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徐增平不顾非议,登门拜访刑满释放的原总参部少将姬胜德

商贤老侯 2024-01-23 15:25:17

2020年,徐增平不顾非议,登门拜访刑满释放的原总参部少将姬胜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念辞欤

前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际封锁和军备研发的艰辛,尤其是海军领域的挑战,一位名为徐增平的商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出生于山东青岛的徐增平,曾是一名军人,后转战商界,创立了创旅集团。

在1998年,他用两千万美元购买了一艘尚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为中国海军注入活力。但徐增平访问已释放的前总参谋部高级将领姬胜德的举动却引发了争议。为何一个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会拜访这位有不良记录的前将军呢?下面小辞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在2020年的一个不起眼的日子里,社会舆论突然被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占据,商界翘楚徐增平竟然探望了刚刑满释放的原总参谋部高级将领姬胜德。这一行为激起了公众的激烈讨论,人们好奇于徐增平和姬胜德之间隐藏的故事。

徐增平这位曾经的军人,在1980年代初期离开军营,投身商海。无人曾预料到,这位退伍军人竟会在商界掀起波澜,成为中国商海的一颗璀璨明星。尤其是在航母“瓦良格”号(后被命名为辽宁舰)的引进过程中,他为实现国家的海上强军梦想,做出了巨大的个人贡献。

临近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中国海军面临经费紧张的局面,徐增平在这一关键时刻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当时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建议通过民间渠道收购乌克兰尚未完成的瓦良格号航母,以支持我国的海军现代化。徐增平依托其在香港的商业成就,勇挑重担,成为这一历史性任务的主要推手。

1998年经过一番激烈的国际招标竞争,创律集团以两千万美元的出价赢得了瓦良格号的所有权。这一成就不仅是徐增平商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徐增平的成功并非单打独斗,背后有着政府的支持和同志邵淳的积极协助。在瓦良格号收购过程中,徐增平主要负责谈判和招标环节,表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谈判技巧。尽管他的努力赢得了党政军高层的赞誉,但他本人却始终保持着一份谦逊之态,不居功自傲。

瓦良格号航母的归国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于西方国家的持续干预和阻碍,这艘航母的返航之路变得异常艰难。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外交和物流协调,瓦良格号终于在2002年3月安全抵达中国大连港,这一刻标志着中国海军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在这个过程中,徐增平的角色虽然关键,但也需要正视他作为商人的实际影响力。事实上如果没有邵淳以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干预,瓦良格号的回归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徐增平的主要贡献在于初期的谈判和招标阶段,他展现出的商业谈判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执着追求为整个项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功成名就的徐增平在2020年5月却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他私人身份地探访了刑满释放的原总参谋部高级将领姬胜德。这一行为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他为何要拜访一个有前科的高级军官。

姬胜德曾因罪名入狱,但他在“瓦良格”号引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徐增平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姬胜德出身显赫,其父姬鹏飞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而他本人则在军队中历练多年,终成为少将级别的高级指挥官。他曾担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这一职位至关重要,主管军事情报工作。

在姬胜德的早期职业生涯中,他凭借卓越的能力和表现赢得了中央的高度信任,屡屡取得显著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滑向了不归路。在中美关系的紧张时期,姬胜德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秘密构建了一个个人商业网络,通过出售军事情报来谋取私利,涉及金额高达2000万人民币。

在1996年,他甚至企图与当时为克林顿募集竞选资金的筹款人建立联系,并试图以30万美元的代价达成某种合作。姬胜德的这一系列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和军纪,他作为军方高层,私下与外国建立联系,尤其在1996年台海危机后,更是引起了高度警觉。

所以我国公安部门针对军队内部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查。在这次调查中,姬胜德的不法行为暴露无遗。他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触犯了军队的纪律,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于是姬胜德被时任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自命令逮捕。在随后的审判过程中,他因为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多项严重罪行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一判决不仅是对他个人犯罪行为的惩罚,也是对整个军队纪律的一次严肃警示。

在2020年经过一系列减刑,姬胜德结束了他的监禁生活,重新步入社会。这位前陆军少将,曾在总参情报部担任重要职务,还兼任过常务副部长,他的案件因涉及国家机密和重大犯罪而备受关注。

徐增平选择在这样一个时刻访问姬胜德,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何徐增平要去看望他呢?这主要是他们二人其实有共事经历。

徐增平1952年出生于山东,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省份。在那里忠诚和奉献是人们血脉中的一部分。年轻时他在军队服役了14年,这段经历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激发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退伍后的徐增平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头脑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并将目光投向了充满机遇的香港。在那里他一手创办了创律集团,并迅速在商界崭露头角,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在19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美关系的变化,台海问题成为了国际焦点。这一时期中国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意识到统一大业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力量。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急需发展自己的航母技术,建造现代化的大型战舰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大挑战。因此中国开始考虑购买外国退役战舰以进行逆向工程研究,推动国产航母技术的发展。

当时乌克兰因经济困难,开始全球兜售苏联时期的航母。中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了乌克兰手中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2号舰——瓦良格号。这艘航母由于乌克兰的经济问题已在黑海造船厂搁置近十年,几乎被视为废弃。

对中国而言瓦良格号的价值不言而喻。中国尚未自行建造过航母,瓦良格号的引进不仅有助于学习其设计理念,还能大幅推动国产航母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徐增平出面组建了一个公司,表面上是为了建设海上赌场,实则是为了购买航母。当时的国际局势复杂,若直接进行政府间的谈判,可能会惊动敏感的外国势力。于是民间商人的角色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然而美国很快便察觉到了这一动向,并开始阻挠中国获取瓦良格号。这使徐增平在购买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尽管他历尽艰辛与乌克兰谈妥,航母却在黑海被土耳其扣押,无法顺利离开。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军方伸出了援手,为徐增平的努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其中,姬胜德少将,作为总参谋部情报工作的主管,立即投入到这一挑战中。他的协助对于航母最终顺利归国起到了关键作用。

姬胜德的这一行动,无疑是对瓦良格号归国任务的重要贡献。因此,当姬胜德结束了他的牢狱生涯,重新融入社会时,徐增平不顾外界的质疑和压力,决定亲自去看望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朋友。

在2020年姬胜德已步入古稀之年,而徐增平亦已是68岁的耄耋老人。他们各自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一个在商界风云变幻中攀登高峰,另一个则在军旅生涯中经历风雨。此时的相聚不仅仅是两位老人的平淡交流,更像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和告别。

这次会面徐增平的行动可能已超越了当下的争议和质疑。在他眼中姬胜德不再仅是一个曾犯下错误的人,而是一位曾与他一同经历风雨、共同书写辉煌的战友。这种行为,不单单是对一个老友的怀念,更是对那段共同历史的深刻致敬,对那个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年代的一种缅怀。

这段故事虽不是宏大的史诗,却充满了深情和人性的光辉。徐增平和姬胜德的相遇与合作,既是商界的奇迹,也是军旅中的传奇。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传递出对国家、对战友、对往昔岁月的深刻怀念。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