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离职补偿金计算方式来了!10种离职情形一文掌握!

薪税保人力 2024-04-29 15:24:29

职工的辞退离职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日常工作之一,这就涉及到离职补偿金,哪些情况涉及到离职经济补偿金?补偿比例是多少?如果HR对于这些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理,很容易引起劳动纠纷。

今天,小编总结一份详细的2024年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以及补偿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到HR。

一、2024年离职经济补偿金赔偿标准

今日主要分享以下10种离职情形:

1、提出方:企业,模式:协商解除——补偿金为N

不论何种类型的劳动合同,也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可以协商解除。

2、提出方:企业,模式:即时通知解除——补偿金为0

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纪;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兼职对本职工作有严重影响或经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趁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被追究刑事责任。

3、提出方:企业,模式:预告通知解除(非过失性解除)——补偿金为N+1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无法胜任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提出方:企业,模式:裁员——补偿金为N

破产;经营困难;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履行法定程序后可裁员。

5、提出方:员工,模式:主动辞职——补偿金为0

不论何种类型的劳动合同,也不需要任何条件,正式员工都可以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即可。

6、提出方:员工,模式:即时通知解除——补偿金为N

未提供约定的劳动保护和条件;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劳动者利益;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7、劳动合同到期,企业不续签需要支付补偿金,员工不续签没有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应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1、用人单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

3、劳动者不同意续订。

在其他情况下,合同期满时,比如劳动者想续订而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而劳动者不接受不续订劳动合同等情况时,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8、提出方:企业,模式:企业破产——补偿金为N

单位被宣告破产,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9、提出方:企业,模式:违法解除——补偿金为2N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在劳动者要求支付赔偿金,或者劳动者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但实践中难以恢复时,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2N。

10、提出方:企业,模式:退休或死亡——补偿金为0

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或者劳动者死亡、或被法院宣告死亡或失踪的。

如果大家觉得文字内容太多,也可以看看下面的《员工离职补偿汇总计算表》,更加清晰明了。

二、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

1、通用经济补偿金公式=S×N

S: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N: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提醒: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实际平均工资,而不仅仅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公式=S×N+S(上)×1

N+1:有非错解除情形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S(上)×1: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这里的1,其实就是代通知金。

3、违法解除赔偿金公式=S×2N

2N: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有以下选择——

▶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N。

在计算离职经济补偿金时需注意:

1.2008年以前入职的老员工,经济补偿需分段计算。

2.计算基数为应发工资,包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

3.高收入员工的经济补偿,计算标准以社平工资三倍封顶。

举个例子:

案例一: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医疗期满被依法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一属于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和年限均未遇到封顶的情况。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

1、医疗期满解除;

2、客观情况变化解除;

3、经济性裁员;

4、企业破产解散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经济补偿金的基数:8000元

经济补偿金年限= 1988.1.1-2009.4.30=21年4个月(按21.5个月计算)

经济补偿金:8000元×21.5个月=17.2万元

案例二: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被解除合同,其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案例二属于按照“2008年之前”要进行年限封顶,而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由于劳动者工资未超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因此对基数不封顶的情形。此时,按照新法、旧法的标准分段计算,然后两者相加即可。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主要有:

1、协商一致解除;

2、不能胜任解除;

3、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4、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经济补偿金基数:8000元

经济补偿金年限:12个月(2008前)+1.5个月(2008后)=13.5个月

经济补偿金=8000元×13.5=10.8万元

案例三: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经济性裁员被依法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3倍为9876元)

案例三属于尽管不符合“2008年之前”封顶的法定情形,但符合《劳动合同法》3倍+12月封顶的情况。这一类型与案例一的法定情形类似,但要同时满足劳动者工资符合3倍封顶的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2008年前经济补偿金数额:20个月×10000元=20万元

2008年后经济补偿金数额:1.5个月×9876元=1.4814万元

经济补偿金总额=20万+1.4814万=20.4814万元

案例四:张某1988年1月1日进入单位,2009年4月30日因不能胜任工作被依法解除合同,其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3倍为9876元)

案例四属于既符合“以前规定”封顶的法定情形,又符合《劳动合同法》3倍+12月封顶的情况。这一类型包括的法定情形与案例二相似,但要同时满足劳动者工资符合3倍封顶的条件。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2008年前经济补偿金数额:12个月×10000元=12万元

2008年后经济补偿金数额:1.5个月×9876元=1.4814万元

经济补偿金总额=12万+1.4814万=13. 4814万元

三、经济补偿金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

政策依据: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第五条规定:“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例:某单位与员工小钱解除劳动合同,在2023年12月向小钱支付经济补偿金50万元,我们来分析一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缴纳情况。假设2022年当地的月平均工资均为7919元。

第一步:免税收入:7919*12*3=285084元应纳税所得额:500000-285084=214916元

第二步:找到对应的预扣率和速算扣除数:

第三部:计算出应纳税额:214916*20%-16920=26063.2元

0 阅读:22

薪税保人力

简介: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