钱,还要看苹果脸色。

如果是你愿意选谁?当然是中国主导的新能源车。

于是才有这么多果链开始转型。

汽车智能化替代手机行业已经成为历史洪流了,用雷军的说法是:人才和资源都跑去汽车了,我们再不转型就会慢慢死亡了。

在这股洪流面前,苹果再强势也没用,因为不仅仅中国果链,日韩的果链企业乃至苹果最大的合作伙伴富士康都开始造车了。总不能将这些企业全部踢出去了,自己造手机吧?

总之呆在中国做汽车的果链,对于东南亚当然就不热心了,再加上印度和越南实在不给力。

苹果的产业链转移速度就变慢了。

这一慢就出现了问题。

制造业转移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产业链上下一起努力,看得就是能否一鼓作气冲过去,只要这口气在,那么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发展。

一旦气断了,那么遇到困难,产业链上下就都没信心了。

而苹果恰恰就是在最需要提气的时候给断了,而且还是被中美欧联合抄了后花园。

苹果手机的前三大市场分别是:中国、欧洲以及北美,结果这三大市场同时出现危机。

在欧洲市场,去年因为Lightning充电接头垄断行为,苹果被欧盟强制要求必须配置USB-C接头才能卖,一年少挣了几十亿美元。今年因为滥用APP STORE,又被罚款了18亿美元。

不过欧洲市场还算好的,毕竟苹果一家独大,就算少挣一点也无所谓,中国市场就惨了,2023年,华为Mate60横空出世,激起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情绪,华为Mate60直接抢走了大量的苹果用户。

根据统计,2023年第三,第四季度华为手机销量都上涨了36%,2024年第一季度更是暴涨64%,苹果就悲惨了,在华为的冲击下,三个季度下滑幅度全都超过了10%以上。

要知道,苹果当初转移供应链,最大的底气就是因为华为被制裁了,没有华为,苹果就没有竞争者,因此他们才敢强行转移产业链。

现在华为强势复苏,苹果就不敢明目张胆的得罪中国消费者了。

但是更让苹果无语的是,美国在这个时候还背刺了一把苹果,美国司法部竟然也公开指控苹果垄断手机市场。

三大市场同时针对苹果,这是历史罕见的时刻。

中国倒是能理解,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市场竞争,自己打不过没话说,欧洲没智能手机,薅点儿羊毛也是能理解,你美国咋回事?

说实话,我也没看懂。

当初美国政府要求苹果转移产业链的时候,可是把他们哄得像小甜甜一样,现在苹果公司在前面冲锋陷阵,你美国政府不在背后推一把也就算了,竟然还玩起了背刺。

你让苹果怎么想?

这件事影响相当恶劣,你想想看你自家的国家都说垄断市场了,那么欧盟罚你不冤枉吧?其他国家看欧盟轻松就薅了几十亿美元羊毛,是不是也会忍不住跟着做?

这比小甜甜变牛夫人还要悲催吧?更悲惨的是苹果全力布局了近十年的汽车业务也夭折了。

如果说手机代表了苹果的现在,那么汽车就是苹果的未来。

如今现状和未来同时出现致命的危机,你说苹果公司能不着急吗?

当然着急了:汽车业务失败,说明苹果公司本身出现了问题,欧美反垄断围剿,说明苹果全球话语权正在逐渐衰落;印度和越南拉胯,说明他们下一个战略高地不可靠;中国市场又遭遇最大的竞争对手,意味着未来的战斗只会越来越激烈。

苹果突然发现自己竟然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如果再不解决,那么失去的就不单单是股价了,而是整个未来。

问题是怎么解决?答案就是回归中国的怀抱。

是的你没看错,当初转移产业链,一个是因为美国政府的胁迫,一个是因为东南亚的人工便宜,还有一个就是不想那么依赖中国。

现在,这些条件都不成立了。

首先美国自己就背刺了苹果,那么苹果公司也就没必要再为美国充当急先锋了,反正有没有转移产业链都要被割一刀,那还拼命干啥?

其次东南亚人工的确便宜,但是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基础设施不行,物流费用就增加了。工人不愿意加班,就得多安排一些人,也增加了人工费;然后印度政府腐败,你就得花钱花精力去摆平他们,又需要巨额的公关费。

印度土地都是私有制的,征地费用,扩厂费用也很高;还有印度种族主义导致他们经常罢工和抗议,轻点的耽误工期,严重的还会打砸工厂,增加工厂的维护成本。

除此之外,印度为了保护本土制造业,不断增加进口关税,就连RCEP等区域合作协议都不参加,苹果手机不管进口零部件还是出口产品,都需要额外的关税。

这些因素导致苹果手机在印度生产不但成本没有明显下降,而且组装效率也十分低下。

反观中国,很多工厂都在做制造业升级,加入了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打造了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以往高的多。

就拿立讯精密来说。

2017年,库克就跑去参观立讯的工厂,被他们的精密制造的生产线给惊呆了,不仅在微博上大赞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将越来越多的产品交给立讯精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企业身上。

长盈精密本来是生产Mac的外壳的,但是他们开发出了天机六轴机器人,成为苹果手机首个可以打磨镜面的工业机器人。

比亚迪研发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可以通过人工资能不断识别、学习就可以对组装产品进行识别,检查合格率超过99%。

这些技术让库克叹为观止,称他们是“突破可能性极限的典范”。

智能制造业原本是欧美工业用来弥补工人减少而出现的,但是中国企业却青出于蓝胜于蓝,整体的智能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

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不就降下来了吗?

如果成本降的足够低,那何必在乎东南亚那点工资差价呢?

其次智能制造还只是中国制造一小部分优势,更大的优势在于产业创新和产业集群。

啥意思呢?

产业集群就是说各种配套零部件都集中在一起,组装产品的时候,只需要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将配件运到工厂。

比如你在印度组装苹果手机,那么从世界各地将配件送过去,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但是在中国深圳,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将95%的零部件送到苹果组装工厂里。

这种恐怖的效率在整个世界也只有中国做的到。

这就是产业集群,它用时间和效率来减少成本。

而产业创新的例子就更有趣了。

这几年苹果最大的创新产品是Vision Pro头显,但你知道这个头显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答案是中国制造业帮忙造出来的。

我一点也没有夸张,苹果手机里,中国供应商占有率不到10%,而苹果头显里,中国企业占据了60%的份额。

苹果转移供应链这几年,回头一看还是离不开中国。

为啥?

因为头显设备不仅需要硬件,也需要各种IT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还需要将它们完美结合在一起。

欧美日韩都做不到,他们要么没有硬件,要么没有软件,更别说将它们整合到一起了。

而中国呢?不仅有最齐全的硬件产业链,而且软件人才足够多,可以根据苹果的需求,不断的创造出适合的设备。

为啥苹果要在中国建立应用实验研究室,因为靠近中国,苹果才能在硬件和软件上创造无限可能。当初苹果要是将汽车研发设在中国,估计现在早就成功了。

这种创新能带来的效益,远远比廉价工人要高得多了。

你说库克为啥要说加大中国投资?人家是商人,可能创新不擅长,但是降本增效那是他的拿手好戏,这笔账他算的清楚。

既然离不开中国,那么再依赖一点,又有什么坏处呢?

不得不说,苹果也是认清了现实啊,祝他们好运吧。

好了,我是熊猫,我们下期见!

0 阅读:198

硬核熊猫説

简介:用故事讲述中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